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6月04日訊】(新唐人記者李倩倩報導)江西省上饒市4歲女童不上幼兒園,從小跟隨父母徒步旅行,風餐露宿,至今已經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被稱作「中國最小背包客」。
據陸媒報導,女童的父母是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的潘土豐和袁端,婚前兩人就是「背包客」,愛好徒步旅行。至今,在他們家裡找不到電視和平板計算機。他們表示更喜歡帶著孩子前往貧困山區,與村民一起吃住。
據女童父母介紹,女兒2012年4月出生,從2013年7月,也就是孩子1歲3個月開始旅行。第一次去的是雲南普洱。女童父親潘土豐說:「我們以徒步,徒搭這塊為主。」
潘土豐稱,他們風餐露宿,吃的是野菜、睡的是帳篷。平均每天步行15公裡以上,多的時候一天要走30公裡。一年有七、八個月在外徒步旅行;帶著女兒翻雪山、去海邊、探叢林,到過雲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廣東等地。兩年多時間下來已經走了20多個省了。
潘土豐坦言,他單獨帶女兒時很嚴厲。比如,每年開始徒步旅行的頭一個星期,把腳底水泡磨成老繭是必經的過程。「孩子就算哭鬧很疼也得接著走。」他認為,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會面臨更大的困難。「我肯定心疼啊,但體力鍛煉是為了培養她的抗壓能力。」
潘土豐沒有讓女兒上幼兒園,計劃到時直接上小學。他準備在接下來這兩三年時間裡帶女兒走遍全中國。下個計劃是6月15號出發,帶女兒徒步遊川藏線。
女童父母認為,孩子的應變能力和體質比人們想像中強很多,他們相信這種經歷對孩子將來各方面都有好處。「我們不想拿自己的孩子做試驗,也在努力地摸索和改進。」
潘氏夫婦的教育方法,是另闢蹊徑還是揠苗助長,引發了各界探討。
醫學運動專家表示,這一行為或對孩子身體造成損傷。人的運動量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超負荷會給孩子帶來負擔,對免疫力也可能帶來影響。甚至可能損傷孩子的骨骼,引起肢體的生長障礙,導致肢體短縮或關節畸形。
教育專家認為,「磨礪」不等同於「體罰」。孩子終要成為一個社會人,意味著要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與社會環境和情境想適應的人,而不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特立獨行和我行我素的人。
廣州網友現身說法:「我就是小時候走路多了,未成年之前腿經常疼,膝蓋疼,小腿骨疼,疼的時候晚上睡不著。」
責任編輯:趙雲
據陸媒報導,女童的父母是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的潘土豐和袁端,婚前兩人就是「背包客」,愛好徒步旅行。至今,在他們家裡找不到電視和平板計算機。他們表示更喜歡帶著孩子前往貧困山區,與村民一起吃住。
據女童父母介紹,女兒2012年4月出生,從2013年7月,也就是孩子1歲3個月開始旅行。第一次去的是雲南普洱。女童父親潘土豐說:「我們以徒步,徒搭這塊為主。」
潘土豐稱,他們風餐露宿,吃的是野菜、睡的是帳篷。平均每天步行15公裡以上,多的時候一天要走30公裡。一年有七、八個月在外徒步旅行;帶著女兒翻雪山、去海邊、探叢林,到過雲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廣東等地。兩年多時間下來已經走了20多個省了。
潘土豐坦言,他單獨帶女兒時很嚴厲。比如,每年開始徒步旅行的頭一個星期,把腳底水泡磨成老繭是必經的過程。「孩子就算哭鬧很疼也得接著走。」他認為,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肯定會面臨更大的困難。「我肯定心疼啊,但體力鍛煉是為了培養她的抗壓能力。」
潘土豐沒有讓女兒上幼兒園,計劃到時直接上小學。他準備在接下來這兩三年時間裡帶女兒走遍全中國。下個計劃是6月15號出發,帶女兒徒步遊川藏線。
女童父母認為,孩子的應變能力和體質比人們想像中強很多,他們相信這種經歷對孩子將來各方面都有好處。「我們不想拿自己的孩子做試驗,也在努力地摸索和改進。」
潘氏夫婦的教育方法,是另闢蹊徑還是揠苗助長,引發了各界探討。
醫學運動專家表示,這一行為或對孩子身體造成損傷。人的運動量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超負荷會給孩子帶來負擔,對免疫力也可能帶來影響。甚至可能損傷孩子的骨骼,引起肢體的生長障礙,導致肢體短縮或關節畸形。
教育專家認為,「磨礪」不等同於「體罰」。孩子終要成為一個社會人,意味著要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與社會環境和情境想適應的人,而不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特立獨行和我行我素的人。
廣州網友現身說法:「我就是小時候走路多了,未成年之前腿經常疼,膝蓋疼,小腿骨疼,疼的時候晚上睡不著。」
責任編輯: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