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英媒關注陸寄讀學校:貧富兩重天

2017年05月18日時政
【新唐人2017年05月17日訊】近期,英國知名雜誌《經濟學人》刊登文章,關注中國大陸存在的兩類寄讀學校。這兩類學校的反差如此之大,直接折射出中國大陸的教育嚴重分化。評論人士認為,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公民權利、政治權利的不平等,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對政治體制做出根本變革。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連續刊登文章,揭示中國教育存在的嚴重不平等現象。

其中一篇文章,聚焦的是農村兒童所面臨的上學難和教育歧視等問題。比如在四川山區的一些地方,由於山上沒有學校,學生們不得不冒險徒手攀登高達800米的簡易天梯上下學。一些孩子由於不慎失手而喪生。

因為山路險惡,孩子們便住在學校,幾個星期回家一次,但因為寄宿學校的條件差,又造成孩子們營養不良、身材矮小。

文章說,他們是被政府所忽視的群體,因為沒有任何獎勵,官員們不願意把錢花在農村教育上。而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的孩子,境遇也好不到哪裡,他們被視為二等公民,不能享受與城裡孩子一樣的上學待遇,遭遇嚴重不公對待。

大陸自由撰稿人朱欣欣:「(中共政府)城鄉二元這個制度結構(導致)對農村的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在城市裡教育投入也不平等。這樣就造成了『貧二代』。『官二代』和『貧二代』這兩類人的後代,在受教育的起步階段就已經拉開了距離。這是一個制度性的問題。」

《經濟學人》雜誌還揭示了與農村貧困兒童截然相反的另一種現象。城裡一些富裕家庭不惜花重金、把孩子送到條件優越的寄宿學校。比如,北京郊區一所寄宿學校每年的學費就高達36萬人民幣,比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費還貴。還有一些家長直接把孩子送到歐美國家的一些私校。

對此,大陸自由撰稿人朱欣欣分析認為,大陸這種教育不平等狀況,與公民權利、政治權利不平等密切相關。有權有勢的人依靠權力資源,攫取大量財富,沒有權力的人根本無法與其平等競爭,這直接造成了中國大陸的異常貧富差距。

朱欣欣:「階層固化了,底層人再奮鬥、再努力,很難奮鬥上去,因為優質的資源全被這些特權的階層壟斷了。而且它要不僅僅自己這一代人壟斷住,還要傳給下一代。」

朱欣欣指出,要想改變中國教育現狀,就必須從整個國家的政治體制變革入手。

朱欣欣:「所有的問題就在於,中國的教育沒有獨立性,不是按照教育規律去辦學,它完全是被政治、權力所左右。從教育的制度、體系一直到教學的內容,都是完全被專制的政權所控制的。」

《紐約時報中文網》曾報導,研究發現,一名北京本地學生與來自農業大省安徽省的學生相比,考上北大的概率幾乎是後者的41倍。即便在城市人口之中,教育機會的分配也極不均等,在教育腐敗之下,家長們不得不繳納各種高額費用來讓孩子進入好學校、參加補習班或者花錢讓老師單獨補課等。

此外,雖然中國大陸早在1986年就開始實行9年義務教育,宣稱不收學費、雜費,但實際上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孩子上學的負擔仍然很重。

湖北作家劉逸明:「每一年算下來,這個開支還是不小的。吃飯、坐車、還有一些所謂的補課費、各種各樣的費用,讓很多家庭不堪重負。」

湖北作家劉逸明強調,中國大陸的教育不公,導致社會矛盾越來越激烈,平民百姓的仇富情緒越來越高。這對社會、對青少年一代是一種無情的撕裂。

採訪/常春 編輯/李謙 後製/陳建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