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2月12日訊】明代人楊士奇,本名寓,字士奇,後以字行,號東裡,泰和(今屬江西)人。他早年喪父,母親改嫁羅氏,他跟去羅家,後復歸本宗。家中貧困,楊士奇以教徒授課謀生。建文帝初年,被推薦入翰林,任編纂官,參與修撰《太祖實錄》。永樂帝朱棣即位後,改任編修,後入內閣。他歷經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朝,為四朝元老。英宗朱祁鎮即位,他與楊溥、楊榮三人,為內閣重臣,人稱「三楊」。同時,他又是明代著名文人,除參與修撰《太祖實錄》外,又任《太宗實錄》、《仁宗實錄》的總裁官。並能詩善文,有《東裡全集》等流行於世。
楊士奇在朝多年,知人善任,先後引薦於謙、周忱、況鍾等人,都是著名的剛直之臣。遺憾的是,楊士奇雖然在朝中德高望重,他的兒子楊稷,卻在家鄉倚仗著父親的權勢,作威作福,橫行不法。有一次,楊士奇的一位知心朋友從家鄉來到京城中,將楊稷在家鄉所做的許多不法之事,告訴了楊士奇。楊士奇聽到兒子的種種劣跡,深為憂慮,便特意寫了一副對聯,託人帶回家中,給兒子楊稷。對聯的內容是:「不畏官司千狀紙,只怕鄉民三寸刀。」俗有「三寸不爛之舌」之語,故人們往往以「三寸」代指舌頭。「鄉民三寸刀」意指社會輿論。此聯的意思,是告誡楊稷,即使朝廷中有靠山,不怕人告狀,也終難逃過百姓的輿論,早晚要倒霉。
楊士奇雖一心要以對聯規勸兒子,但兒子楊稷,卻一點也不把父親的諄諄告誡,放在心上,依然橫行鄉裡。待到英宗朝時,楊士奇已經年邁,御史們紛紛上奏章,彈劾楊稷橫行不法,隨便殺人。朝廷為了照顧楊士奇的面子,沒有立即處罰楊稷,而是將御史們的奏章封起,只給楊士奇看,意思是提醒楊士奇,注意其兒子的不法行為。後來又有人揭發楊稷的不法之事,數十件,於是,朝廷將楊稷逮捕下獄。這時候,楊士奇又老又病,境況已十分可憐。皇帝怕楊士奇為此事傷心,特意下詔慰撫楊士奇。無奈楊士奇受此事打擊不小,憂心如焚,終於死去。可憐楊士奇身為四朝元老,最終竟受兒子的牽累,不光彩地含憂去世。楊士奇一死,楊稷便受到懲罰。
楊稷之事,實在是一個難得的反面教材。教子不嚴,不僅子女本人直接受害,而且也危害到家長。楊士奇與楊稷父子之事,可說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
(《明史•楊士奇傳》、《楹聯叢話》卷八)
——轉自《正見網》
楊士奇在朝多年,知人善任,先後引薦於謙、周忱、況鍾等人,都是著名的剛直之臣。遺憾的是,楊士奇雖然在朝中德高望重,他的兒子楊稷,卻在家鄉倚仗著父親的權勢,作威作福,橫行不法。有一次,楊士奇的一位知心朋友從家鄉來到京城中,將楊稷在家鄉所做的許多不法之事,告訴了楊士奇。楊士奇聽到兒子的種種劣跡,深為憂慮,便特意寫了一副對聯,託人帶回家中,給兒子楊稷。對聯的內容是:「不畏官司千狀紙,只怕鄉民三寸刀。」俗有「三寸不爛之舌」之語,故人們往往以「三寸」代指舌頭。「鄉民三寸刀」意指社會輿論。此聯的意思,是告誡楊稷,即使朝廷中有靠山,不怕人告狀,也終難逃過百姓的輿論,早晚要倒霉。
楊士奇雖一心要以對聯規勸兒子,但兒子楊稷,卻一點也不把父親的諄諄告誡,放在心上,依然橫行鄉裡。待到英宗朝時,楊士奇已經年邁,御史們紛紛上奏章,彈劾楊稷橫行不法,隨便殺人。朝廷為了照顧楊士奇的面子,沒有立即處罰楊稷,而是將御史們的奏章封起,只給楊士奇看,意思是提醒楊士奇,注意其兒子的不法行為。後來又有人揭發楊稷的不法之事,數十件,於是,朝廷將楊稷逮捕下獄。這時候,楊士奇又老又病,境況已十分可憐。皇帝怕楊士奇為此事傷心,特意下詔慰撫楊士奇。無奈楊士奇受此事打擊不小,憂心如焚,終於死去。可憐楊士奇身為四朝元老,最終竟受兒子的牽累,不光彩地含憂去世。楊士奇一死,楊稷便受到懲罰。
楊稷之事,實在是一個難得的反面教材。教子不嚴,不僅子女本人直接受害,而且也危害到家長。楊士奇與楊稷父子之事,可說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
(《明史•楊士奇傳》、《楹聯叢話》卷八)
——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