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令完成手中機密價值 令計劃判決書中有暗示

2016年07月07日令計劃被查
【新唐人2016年07月07日訊】(新唐人記者黎明報導)近日,中共中央統戰部前部長令計劃一審被判無期徒刑。對此,海內外媒體的炒作熱情遠遠不及當初令計劃被抓時那麼高昂。對此,有海外學者日前發文分析稱,令計劃一案的各個環節都在北京當局的掌控計劃之中,而當局公佈的判決書蓄意避開了令案中那些驚悚、香艷的噱頭,成功弱化了觀眾對令案的興趣,同時還暗示令完成帶走的國家機密對習近平當局構不成威脅。

令計劃一案,因其案情牽涉香艷與驚悚因素兼具的法拉利車禍事件,夾雜頗有神祕色彩的非法獲取國家機密的情節,外加政治效應與戲劇化高度結合的令完成攜密潛逃事件,曾經賺足了海內外一眾看客的眼球。然而,這個案件的落幕卻顯得十分低調,甚至有些索然無味。

當局先在今年的6月7日舉行不公開審理(理由是涉及國家機密),然後在7月4日直接向社會發布了審判結果——令計劃因受賄罪、非法獲取國家祕密罪、濫用職權罪被判處無期徒刑,並沒收全部財產。而中共官方公開的審判場面也波瀾不驚,令計劃乖乖認罪悔罪,不上訴不反悔,讓令案就這樣不鹹不淡地塵埃落定。

日前,旅美學者何清漣在《美國之音》上發表評論文章稱,令計劃一案從庭審形式、量刑輕重、用來定罪的罪項,直到令計劃本人的表現,一切都在最高層計劃之中。令案的黯然落幕則意味着「掃清舊戰場」,今後的重頭戲將是「權力新佈局」。走到最後這一步,整個令案唯一剩下的未解謎題就是令計劃弟弟令完成攜帶至美國的國家機密,而對於這個外界最為關注的情節,當局顯然也事先做了一系列輿論鋪墊,並最後在令計劃的判決書中予以暗示。

文章表示,北京當局多次與美國交涉,要求帶回令完成的官方行動,實際上已間接證實了海外媒體熱炒的令完成攜帶令計劃交給他的國家機密出逃美國並非虛構,唯一沒法證明的是這些高度機密是否已經落到美國情報機構之手。而海外媒體每隔一段時間對「令完成攜帶的情報箱」搞一波謎題競猜,從核武器密碼到中共高層隱匿海外的財產以及他們私生活錄相的種種傳聞與分析,都令中共當局「極爲不舒服」。所以,從判決書的內容來看,「中共高層是想趁這次判決,對這種猜測做個了斷」。

令計劃案的一審判決書上稱,令計劃在擔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期間,通過時任中央辦公廳祕書局局長霍克等人,「非法獲取大量國家祕密材料,嚴重破壞了國家保密制度」。

針對判決書的這段內容,何清漣在前述評論文章中分析稱,當局這是在暗示令完成帶走的機密情報價值不高,而且,為了降低令完成帶走的國家機密的情報價值,在此之前中共官方早就有過「鋪墊」。

2015年8月12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公佈了時任國家旅遊局原副局長霍克,因洩露國家祕密被雙開的消息。在這個通告中特別介紹了霍克被調入旅遊局工作前,曾任職中央辦公廳祕書局局長的履歷和他與令計劃的關係。與此同時,中共中央檔案館官方網站也報導該館館長已換人的消息,並披露說,現任中辦主任栗戰書曾要求該館要「深入開展肅清令計劃餘毒影響的清理工作」。而按中共官方的說法,中央檔案館所掌握的國家機密檔案主要是:中共和國家中央機關具有永久保存價值的重要檔案;中共奪權前中央機關、團體等所形成的歷史檔案。

針對上述訊息,何清漣在文章中分析稱,北京當局通過上述消息,已表明令計劃是通過霍克竊取中央檔案館館藏的國家機密。至於令計劃從中究竟「撈出」什麼類型的國家機密,判決書中雖未明示,但判決書的內容也不提及令完成,這「顯然是想說明,美方並未掌握有關中國政治高層那些『具有殺傷力的國家機密』」。

對此,有海外觀察人士也分析稱,令計劃沒有被判死刑,令完成就沒有洩密的必要,因此,不管他手裡到底握有些什麼樣的機密材料,相信他現在是不肯拿出來的。此外,中共高層各大家族的海外祕密資產情報,很可能早就在美國人手中,如果有一天這些黑幕真的全面曝光,習近平就必須要拋棄中共,客觀上來說,對他個人反倒有好處,所以北京當局也曾在其喉舌媒體上公開表態不怕令完成爆料。

責任編輯: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