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地王」惡夢親習港媒透江曾遺留

2016年08月24日落馬官員
中國經濟形勢維艱。在新增長引擎未形成之前,一個穩定的房地產市場顯得格外重要。上半年,央媒曾發文警告地方政府和開發商不要聯手推高房價。結果「你罵房價我抬地價」,約從7月以來,一線城市「地王」又輪流登場。

8月22日,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刊文《瘋狂「地王」欲掏空實體經濟》,重批的是17日最新出爐的「地王」──上海市靜安區,成交價格110億元,打破中國土地成交紀錄。

上海屢屢拍出全國最貴的地王,刷新拍價的得標企業背景也常常引人探底,因為都知道,在上海等一線城市能站住腳的房地產商人,都不是一般的來頭,但卻少有過問中國大陸拍賣土地使用權是怎麼開始的。

今年6月,被指親習陣營的香港端傳媒,在「中國跟香港學了賣地生財」一文中提到,中國大陸現行土拍制度,是「師從」港英時期所有權與使用權分割的模式。

文章指,由於大陸土地買賣或者出租,違反憲法,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不能讓外資和國企一樣無償使用土地,如何轉讓、怎樣通過土地賺錢?上至國家最高管理機構,下至地方官員,都毫無經驗。香港模式成了最觸手可及的範本。那麼誰又是香港模式落地中國大陸的推手?

文章指,1986年9月,一支上海考察團奔赴香港,成員來自規劃、土地、社會科學院等部門,由時任上海市委常委、祕書長的曾慶紅任顧問。同年11月,深圳市政府的考察團也來到香港,陪同考察團,講解香港土拍制度並討論深圳改革方向的,是時任仲量聯行高級合伙人的梁振英。

1987年7月,上海、深圳、天津、廣州被選為首批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的試點城市。隔年,上海為了土改聘請了七名香港顧問,為首的仍是梁振英。自此,各地政府從土地出讓金中食髓知味。

1994年,中國展開分稅制改革,中央拿走全部財政收入的六到七成,地方拿三到四成。財政壓力導致地方政府愈加依賴土地轉讓。

對於山寨香港的土地財政與金融,但當時卻只學了帶來無窮後患的皮毛,文章直指「這是中國經濟改革裡非常不幸的一步」,並且引述經濟學家周其仁點評稱:國家幅員遼闊,多級政府體系龐大,法制薄弱,巨大的土地利益包圍政權、腐蝕官員,防不勝防。

王岐山2014年第四次部署巡視工作重點,就是嚴查土地出讓、房地產開發。當年10月趙少麟落馬,連帶牽出的多隻老虎:武長順、周本順、王敏、楊衛澤、何家成。除此,還震落了天津城建系統一眾官員,包括甫於8月22日落馬的天津副市長尹海林。

今年(2016)才剛過一半的時候,就已經被媒體冠以「地王年」的稱號,這些價格離譜的地王,背後是各級腐敗官員勾結開發商在房產上面「悶聲發大財」。

地王的吸金狂潮,不僅對實體經濟是惡夢,其推高的房價,對數以億計、傾畢生積蓄購房的普通民眾來說,也是惡夢。當然最傷的是1990年匆匆出台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民眾花了前半輩子的血汗錢,背了後輩子的房貸,只是租了70年的房子。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