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算命嗎?人在不景氣的時刻,生活有了危機意識,可能比較容易想起求神問卜這件事。不過據報導稱,2008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連命理師都遭到波及。小小的不景氣,算命的人多,可是當景氣低迷嚴重的時候,人們就連算命的錢也省下來了。而能夠算命就是有「命運」可以預測,人真的有命運嗎?
在還沒有學測的年代,我參加大學聯考時,考完試當天下午走出考場,隨即收到神通廣大補教業者所發的題目與答案卷。我興沖沖地對著答案,竟然發現國文試卷裡有兩大題組全無印象,難道是我忘了寫了,真糟糕!這麼重要的關頭,竟然發生這種不可原諒的錯誤!收到成績卡時,我特意查了這兩大題組,赫然發現自己題題都寫,只是幾乎全錯,因此,我以不到一分的差距與當時心目中的第一志願擦身而過。
這件事情我一直百思不解,既然答題了,怎麼全無印象,那時候我失神恍惚了嗎?可是,我並未感受到自己曾經失神恍惚!
後來讀到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我方豁然有所悟。書中有段記載:有兩人準備下棋,有位預測家把他的預測寫出,並放到竹筒中封好,然後二人才開始走棋。等那二人決出勝負後,開筒一看,這位預測家不僅預測了勝負,還事先畫了一張棋局圖,把兩人每步的棋路都事先寫下,與他們的實際棋局相對照,竟然一路不差。
當時有位姓童的算卦人看見此事也不禁嘖嘖稱奇。下棋這種事情,即便是下棋的人也無法預知自己的每歩棋路,也就是因為下棋有著千變萬化的可能,才會吸引許多棋迷,而這位預測家不僅預測了勝負,連每歩棋路都精準地測出,真是太神奇了!
才子紀曉嵐倒是覺得這件事情不足為奇,雖然他並非「算學博士」,卻博學多聞,讀過的故事可多了。他說了唐朝人鐘輅所記載的另一個類似故事。
唐玄宗開元年間,京師(長安)住著一位善於卜算的王生。當時有位名叫李揆的人請他卜算官運如何,王生算完後送給李揆一卷密封的紙,大概有十幾張,並對他說:「等你做了左拾遺之官,才能打開來看。」後來,皇帝召見了李揆,並命大臣出題考他的文詞。李揆從上午十一點,一直作到下午六、七點。皇帝看完他的試卷後,在卷子旁批注了「明天授予他左拾遺官」。
後來,李揆打開那個密封紙,裡邊是與他考試題目完全相同的卷子,而且李揆答卷時一共塗改了八個字,在王生密封的紙裡,那八處塗改包括皇帝所批示的,竟然與真實的卷子完全一樣!
如果真有命運,而且可以細膩到如此,那麼所謂的「粗心」、「恍神」也許也就不那麼的偶然了。可是如果命運真的可以細膩到如此,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周遭的人事,怎麼面對衝突矛盾、幸與不幸?
紀曉嵐認為明白人生自有定數之理,那些巧取豪奪,或每日營營役役,因追求名利私慾而勾心鬥角的人,也該收斂了。因為命中定好了有的,就一定會有;命裡定好了沒有的,最終是一定不會有。
有些人很難接受「人的一生已經定好了」這樣的觀點,當然,能不能接受與事實是否如此,是兩回事。不只是現代人不一定能接受,古人也未必能接受,唐朝名臣魏徵就曾經如此。
《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魏徵任僕射時,有兩個主管為他辦事,有一天魏徵聽到窗前兩人在議論。一人說:「我們的官職,都是這個老翁(魏徵)決定的。」另一個則不表認同:「都是由天定的。」魏徵聽到後,就寫了一封信,信上說:「請給此人一個好官職。」然後派那個說「翁定的」的人送給侍郎府。魏徵想證明這個人說對了,他的官職是魏徵賦予的。
隔天卻發現侍郎給了「由天定」那個主管官職。魏徵追查究竟,原來,那位受指派的主管要出門時,卻突然心口痛了起來,於是請求「由天定」的主管代他送信,這樣一來,就讓「由天定」的得了官職。明白了這一切,魏徵於是長歎說:「官職俸祿是由天定的,大概不假啊!」
這個故事更讓我對當年因零點幾分的差距未考上大學第一志願,了無遺憾。一切天注定似乎頗令人消極,然而古人雖認為一切有命,但命運也未必全然固定,它能變好,也可能變壞。歷史上流傳了相當多這類的故事,在此舉個故事分享讀者。
明朝時有一個人叫項夢原,原名項德棻,才學、文筆都不錯,然而多次參加鄉試,也就是參加正式科舉考試中的第一關,卻一次又一次地落榜。有天,他睡覺時,看見自己本來在辛卯年就可以鄉試中舉,然而卻因為他曾乘勢與家中兩個婢女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所以被神削去了功名。
他看到累試不中的原因後,就立誓改過,並且廣行善事以彌補自己的罪過。他有個精通書法的朋友,便請朋友書寫了某本佛經,然後刻版印刷贈送他人,年年如此。十餘年後,有天他又在夢中看到一張黃色的榜紙,榜單上第八名為項姓,中間的字很模糊,最後一字為「原」字,旁邊站著一個人告訴他說:這是你天榜的名次。於是他便把自己的名由「德棻」改為「夢原」,以符合這一奇夢。
後來他考中了第二十九名舉人,又中了第二名貢士,可是都與夢境中的第八名不符,心裡有些疑慮。等到殿試時,他果然考中了第八名進士,這才發現前兩次的榜單都是白色,惟有殿試榜紙為黃色。當年他夢見的黃色榜紙上的排名,正是他殿試成績的排名。後來他的官職做到按察副使,官居正四品。
古人常說行善積德、為惡造業,一個人的命運其實決定在德與業間,而行善、為惡是操之在己的。對於正直君子魏徵個人而言,有沒有命運不那麼重要,只要品行端正自會多有善行,並因此而有好運啊。
我想我自己倒是該好好反省,以前是否犯了甚麼小小錯誤,乃至於與第一志願擦身而過啊!
──轉自《看雜誌》
(責任編輯:李明心)
在還沒有學測的年代,我參加大學聯考時,考完試當天下午走出考場,隨即收到神通廣大補教業者所發的題目與答案卷。我興沖沖地對著答案,竟然發現國文試卷裡有兩大題組全無印象,難道是我忘了寫了,真糟糕!這麼重要的關頭,竟然發生這種不可原諒的錯誤!收到成績卡時,我特意查了這兩大題組,赫然發現自己題題都寫,只是幾乎全錯,因此,我以不到一分的差距與當時心目中的第一志願擦身而過。
這件事情我一直百思不解,既然答題了,怎麼全無印象,那時候我失神恍惚了嗎?可是,我並未感受到自己曾經失神恍惚!
卜算預知棋路與勝負
後來讀到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我方豁然有所悟。書中有段記載:有兩人準備下棋,有位預測家把他的預測寫出,並放到竹筒中封好,然後二人才開始走棋。等那二人決出勝負後,開筒一看,這位預測家不僅預測了勝負,還事先畫了一張棋局圖,把兩人每步的棋路都事先寫下,與他們的實際棋局相對照,竟然一路不差。
當時有位姓童的算卦人看見此事也不禁嘖嘖稱奇。下棋這種事情,即便是下棋的人也無法預知自己的每歩棋路,也就是因為下棋有著千變萬化的可能,才會吸引許多棋迷,而這位預測家不僅預測了勝負,連每歩棋路都精準地測出,真是太神奇了!
才子紀曉嵐倒是覺得這件事情不足為奇,雖然他並非「算學博士」,卻博學多聞,讀過的故事可多了。他說了唐朝人鐘輅所記載的另一個類似故事。
唐玄宗開元年間,京師(長安)住著一位善於卜算的王生。當時有位名叫李揆的人請他卜算官運如何,王生算完後送給李揆一卷密封的紙,大概有十幾張,並對他說:「等你做了左拾遺之官,才能打開來看。」後來,皇帝召見了李揆,並命大臣出題考他的文詞。李揆從上午十一點,一直作到下午六、七點。皇帝看完他的試卷後,在卷子旁批注了「明天授予他左拾遺官」。
後來,李揆打開那個密封紙,裡邊是與他考試題目完全相同的卷子,而且李揆答卷時一共塗改了八個字,在王生密封的紙裡,那八處塗改包括皇帝所批示的,竟然與真實的卷子完全一樣!
如果真有命運,而且可以細膩到如此,那麼所謂的「粗心」、「恍神」也許也就不那麼的偶然了。可是如果命運真的可以細膩到如此,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周遭的人事,怎麼面對衝突矛盾、幸與不幸?
紀曉嵐認為明白人生自有定數之理,那些巧取豪奪,或每日營營役役,因追求名利私慾而勾心鬥角的人,也該收斂了。因為命中定好了有的,就一定會有;命裡定好了沒有的,最終是一定不會有。
官職俸祿由天定
有些人很難接受「人的一生已經定好了」這樣的觀點,當然,能不能接受與事實是否如此,是兩回事。不只是現代人不一定能接受,古人也未必能接受,唐朝名臣魏徵就曾經如此。
《朝野僉載》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魏徵任僕射時,有兩個主管為他辦事,有一天魏徵聽到窗前兩人在議論。一人說:「我們的官職,都是這個老翁(魏徵)決定的。」另一個則不表認同:「都是由天定的。」魏徵聽到後,就寫了一封信,信上說:「請給此人一個好官職。」然後派那個說「翁定的」的人送給侍郎府。魏徵想證明這個人說對了,他的官職是魏徵賦予的。
隔天卻發現侍郎給了「由天定」那個主管官職。魏徵追查究竟,原來,那位受指派的主管要出門時,卻突然心口痛了起來,於是請求「由天定」的主管代他送信,這樣一來,就讓「由天定」的得了官職。明白了這一切,魏徵於是長歎說:「官職俸祿是由天定的,大概不假啊!」
改變命運的關鍵
這個故事更讓我對當年因零點幾分的差距未考上大學第一志願,了無遺憾。一切天注定似乎頗令人消極,然而古人雖認為一切有命,但命運也未必全然固定,它能變好,也可能變壞。歷史上流傳了相當多這類的故事,在此舉個故事分享讀者。
明朝時有一個人叫項夢原,原名項德棻,才學、文筆都不錯,然而多次參加鄉試,也就是參加正式科舉考試中的第一關,卻一次又一次地落榜。有天,他睡覺時,看見自己本來在辛卯年就可以鄉試中舉,然而卻因為他曾乘勢與家中兩個婢女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所以被神削去了功名。
他看到累試不中的原因後,就立誓改過,並且廣行善事以彌補自己的罪過。他有個精通書法的朋友,便請朋友書寫了某本佛經,然後刻版印刷贈送他人,年年如此。十餘年後,有天他又在夢中看到一張黃色的榜紙,榜單上第八名為項姓,中間的字很模糊,最後一字為「原」字,旁邊站著一個人告訴他說:這是你天榜的名次。於是他便把自己的名由「德棻」改為「夢原」,以符合這一奇夢。
後來他考中了第二十九名舉人,又中了第二名貢士,可是都與夢境中的第八名不符,心裡有些疑慮。等到殿試時,他果然考中了第八名進士,這才發現前兩次的榜單都是白色,惟有殿試榜紙為黃色。當年他夢見的黃色榜紙上的排名,正是他殿試成績的排名。後來他的官職做到按察副使,官居正四品。
古人常說行善積德、為惡造業,一個人的命運其實決定在德與業間,而行善、為惡是操之在己的。對於正直君子魏徵個人而言,有沒有命運不那麼重要,只要品行端正自會多有善行,並因此而有好運啊。
我想我自己倒是該好好反省,以前是否犯了甚麼小小錯誤,乃至於與第一志願擦身而過啊!
──轉自《看雜誌》
(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