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7月09日訊】新聞週刊(534)過去一週來,中國大陸中部及南部遭遇暴雨,引發大陸長江中下游嚴重水災,至少造成186人死亡、40多人失蹤,許多城市的民眾還在被大水圍困之中,等待救援。南方地區的洪水還在繼續氾濫,今年第一號超強颱風「尼伯特」9號下午在中國福建省登陸,帶來強風暴雨,氣象專家預估,華東6省市將受到影響。專家預警,長江上游水量增多,意味著進入三峽水庫的流量明顯增加。而外界也擔憂,三峽準備好了嗎?
中國大陸長江中下游地區自6月30號以來,連續幾天的暴雨和洪水,引發山崩、土石流等災害,已經迫使中國11個省市130萬人撤離,有超過3100萬人受災,直接的經濟損失超過380億人民幣,超過4萬棟建築物倒塌。
位於長江中游的湖北武漢,是這次受災最嚴重的城市之一。7月6號,武漢出現罕見特大暴雨,在長江洪水及暴雨夾擊之下,滾滾大水造成交通癱瘓,部分街道完全被水淹沒,不只有「活魚過馬路」,地鐵也出現「瀑布」。不少民眾被困在家中、交通嚴重受挫。根據當地氣象部門的數據顯示,自6月30號晚間8點到7月6號早上10點,武漢強降雨已累計達560.5毫米,已經突破武漢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持續性降水量最大值。
持續的暴雨,也使得不少長江沿線城市,出現了「開門看海」、「上街抓魚」的景象,災民們紛紛抱怨自己所在的城市「逢雨必澇」,質疑當地政府為何「年年防澇,年年澇」。
專家學者們認為,人為因素是導致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內澇是城市內部由於雨水無法及時通過排水系統排出,造成的積水災害。
四川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總工程師范曉:「最近10到20年城市的擴張,城市的建設在怎麼樣排水啊、防止洪澇災害這方面,在城市的規劃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下水道,要在整個城市規劃之前都要考慮很多的,而現在我們很多城市在擴展之前基礎工作就沒有做到。」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重光:「它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有防災措施的問題。有的城市發展太快了,基礎設施沒跟上。居民也多了,樓房也高了,排水量也大了,原來的(排水)口徑都太小了,還有就是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有的都是放在一塊的。」
除此之外,城市硬化地面的擴張,切段了土壤滲水途徑;森林的濫砍亂伐,削弱了植被截留和儲存雨水功能,以及河流過度開發等等,都是造成水患的關鍵原因。 范曉:「它現在的水電開發是非常多的,修了非常多的水壩。雖然從道理上來說要起防洪作用,但實際上因為它所謂的『防洪』它不是說把洪水一直攔在水庫裡,它是要攔,然後再泄洪的。如果在洪水流量特別大的時候,它會和洪水疊加在一起,可能會加重下游的洪水災害。」
《美國之音》7號報導說,「此次水災又一次引發了對於三峽大壩工程的質疑。」三峽大壩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從開始規劃時就爭議頻傳,除了對於生態的影響,近年來甚至傳出有工程貪污的情況發生。
北大法學教授賀衛方表示,當年論證三峽大壩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效地控制下游水量;現在的情況正好反過來:下游乾旱時,大壩需要蓄水;下游鬧水災時,三峽卻需要泄洪。
中國水利專家黃萬裡曾預警,三峽大壩將帶來長江下游潰堤、阻礙航運、移民問題、生態惡化等12種災難性後果,他曾三次致信時任中共黨魁江澤民,疾呼三峽大壩不該建,但江澤民最終批准。
三峽工程上馬之初,宣傳的首要功能,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長江中下游的洪患問題。當年的口號是「三峽工程峻工之日,就是長江告別洪患之時」。不過,這些年長江中下游洪災不斷,大自然似乎再次反駁「人定勝天」這個說法。
編輯:黃千容
剪輯:黃千容
中國大陸長江中下游地區自6月30號以來,連續幾天的暴雨和洪水,引發山崩、土石流等災害,已經迫使中國11個省市130萬人撤離,有超過3100萬人受災,直接的經濟損失超過380億人民幣,超過4萬棟建築物倒塌。
位於長江中游的湖北武漢,是這次受災最嚴重的城市之一。7月6號,武漢出現罕見特大暴雨,在長江洪水及暴雨夾擊之下,滾滾大水造成交通癱瘓,部分街道完全被水淹沒,不只有「活魚過馬路」,地鐵也出現「瀑布」。不少民眾被困在家中、交通嚴重受挫。根據當地氣象部門的數據顯示,自6月30號晚間8點到7月6號早上10點,武漢強降雨已累計達560.5毫米,已經突破武漢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持續性降水量最大值。
持續的暴雨,也使得不少長江沿線城市,出現了「開門看海」、「上街抓魚」的景象,災民們紛紛抱怨自己所在的城市「逢雨必澇」,質疑當地政府為何「年年防澇,年年澇」。
專家學者們認為,人為因素是導致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內澇是城市內部由於雨水無法及時通過排水系統排出,造成的積水災害。
四川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總工程師范曉:「最近10到20年城市的擴張,城市的建設在怎麼樣排水啊、防止洪澇災害這方面,在城市的規劃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下水道,要在整個城市規劃之前都要考慮很多的,而現在我們很多城市在擴展之前基礎工作就沒有做到。」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重光:「它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有防災措施的問題。有的城市發展太快了,基礎設施沒跟上。居民也多了,樓房也高了,排水量也大了,原來的(排水)口徑都太小了,還有就是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有的都是放在一塊的。」
除此之外,城市硬化地面的擴張,切段了土壤滲水途徑;森林的濫砍亂伐,削弱了植被截留和儲存雨水功能,以及河流過度開發等等,都是造成水患的關鍵原因。 范曉:「它現在的水電開發是非常多的,修了非常多的水壩。雖然從道理上來說要起防洪作用,但實際上因為它所謂的『防洪』它不是說把洪水一直攔在水庫裡,它是要攔,然後再泄洪的。如果在洪水流量特別大的時候,它會和洪水疊加在一起,可能會加重下游的洪水災害。」
《美國之音》7號報導說,「此次水災又一次引發了對於三峽大壩工程的質疑。」三峽大壩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從開始規劃時就爭議頻傳,除了對於生態的影響,近年來甚至傳出有工程貪污的情況發生。
北大法學教授賀衛方表示,當年論證三峽大壩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效地控制下游水量;現在的情況正好反過來:下游乾旱時,大壩需要蓄水;下游鬧水災時,三峽卻需要泄洪。
中國水利專家黃萬裡曾預警,三峽大壩將帶來長江下游潰堤、阻礙航運、移民問題、生態惡化等12種災難性後果,他曾三次致信時任中共黨魁江澤民,疾呼三峽大壩不該建,但江澤民最終批准。
三峽工程上馬之初,宣傳的首要功能,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長江中下游的洪患問題。當年的口號是「三峽工程峻工之日,就是長江告別洪患之時」。不過,這些年長江中下游洪災不斷,大自然似乎再次反駁「人定勝天」這個說法。
編輯:黃千容
剪輯:黃千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