張田勘:李冰冰死裡逃生的潛在危機

2015年12月29日環境污染
李冰冰在澳大利亞高燒16天,當地醫生無法對其治療,於是回國求醫,死裡逃生。不過,近日李冰冰工作室稱,近日有自媒體用戶藉助李冰冰女士生病一事,發布長文《澳洲醫生回應李冰冰求醫失敗經歷》,文章作者憑猜測臆想李冰冰女士求醫過程,其中有許多不實之處。其一,李冰冰看了幾家醫院的多名全科醫生和急診醫生,沒有任何拖延病情行為。其二,李冰冰與醫護人員英文溝通無誤,不存在語言溝通不暢導致不聽醫囑等情況發生。其三,李冰冰無論在澳洲還是回國看病,都是排隊就醫,從未要求特殊對待,也從未有過插隊等特權行為。

這些聲明對李冰冰在澳洲難以治病但回國後卻順利治病能起到一些澄清作用。但是,李冰冰的病是怎麼治好的,為何在國外不治,在國內能得到治療也許只有李冰冰本人及其團隊,還有澳洲與中國的醫生才能知曉,其他情節等,也不過是人們的blah blah blah。

不過,對於李冰冰在國外治療不好的嚴重化膿性扁桃體炎而回國後就治好了,人們普遍有了一種比較結果,還是中國的醫生牛!醫術牛!但是,稍稍知道點真相的人卻擔心,對於李冰冰的治療,是住院輸注了大量抗生素加退燒藥,病情才得到控制,這種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作法,也許是不得已,但再次暴露了中國濫用抗生素的問題。

於是,另一種比較就順理成章地出來了。由於國外嚴格控制抗生素的應用,醫生對不符合適應症的病人使用抗生素,會丟飯碗或坐牢,所以沒有對李冰冰使用抗生素,以致小病拖到大病。當然,這種看法也只是猜測,需要更多的證據。當然,如果能弄清情況,或許對中外病人在某些病種上的用藥差異有借鑒意義,所以後續國內外醫療界有興趣者如果能進行研究,可能會得出有說服力的科學結論。

不過,從李冰冰的回國治療疾病,還產生了一個讓不僅讓中國人,而且讓世界衛生組織感到憂慮的問題,中國人使用抗生素太多,以致中國境內的太多致病菌對多種抗生素有了耐藥性,如果不使用更新更好更強力的抑菌作用的抗生素,一般人由細菌所致的疾病已經難以治療了,李冰冰的個案正說明或部分證明了這一點。

2014年4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出了迄今為止分貝最大的警鐘,稱後抗生素時代即將來臨。該組織發布的《抗菌素耐葯:全球監測報告》指出,抗生素耐葯的嚴重威脅不再是未來的一種預測,目前正在世界上所有地區發生,而且會影響到每一個人,無論其年齡或國籍。

同一年,在中國的《科學通報》發表的一篇文章稱,我國地表水中含有68種抗生素,且濃度較高,另外還有90種非抗生素類的醫藥成分被檢出。這一研究與以前和現在的多項研究都表明,中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藥物產量的70%是抗生素,這個比例在西方國家只有30%。中國生產和使用了世界上近一半的抗生素。

由於大量使用抗生素(包括人畜),很多細菌產生了耐藥性,也就使得人們有病無葯可施和無葯可治。李冰冰好在回國使用了大量抗生素產生了療效,但是,國內一些極端的病例的確已是無葯可治。例如,廣州市婦嬰醫院救治的一個體重僅650克、25個孕周的早產兒對7種抗生素均有耐藥性,包括頭孢一代、二代、三代和四代以及「頂級抗生素」泰能、馬斯平、復興達。

細菌耐葯的結果並非只是人類無葯可用,還會有其他更嚴重的後果,如改變人和動物的演化方向。現有的研究發現,細菌的耐藥性可分為原發性和獲得性兩類,前者屬於遺傳特徵之一,一般不易改變。細菌經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學因素(如抗生素)誘發基因突變而產生的耐藥性屬於獲得性,這種獲得性是一種對環境的適應,同樣可以遺傳下去。而且,細菌的獲得性耐葯還可以通過自發性DNA分子突變產生。突變產生的耐藥性可以隨染色體傳遞給後代的特性又叫做基因型垂直傳遞。

照此類推,細菌耐葯可導致基因改變並傳遞給後代,那麼人人都吃抗生素並且日積月累,其結果也可能導致人的DNA發生突變,因為抗生素不只是針對微生物,對於人這種生物也同樣有害。於是,這就會發生另一種嚴重的後果,人們長期大量地暴露於抗生素和各種有毒化學物質,不可避免地會誘發基因突變,甚至致癌、致畸等。

中國固然是抗生素耐葯的最嚴重國家之一,但是,目前的抗生素耐葯是全球性的。對全球114個國家的調查發現,所有地區都存在抗生素耐葯,其中,對於造成血液感染(敗血症)、腹瀉、肺炎、尿道感染和淋病等常見嚴重疾病的7種不同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葯最為普遍。世界衛生組織言之淳淳,「如果沒有眾多利益攸關方的緊急協調行動,世界就會邁向後抗生素時代,多年來可治療的常見感染和輕微傷痛可再一次置人於死地。」

無論是專業領域還是公眾如果能從李冰冰的生病回國以後才能治療看到後面潛藏的抗生素以及其他藥物與人類、生態和環境的關係,就會理解世界衛生組織的良苦用心,從而把少用或不用抗生素作為當今醫療的一個原則。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