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血脂異常的人來說,嚴格控制飲食,防止過多攝入肉類食物是必須做的事情。但是,對無肉不歡的人來說,一下子對肉類食物嚴格限制,難免有些不適應。能不能有甚麼方法,在少量吃肉的同時,抑制或者減緩膽固醇、血脂的異常呢?
對此,建議吃肉時配上藕片。
其實,藕片有一個功能最令人欣慰。這就是,它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這兩種物質,可以與人體內的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結合,最後通過糞便排出體外。這就大大減少了人體對脂肪的吸收,抑制了血脂的異常。
所以,我們在吃肉的時候配上藕片,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噢。
另外,平時有出血症狀的人,比如牙齦出血患者、消化道潰瘍患者,也可以適當多吃一些藕片。這是因為,藕片含有豐富的單寧酸,可以收縮血管,因此有止血功能。而且,藕片止血卻不留淤,不用擔心止血之後產生瘀血的問題。
其實,高血脂患者想吃肉類也並非都得和藕同食,下面這些肉類食物對高血脂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吃無妨。
一、鯉魚
鯉魚的脂肪大部份是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呈液態。這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夠長期吃鯉魚,不僅能增加多種營養,維護健康,還能防治冠心病。
二、三文魚
三文魚中同樣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是腦黃金和深海魚油的主要成分,能降低血脂和膽固醇,增強血管彈性。中醫認為三文魚健脾胃,適合消化不良者食用。
三、牡蠣
牡蠣中富含微量元素鋅和牛磺酸。牛磺酸可以促進分解肝臟中的膽固醇,使得血液中膽固醇總量降低。因此,牡蠣對於預防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腦梗死都有意義。牛磺酸還可以促進膽汁分泌,排除肝臟中的中性脂肪。
四、海參
海參裡富含海參多糖,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同時降低血清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因此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此外,血脂偏高的人還應該注意以下這些問題。
1、增加粗糧在主食中的比例
例如多攝入含有高纖維的谷類。這類食物可以在體內慢慢燃燒,長時間釋放能量,避免飢餓感過快來臨。
2、多吃豆類食品
黃豆、黑豆、青豆、綠豆、豌豆、扁豆、蠶豆等,都是人體蛋白質的好來源。豆類食品不但不含膽固醇,還可以有效阻止腸道吸收膽固醇。而大豆蛋白又能顯著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3、多吃植物油和調和油
食用油以植物油為主,每人每天用量以25克為宜。但是,同一種植物油最好不要連續吃太長時間,定期換換調和油更營養。
4、多吃蔬菜和水果
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有利於心肌代謝,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環。每人每日攝入的新鮮水果以及蔬菜最好在400克以上,並注意增加深色蔬菜的比例。
──轉自《高質量生活知識》
(責任編輯:李明心)
對此,建議吃肉時配上藕片。
其實,藕片有一個功能最令人欣慰。這就是,它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這兩種物質,可以與人體內的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結合,最後通過糞便排出體外。這就大大減少了人體對脂肪的吸收,抑制了血脂的異常。
所以,我們在吃肉的時候配上藕片,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噢。
另外,平時有出血症狀的人,比如牙齦出血患者、消化道潰瘍患者,也可以適當多吃一些藕片。這是因為,藕片含有豐富的單寧酸,可以收縮血管,因此有止血功能。而且,藕片止血卻不留淤,不用擔心止血之後產生瘀血的問題。
其實,高血脂患者想吃肉類也並非都得和藕同食,下面這些肉類食物對高血脂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吃無妨。
一、鯉魚
鯉魚的脂肪大部份是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呈液態。這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夠長期吃鯉魚,不僅能增加多種營養,維護健康,還能防治冠心病。
二、三文魚
三文魚中同樣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是腦黃金和深海魚油的主要成分,能降低血脂和膽固醇,增強血管彈性。中醫認為三文魚健脾胃,適合消化不良者食用。
三、牡蠣
牡蠣中富含微量元素鋅和牛磺酸。牛磺酸可以促進分解肝臟中的膽固醇,使得血液中膽固醇總量降低。因此,牡蠣對於預防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腦梗死都有意義。牛磺酸還可以促進膽汁分泌,排除肝臟中的中性脂肪。
四、海參
海參裡富含海參多糖,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同時降低血清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因此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此外,血脂偏高的人還應該注意以下這些問題。
1、增加粗糧在主食中的比例
例如多攝入含有高纖維的谷類。這類食物可以在體內慢慢燃燒,長時間釋放能量,避免飢餓感過快來臨。
2、多吃豆類食品
黃豆、黑豆、青豆、綠豆、豌豆、扁豆、蠶豆等,都是人體蛋白質的好來源。豆類食品不但不含膽固醇,還可以有效阻止腸道吸收膽固醇。而大豆蛋白又能顯著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3、多吃植物油和調和油
食用油以植物油為主,每人每天用量以25克為宜。但是,同一種植物油最好不要連續吃太長時間,定期換換調和油更營養。
4、多吃蔬菜和水果
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有利於心肌代謝,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環。每人每日攝入的新鮮水果以及蔬菜最好在400克以上,並注意增加深色蔬菜的比例。
──轉自《高質量生活知識》
(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