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官方消息,上海市副市長蔣卓慶調任江蘇省紀委書記。早前,在韓正去中央的傳聞中,蔣卓慶曾被指接任上海市長。
如今蔣卓慶在滬官場未能更上一層樓,反而調任江蘇省紀委書記,這也是他上海工作30多年來第一次跨省區任職。
蔣卓慶的個人資料,是屬於「履歷表」簡單但「履歷」不簡單之類,他在上海官場的歷任老上級有江澤民、朱鎔基、吳邦國、黃菊、陳良宇等人。
蔣卓慶仕途暴發點是在2002年,他離開長期工作的財政系統,就任上海市楊浦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開始主政一方。同年的上海官場大事:黃菊、陳良宇職務交接,韓正升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副市長。次年2003年,韓正當選上海市市長,蔣卓慶當選楊浦區區長。
這裡插個話,上海楊浦區出了一個與江綿恆交好的首富,他是曾涉股市操縱案、社保基金挪用案而入獄的周正毅。
也是在2006年上海社保案發後,韓正代理上海市委書記職務,蔣卓慶重回市府任勞動保障局局長。2008年韓正連任市長,蔣卓慶任市政府副祕書長。2012年韓正任市委書記,2013年蔣卓慶任上海市副市長。
這裡再補充說,據地方傳聞,蔣卓慶的副市長一職,是前上海市委副祕書長、辦公廳主任黎瑞剛下海搞傳媒而由他頂位。黎瑞剛是前上海市廣電局長、市委副書記龔學平的祕書。龔學平的醜聞不少,最近的是捲入海快鹿集團董事長施建祥200億非法融資事件,最有名的是,居間介紹央視《焦點訪談》主持人勞春燕給周永康當情婦。
總的來說,2002年以來在上海官場,蔣卓慶對韓正亦步亦趨,蔣堪稱韓的大祕與資深干將,而且兩人還是浙江慈溪同鄉。
蔣卓慶自1977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都在上海任職,2002年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在上海市財政局工作,統管財政、稅務。2013年任副市長,分管的也是與經濟大權相關的肥缺,如城鄉建設、規劃和管理、住房、國土資源、水務、交通港口等等領域。
這裡重點不是說蔣卓慶這類抓財政經濟的官員,都有非常高的腐敗指數,而是在上海能夠掌管這些事務工作的,其面對的最大利益團體與權力干預就是來自江澤民家族。不管主動或是被動,上海的「蔣卓慶們」首先維護的是江家的利益。
六中全會以來,隸屬王岐山的紀檢干將不少履新地方,一則反腐有功,一則增加歷練。這次上海財務官出身的蔣卓慶,沒有紀委實務經驗跨省干紀委,對他是挑戰還是「自然報廢」,目前不能定論。
不過蔣卓慶被調離上海,對江澤民與江綿恆、江綿康父子三人來說,肯定是最熟悉的利益看門人不見了。至於對韓正而言,同鄉大祕、資深干將被調走,似乎預見自己離開上海的日子快到了。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如今蔣卓慶在滬官場未能更上一層樓,反而調任江蘇省紀委書記,這也是他上海工作30多年來第一次跨省區任職。
蔣卓慶的個人資料,是屬於「履歷表」簡單但「履歷」不簡單之類,他在上海官場的歷任老上級有江澤民、朱鎔基、吳邦國、黃菊、陳良宇等人。
蔣卓慶仕途暴發點是在2002年,他離開長期工作的財政系統,就任上海市楊浦區委副書記、代區長,開始主政一方。同年的上海官場大事:黃菊、陳良宇職務交接,韓正升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副市長。次年2003年,韓正當選上海市市長,蔣卓慶當選楊浦區區長。
這裡插個話,上海楊浦區出了一個與江綿恆交好的首富,他是曾涉股市操縱案、社保基金挪用案而入獄的周正毅。
也是在2006年上海社保案發後,韓正代理上海市委書記職務,蔣卓慶重回市府任勞動保障局局長。2008年韓正連任市長,蔣卓慶任市政府副祕書長。2012年韓正任市委書記,2013年蔣卓慶任上海市副市長。
這裡再補充說,據地方傳聞,蔣卓慶的副市長一職,是前上海市委副祕書長、辦公廳主任黎瑞剛下海搞傳媒而由他頂位。黎瑞剛是前上海市廣電局長、市委副書記龔學平的祕書。龔學平的醜聞不少,最近的是捲入海快鹿集團董事長施建祥200億非法融資事件,最有名的是,居間介紹央視《焦點訪談》主持人勞春燕給周永康當情婦。
總的來說,2002年以來在上海官場,蔣卓慶對韓正亦步亦趨,蔣堪稱韓的大祕與資深干將,而且兩人還是浙江慈溪同鄉。
蔣卓慶自1977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都在上海任職,2002年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在上海市財政局工作,統管財政、稅務。2013年任副市長,分管的也是與經濟大權相關的肥缺,如城鄉建設、規劃和管理、住房、國土資源、水務、交通港口等等領域。
這裡重點不是說蔣卓慶這類抓財政經濟的官員,都有非常高的腐敗指數,而是在上海能夠掌管這些事務工作的,其面對的最大利益團體與權力干預就是來自江澤民家族。不管主動或是被動,上海的「蔣卓慶們」首先維護的是江家的利益。
六中全會以來,隸屬王岐山的紀檢干將不少履新地方,一則反腐有功,一則增加歷練。這次上海財務官出身的蔣卓慶,沒有紀委實務經驗跨省干紀委,對他是挑戰還是「自然報廢」,目前不能定論。
不過蔣卓慶被調離上海,對江澤民與江綿恆、江綿康父子三人來說,肯定是最熟悉的利益看門人不見了。至於對韓正而言,同鄉大祕、資深干將被調走,似乎預見自己離開上海的日子快到了。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