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7月12日訊】朝鮮試射洲際導彈引起連鎖反應。美韓官方表示,正推動更嚴厲對朝制裁,包括敦促中俄中斷對朝原油供給。美大使稱「幾天內就會見分曉」。韓媒分析,因中俄反對,制裁方案很難通過。美日正醞釀「二級制裁」對北京施壓。
7月11日,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針對朝鮮發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的挑釁行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尼基•海利當地時間9日說:「我們將對朝鮮進行嚴厲的(追加)制裁」,「美國不想要兌了水(watered down)的制裁。」
在當天的節目中,海利還對中俄強烈施壓說:「我們會關注其他國家會跟金正恩聯手,還是站到認為擁有ICBM的金正恩很危險的大多數國家一邊。」
「中國是否會與我們合作?俄羅斯是否會『為了反對而反對美國』站到朝鮮一邊——幾天內就會見分曉」。
《朝鮮日報》報導稱,這可以理解為,如果中俄不協助通過新的安理會對朝制裁,不僅會遭遇「間接抵制」,對美貿易也會蒙受損失。
報導說,追加制裁將包括中斷和限制對朝原油供應。
7月10日,韓國《中央日報》也提到,聯合國安全保障理事會正考慮對朝製裁措施,並在重點考慮切斷朝鮮原油供應這一「生命線」的方案。
陪同文在寅總統訪問德國的韓國政府核心相關人士7月8日(當地時間)透露,「我們正與安理會成員國一起慎重討論這一問題,至於安理會決議的最終通過情況,我們還需進一步觀望」,「在此之前,我們無法就具體情況發表任何評論」。
報導稱,美國和日本主張研究實施「次級抵製(連與朝鮮正常交易的企業和個人也進行製裁)」,強化對北京施壓。
《朝鮮日報》報導,中斷和限制對朝原油供給,被評價為是讓朝鮮舉白旗的唯一王牌。因此,過去每當朝鮮進行挑釁,都會被提議作為安理會制裁手段。但由於擁有否決權的中共和俄羅斯反對,一直未能得到落實。
專家們推測,朝鮮一年需要的原油量為110萬——120萬噸左右。其中大部分由中共供給,其餘少量由俄羅斯供給。
截止2013年,通過海關總署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共向朝鮮出口的原油每年為50萬噸左右。此外,中共每年還通過丹東與朝鮮平北烽火化工廠直接相連的輸油管,無償提供50萬噸左右的原油。這條輸油管被評價為「朝鮮經濟的生命線」。
中共的原油供給一直被視為影響國際社會對朝製裁效果的最大漏洞。但安理會迄今尚未就此作出任何限製。
去年朝鮮進行第四輪核試驗後,聯合國通過的2270號對朝決議,僅要求禁止為朝鮮提供航空燃油,而這類燃油只佔朝鮮整體油料需求的10%左右。
《朝鮮日報》報導指,2003年初,在朝鮮拒絕參與對話後,中共曾關閉了3天的輸油管,朝鮮馬上就妥協了。
美國積極推動限制或中斷對朝石油供給的製裁,韓日也同樣表示支持。但中共和俄國反對這種強力制裁。
《中央日報》報導,今年5月,中方代表否決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對朝鮮追加制裁的提議,提議方案包括限製原油供應和朝鮮外派勞務人員等,能使朝鮮遭受巨大打擊的措施。
澳大利亞的日報《西澳大利亞人(The West Australian)》報導,在剛剛結束的德國G20峰會上,韓美日三國原本打算將譴責朝鮮加入G20聯合宣言中,但因中俄阻撓而作罷。「中俄兩國表示『二十國集團(G20)應該維持經濟論壇的性質』,拒絕對那個不良國家(朝鮮)進行批判。」
此次峰會前,中俄就朝核問題聯合發布聲明,在譴責朝鮮核計劃的同時,也認為朝鮮對安全的擔憂「情有可原」,希望其它國家應該採取措施恢復協商,創造「和平及相互信任」的氛圍。
中俄兩國還主張,要同時推進朝鮮核凍結和韓美兩國中斷軍演。
對此,美國國務卿蒂勒森7月8日在美俄首腦會談後舉行的記者會上拒絕道,「無法接受在現狀態下談什麽凍結的說法。之前曾試過,但每當這時朝鮮就會升級(核導彈)項目」。
《朝鮮日報》稱,一直將朝鮮作為某種「緩衝地帶」來牽制美國的中俄,幾乎不可能同意徹底中斷對朝供油。韓國政府也從人道主義的層面,考慮只對必要原油之外的對朝供油部分給予制裁。
但這種方法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安理會2270號決議禁止進口朝鮮產煤炭,同時規定「民生目的」的除外。但中共憑藉這一例外規定,不斷大量進口朝鮮產煤炭,被指責為制裁的漏洞。
(記者雲濤綜合報導/責任編輯:唐睿)
追加嚴厲制裁 美大使向中俄發出通牒
7月11日,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針對朝鮮發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的挑釁行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尼基•海利當地時間9日說:「我們將對朝鮮進行嚴厲的(追加)制裁」,「美國不想要兌了水(watered down)的制裁。」
在當天的節目中,海利還對中俄強烈施壓說:「我們會關注其他國家會跟金正恩聯手,還是站到認為擁有ICBM的金正恩很危險的大多數國家一邊。」
「中國是否會與我們合作?俄羅斯是否會『為了反對而反對美國』站到朝鮮一邊——幾天內就會見分曉」。
《朝鮮日報》報導稱,這可以理解為,如果中俄不協助通過新的安理會對朝制裁,不僅會遭遇「間接抵制」,對美貿易也會蒙受損失。
報導說,追加制裁將包括中斷和限制對朝原油供應。
7月10日,韓國《中央日報》也提到,聯合國安全保障理事會正考慮對朝製裁措施,並在重點考慮切斷朝鮮原油供應這一「生命線」的方案。
陪同文在寅總統訪問德國的韓國政府核心相關人士7月8日(當地時間)透露,「我們正與安理會成員國一起慎重討論這一問題,至於安理會決議的最終通過情況,我們還需進一步觀望」,「在此之前,我們無法就具體情況發表任何評論」。
報導稱,美國和日本主張研究實施「次級抵製(連與朝鮮正常交易的企業和個人也進行製裁)」,強化對北京施壓。
讓朝鮮舉白旗的唯一王牌
《朝鮮日報》報導,中斷和限制對朝原油供給,被評價為是讓朝鮮舉白旗的唯一王牌。因此,過去每當朝鮮進行挑釁,都會被提議作為安理會制裁手段。但由於擁有否決權的中共和俄羅斯反對,一直未能得到落實。
專家們推測,朝鮮一年需要的原油量為110萬——120萬噸左右。其中大部分由中共供給,其餘少量由俄羅斯供給。
截止2013年,通過海關總署公布的資料顯示,中共向朝鮮出口的原油每年為50萬噸左右。此外,中共每年還通過丹東與朝鮮平北烽火化工廠直接相連的輸油管,無償提供50萬噸左右的原油。這條輸油管被評價為「朝鮮經濟的生命線」。
中共的原油供給一直被視為影響國際社會對朝製裁效果的最大漏洞。但安理會迄今尚未就此作出任何限製。
去年朝鮮進行第四輪核試驗後,聯合國通過的2270號對朝決議,僅要求禁止為朝鮮提供航空燃油,而這類燃油只佔朝鮮整體油料需求的10%左右。
《朝鮮日報》報導指,2003年初,在朝鮮拒絕參與對話後,中共曾關閉了3天的輸油管,朝鮮馬上就妥協了。
中俄反對限制石油供給
美國積極推動限制或中斷對朝石油供給的製裁,韓日也同樣表示支持。但中共和俄國反對這種強力制裁。
《中央日報》報導,今年5月,中方代表否決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對朝鮮追加制裁的提議,提議方案包括限製原油供應和朝鮮外派勞務人員等,能使朝鮮遭受巨大打擊的措施。
澳大利亞的日報《西澳大利亞人(The West Australian)》報導,在剛剛結束的德國G20峰會上,韓美日三國原本打算將譴責朝鮮加入G20聯合宣言中,但因中俄阻撓而作罷。「中俄兩國表示『二十國集團(G20)應該維持經濟論壇的性質』,拒絕對那個不良國家(朝鮮)進行批判。」
此次峰會前,中俄就朝核問題聯合發布聲明,在譴責朝鮮核計劃的同時,也認為朝鮮對安全的擔憂「情有可原」,希望其它國家應該採取措施恢復協商,創造「和平及相互信任」的氛圍。
中俄兩國還主張,要同時推進朝鮮核凍結和韓美兩國中斷軍演。
對此,美國國務卿蒂勒森7月8日在美俄首腦會談後舉行的記者會上拒絕道,「無法接受在現狀態下談什麽凍結的說法。之前曾試過,但每當這時朝鮮就會升級(核導彈)項目」。
《朝鮮日報》稱,一直將朝鮮作為某種「緩衝地帶」來牽制美國的中俄,幾乎不可能同意徹底中斷對朝供油。韓國政府也從人道主義的層面,考慮只對必要原油之外的對朝供油部分給予制裁。
但這種方法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安理會2270號決議禁止進口朝鮮產煤炭,同時規定「民生目的」的除外。但中共憑藉這一例外規定,不斷大量進口朝鮮產煤炭,被指責為制裁的漏洞。
(記者雲濤綜合報導/責任編輯: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