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6月12日訊】新聞週刊(530)中國大陸一年一度的高考,在本週結束了為期三天的考試。今年的940萬名考生,對於他們來說,高考似乎是決定他們未來命運的關鍵。然而這個造成考生和家長極端壓力的高考制度,長久以來被外界指出有很多的弊端存在。尤其是今年的「減招風波」更是引起許多省份的考生家長不滿。然而,考生擠破頭才能通過的這條獨木橋,有學者認為,未來的成功跟高考並不一定劃上等號。
中國大陸每年到了高考季,不僅考生緊張,連陪考的家長也都跟著著急起來。而高考制度也再度成為熱議的話題。
造成考生和家長壓力的高考制度,長久以來就被教育界指出存在很多弊端。像是中國教育注重「應試教育」,只關心學習成績。還有「填鴨式」、「說教式」的教育方式,都是中國的教育問題。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中國的高考主要有幾個問題,一個主要的問題就在於高考內容非常的單一,主要以題海戰術為主。另外它對學生各方面多元的培養,關注比較少。它是一條獨木橋,而且它形成一個非常強的等級,而且人生基本上只有這麼一次考試的機會,一考定終身。」
然而考生擠破頭才能通過的這條獨木橋,和未來的成功並不一定劃上等號。
雲南省教育廳,2012年專門調研了該省近10年來的22名「高考狀元」,和「奧賽」獲獎者,發現他們在各自的事業上都沒甚麼大的建樹;繼續查閱發現,32年來中國的124名「高考狀元」,一個都沒有成為所從事職業領域的領軍人物。而2013年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高考狀元流失海外嚴重,七成高考狀元大學畢業後在職場「銷聲匿跡」。
夏明:「中國的教育體制應該說,它刷掉了兩部分人。一部分人當然可能是能力比較差一點,學業是跟不上的。還有一部分就是天才型的人物。他們往往不大會受到八股文的限制,尤其很多這種思想又是跟普世價值,跟人類未來的發展前景是抵觸的。那麼他確實對現存的社會、經濟,教育體制,都有獨到見解,甚至提出某些批評。當然這些人也會成為這個體制的犧牲品。」
廣州中山大學講師李業興:「總的來說,整個中國人還是成為專制的愚民政策的犧牲品。因為專制呢,它只要那種聽話的,懂點技術的,能夠幹活的工具就行了。至於有沒有思想,有沒有自由創作都不重要的。」
另外,歷年來的高考被指責存在地域性不公,這個問題在今年更是突出。
今年4月份,中共教育部和國家發改委下發的一份方案,要求2016年升學壓力小的省份,包括江蘇、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等省,將總計16萬個高招名額分配給中西部省份。
江蘇抗議減招家長陸先生:「我們一直認為高考不公平,北京、上海的高校變成地方高校,第二個內招、特招的特別多,都是有權有勢的人。」
湖南電視主持人鐘山 :「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只有一人能上北大,而北京190名考生中就可有一人能上北大,這樣算下來北京考生上北大機會是安徽考生的41倍,依次推算是廣東考生的37.5倍,是貴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
雖然大陸號稱「高考錄取率」36年增長了16倍,但這是按本科(普通大學)和專科(沒有學士學位)一起計算的。如果按照各省教育局官網公佈的「大學錄取率」,去年(2015)平均錄取率只有40%。「一本」,也就是重點大學的錄取率,去年即使在「輕鬆戰區」的北京、天津、上海也只有20%多,而「困難戰區」的省市則大多不到10%。
由此可見,這場所謂「決定人生」的考試,在今年940萬考生的心中,壓力是何等巨大,難怪他們在考試前夕,集體以撕書的方式來宣洩壓力。外界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制度產生這樣的教育現象?難道在中國,高考才是唯一改變命運的道路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助理製片人沈璐告訴這些高考學子們:萬一你考砸了,千萬不要以為你的人生完蛋了。沈璐說,她經歷了2009年的高考失敗,選擇留在本地三流大學就讀,後來轉學到美國讀書。回首往事,她很感謝高考失敗的經歷,如果她當初上了中國名牌大學,她就永遠不會有在西方大學讀本科的經歷,不會對學習有熱情,更不會了解教育的真諦。
編輯:黃千容
剪輯:黃千容
中國大陸每年到了高考季,不僅考生緊張,連陪考的家長也都跟著著急起來。而高考制度也再度成為熱議的話題。
造成考生和家長壓力的高考制度,長久以來就被教育界指出存在很多弊端。像是中國教育注重「應試教育」,只關心學習成績。還有「填鴨式」、「說教式」的教育方式,都是中國的教育問題。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中國的高考主要有幾個問題,一個主要的問題就在於高考內容非常的單一,主要以題海戰術為主。另外它對學生各方面多元的培養,關注比較少。它是一條獨木橋,而且它形成一個非常強的等級,而且人生基本上只有這麼一次考試的機會,一考定終身。」
然而考生擠破頭才能通過的這條獨木橋,和未來的成功並不一定劃上等號。
雲南省教育廳,2012年專門調研了該省近10年來的22名「高考狀元」,和「奧賽」獲獎者,發現他們在各自的事業上都沒甚麼大的建樹;繼續查閱發現,32年來中國的124名「高考狀元」,一個都沒有成為所從事職業領域的領軍人物。而2013年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高考狀元流失海外嚴重,七成高考狀元大學畢業後在職場「銷聲匿跡」。
夏明:「中國的教育體制應該說,它刷掉了兩部分人。一部分人當然可能是能力比較差一點,學業是跟不上的。還有一部分就是天才型的人物。他們往往不大會受到八股文的限制,尤其很多這種思想又是跟普世價值,跟人類未來的發展前景是抵觸的。那麼他確實對現存的社會、經濟,教育體制,都有獨到見解,甚至提出某些批評。當然這些人也會成為這個體制的犧牲品。」
廣州中山大學講師李業興:「總的來說,整個中國人還是成為專制的愚民政策的犧牲品。因為專制呢,它只要那種聽話的,懂點技術的,能夠幹活的工具就行了。至於有沒有思想,有沒有自由創作都不重要的。」
另外,歷年來的高考被指責存在地域性不公,這個問題在今年更是突出。
今年4月份,中共教育部和國家發改委下發的一份方案,要求2016年升學壓力小的省份,包括江蘇、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等省,將總計16萬個高招名額分配給中西部省份。
江蘇抗議減招家長陸先生:「我們一直認為高考不公平,北京、上海的高校變成地方高校,第二個內招、特招的特別多,都是有權有勢的人。」
湖南電視主持人鐘山 :「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只有一人能上北大,而北京190名考生中就可有一人能上北大,這樣算下來北京考生上北大機會是安徽考生的41倍,依次推算是廣東考生的37.5倍,是貴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
雖然大陸號稱「高考錄取率」36年增長了16倍,但這是按本科(普通大學)和專科(沒有學士學位)一起計算的。如果按照各省教育局官網公佈的「大學錄取率」,去年(2015)平均錄取率只有40%。「一本」,也就是重點大學的錄取率,去年即使在「輕鬆戰區」的北京、天津、上海也只有20%多,而「困難戰區」的省市則大多不到10%。
由此可見,這場所謂「決定人生」的考試,在今年940萬考生的心中,壓力是何等巨大,難怪他們在考試前夕,集體以撕書的方式來宣洩壓力。外界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制度產生這樣的教育現象?難道在中國,高考才是唯一改變命運的道路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助理製片人沈璐告訴這些高考學子們:萬一你考砸了,千萬不要以為你的人生完蛋了。沈璐說,她經歷了2009年的高考失敗,選擇留在本地三流大學就讀,後來轉學到美國讀書。回首往事,她很感謝高考失敗的經歷,如果她當初上了中國名牌大學,她就永遠不會有在西方大學讀本科的經歷,不會對學習有熱情,更不會了解教育的真諦。
編輯:黃千容
剪輯:黃千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