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體制面臨轉型 中國體育未來引思考

2016年07月19日體育
【新唐人2016年07月18日訊】奧運前夕,「體育制度」再度引發關注。中國體育的「舉國體制」,種種弊端,也讓人們「開始思考」,中國體育的轉型之路。

精良的設備,充滿童趣、色彩豐富的環境佈置,耐心友善的老師,還有歡樂的孩子們。

這種在西方社會常見的兒童體育館,在中國卻十分罕見。而現在,它們正以私人經營的方式在一些城市悄然出現。

人們意識到,中國體育所採用的舉國體制,以金牌至上,雖然在很多國際賽事中獲得金牌,然而它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

體操部主任王同潔(音譯):「原來培養的孩子就是教練要我練,國家要我練,然後人家讓我練,那是很被動的。」

很多孩子很小就離開家人,在嚴酷的條件下,日復一日的訓練。他們沒有童年,沒有親情,也沒有正常的學業,當然也沒有體育技能之外的生存能力。

因此,當人們看到報導稱,曾經的世界冠軍退役後或者賣獎牌求生,或者街頭賣藝時,都爲他們感到唏噓不已。

此外,舉國體育制度,也使得競技體育與大衆體育脫節。中國,每年大約有7千人參加全國體操大賽,多是專業運動員。而在美國,有將近15萬不同水平的體操運動員參加全國大賽。

私人體育館學生家長於志強(音譯):「我們學校教育裡面體育課的分量不是很重。然後呢,作爲他們這個年齡的孩子呢,實際上玩耍的機會也是很少的。」

在有關中國體育制度如何轉型的討論中,有的提案希望把中國現在的體校轉變成教育機構。使運動員們除了體育訓練之外,還能獲得正常的學術教育。

這或許可以爲運動員們提供更多的出路,也讓更多熱愛體育的孩子有勇氣選擇走體育之路。

新唐人記者周琪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