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大禹治水(五)

2016年06月08日溫哥華
開鑿三峽是治理梁州的一個重要工程。巫山三峽綿亘七百裡,峰巒不斷。大禹請求雲華夫人幫忙,雲華夫人施展神通,用電轟雷霹。岩石開始疏松,巫山三峽很快被打通,洪水從巴蜀境內流出進入大海。


長江三峽之巫峽(Robin from England/維基百科)


在大禹治水之前長江主流不經現在的三峽,而是經南江涔水。這個經過在《水經注疏》中有所描述。大禹治水時,南江不能滿足泄水的需要,於是開鑿了現在的水道。南江的水就斷流了,故稱禹斷江。

傳說大禹劈三峽有神牛相助。當時三峽沒有河道。為幫助大禹劈三峽,巫山神女請土星相助,土星變作一頭大黃牛助禹打開三峽。黃牛岩下建起黃牛廟就是人們黃牛助大禹開峽的紀念。三國時,蜀相諸葛亮重修黃牛廟,並立碑,碑上鐫刻《黃牛廟記》。

大禹治理大澤時,衡山神建議大禹祈禱天帝賜息土,於是大禹拜求上帝賜息土治理了大澤之地的積水。同時利用湖泊調節長江之水,豐水期可以泄洪和蓄水,枯水期則用來灌溉。

立碑岣嶁峰

一天,禹等路經衡山,登到最高峰,備了牲醴,恭敬祭祀。治水工程已完成十之七八。決定立碑紀念。最後將碑立在岣嶁峰。傳說岣嶁碑立碑之處即為當時水面的位置。碑高七尺,寬五尺,厚一尺,碑文七十七字,形似蝌蚪,這算是中國最古老的碑了。


岳麓山禹王碑。(Zhangzhugang/維基百科)


大禹在這裡得到嫘祖留下的金簡玉牒,成功治水後,將金簡仍藏於此。《湘中記》記載:「岣嶁山有玉揲,禹按其文,以治水。 」

《岣嶁碑》碑文如下:

承帝塚然,翼輔雍衛。災降矢發,沮洹往行。三河飛涌。北過冀而奠,似若忘鳥。宿岳麓庭,昶溢酉祈,水廬弗長,往求永定。華岳泰衡。崇楚事裒,勞余神禋,鬯曼吉徙。南瀆衍昌,衣則食備,萬邦皆寧,疆無漾漭。

岣嶁碑釋義:

受帝命塚宰應允,輔助舜帝治理雝水和衛水。水災降臨,誓師出發,在沮水恆水之間奔忙。三河洪水泛濫,北過冀州而祭奠祖先神靈,姒忙於浚水忘記故鄉鳥地。治水在外常宿高山庭院,用酒祭祀天地,祈望河水暢通不再外溢,水到房前不要再漲了,希望洪水平定。從華岳到恆山再到泰山衡山,非常推崇有才智的人疏導河流,從此洪災減少,平時治水之余以煙祭祀神靈,用芬芳的美酒以饗神,神靈昭示:遷徙大吉。南方的溝渠已經順暢,草木豐盛,豐衣足食,萬邦安寧,從邊疆到中原,再不見洪水泛濫。

岣嶁碑記錄了大禹受命於舜帝,從冀州出發奔波四方,隨山刊木,導水入河,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治平了洪水。與《史記》中關於大禹治水的歷史十分吻合。

岣嶁碑文中還提到祭祀天地神靈,大禹治水每到一地都要祭祀山神,不同山神祭品也不一樣,這在《山海經》中有詳細記載。

黑水立柱

黑水是岷江最大的支流,水中多蛟龍,水勢洶涌。原來水底有一大穴,直通南海,蛟龍由此進出。潮汐漲落亦與黑水相通,加重了水患。大禹命人把蛟龍逐到南海。蛟龍之性怕鐵,於是鑄了一個大鐵柱,立於黑水底部洞穴之處,阻住蛟龍往來。鐵柱立好,黑水得以平復。

梁州全部治理完畢,汶(岷)山、嶓塚山都可以耕種了,蔡山、蒙山的道路也已修好。至此,治水工程基本完成。

大禹又巡查了海外諸國的水土情況,有許多奇異經歷,除掉了一些害人的怪獸,在北方除掉了女魃。至此,宇內海外水土治理完畢。伯益把跟隨大禹治水時所經歷的山川、草木鳥獸、奇風異俗、軼聞趣事記錄下來,並畫了圖,成為《山海經》的重要素材。

據《楚帛書》記載,禹借助山川四海陰陽之氣,開山導水,在茫茫洪水中堵壤布土,創造出可以生息的有序大地。

──轉自《大紀元》 有刪節

責任編輯: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