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習近平等七名常委在北京會見了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及參研參試人員代表。21日,微信公眾號《學習中國》刊文:習近平為何如此重視航天人?
對此問題的最好回答,自然是習近平本人在現場所說:努力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而《學習中國》一文則以一些細節來補充強調習對科技領域及「以人為本」的重視態度。
說到重視「航天」的黨政軍一把手,在習近平之前者,或許就是江澤民了。但是,江與習的重視有所不同——差別在於「人」字:江氏重視「航天」,而習則看重「航天人」。江對「航天」的重視,體現在其把長子江綿恆捧至神舟五號副總指揮之職。不過,對此人事任命,當年時任高層及各界人士,是通過《光明日報》2003年10月17日的報導方纔獲悉,並非依據官方公告。
2003年10月,江綿恆就「神五」發射接受了《光明日報》的專訪,外界始知他身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一職。據江綿恆在訪問中的自述,他參與的時間早在四年前,即1999年11月。也就是說,當時江澤民不僅把江綿恆塞進了中科院,也順便塞進了國防軍事工程。而此事的作法與鎮壓法輪功有類似之處——江澤民明知不會得到支持,因此未經官方正式發佈消息。
江綿恆自擔任神舟五號副總指揮起,歷任創新一號小衛星首席科學家、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嫦娥工程副總指揮,以及神舟六號、七號副總指揮。就這樣,江綿恆外行領導內行,還成了喉舌新華網吹捧的「功臣」。
2008年,在有關神舟七號的報導中,對於用生命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未見相關簡歷;對於被喻為中國航天界少帥的馬興瑞,也無詳細介紹,唯有副總指揮「江綿恆簡歷」出現在其中。
那麼,毫無航天技術的江綿恆是如何看待這些專業人士及航天員呢?據他在《光明日報》專訪中說:「一些研究人員更加習慣於在實驗室裡想像萬千世界,也有人說這是像牙塔文化。」
「習近平為何如此重視航天人?」大體而言,是凡被江澤民攪亂過的部門或專案,以及其所抑制過、打壓過的人事,習近平自上任以來都力圖撥亂反正。透過官方宣傳,外界注意到,習特別重用航天系官員。此次提出習重視航天人,亦非偶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由解放軍總裝備部和國家航天局合作負責,其指揮團隊的總指揮由總裝備部部長擔任,神舟五號總指揮是李繼耐,神舟六號總指揮是陳炳德,神舟七號總指揮常萬全。自1999年以來,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在這十幾年當中,江綿恆建立了多少軍中聯繫?他又掌握了多少軍隊部隊指揮系統的高端信息?因此,凡是江澤民父子染指過的地方,都有必要徹查腐敗與肅清流毒。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對此問題的最好回答,自然是習近平本人在現場所說:努力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而《學習中國》一文則以一些細節來補充強調習對科技領域及「以人為本」的重視態度。
說到重視「航天」的黨政軍一把手,在習近平之前者,或許就是江澤民了。但是,江與習的重視有所不同——差別在於「人」字:江氏重視「航天」,而習則看重「航天人」。江對「航天」的重視,體現在其把長子江綿恆捧至神舟五號副總指揮之職。不過,對此人事任命,當年時任高層及各界人士,是通過《光明日報》2003年10月17日的報導方纔獲悉,並非依據官方公告。
2003年10月,江綿恆就「神五」發射接受了《光明日報》的專訪,外界始知他身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一職。據江綿恆在訪問中的自述,他參與的時間早在四年前,即1999年11月。也就是說,當時江澤民不僅把江綿恆塞進了中科院,也順便塞進了國防軍事工程。而此事的作法與鎮壓法輪功有類似之處——江澤民明知不會得到支持,因此未經官方正式發佈消息。
江綿恆自擔任神舟五號副總指揮起,歷任創新一號小衛星首席科學家、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嫦娥工程副總指揮,以及神舟六號、七號副總指揮。就這樣,江綿恆外行領導內行,還成了喉舌新華網吹捧的「功臣」。
2008年,在有關神舟七號的報導中,對於用生命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未見相關簡歷;對於被喻為中國航天界少帥的馬興瑞,也無詳細介紹,唯有副總指揮「江綿恆簡歷」出現在其中。
那麼,毫無航天技術的江綿恆是如何看待這些專業人士及航天員呢?據他在《光明日報》專訪中說:「一些研究人員更加習慣於在實驗室裡想像萬千世界,也有人說這是像牙塔文化。」
「習近平為何如此重視航天人?」大體而言,是凡被江澤民攪亂過的部門或專案,以及其所抑制過、打壓過的人事,習近平自上任以來都力圖撥亂反正。透過官方宣傳,外界注意到,習特別重用航天系官員。此次提出習重視航天人,亦非偶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由解放軍總裝備部和國家航天局合作負責,其指揮團隊的總指揮由總裝備部部長擔任,神舟五號總指揮是李繼耐,神舟六號總指揮是陳炳德,神舟七號總指揮常萬全。自1999年以來,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在這十幾年當中,江綿恆建立了多少軍中聯繫?他又掌握了多少軍隊部隊指揮系統的高端信息?因此,凡是江澤民父子染指過的地方,都有必要徹查腐敗與肅清流毒。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