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06日訊】大陸九月秋季開學,新的「統編歷史教材」正式啟用。近日有大陸學者撰文,指出新版的歷史教科書存在的問題與謬誤。
9月5日,一篇題為《新版歷史教科書:內中插圖大有問題》的網文表示,大陸2017年推出的新的「統編歷史教材」,與2016年推出的「部編本」,實際上都是大陸「教育部組織編寫」,內容主體架構也大體一致。至於為何2016年剛剛推出「部編本」僅一年,又立即推出新的2017年「統編本」,目前並無公開解釋。這套新的教材,更正了2016版的錯誤,但仍存在很多問題。文章列舉了教科書中的人物插圖的問題。
首先,2017年統編本的《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中的人物插圖,較之2016年的編本,有兩處大的更正。一是不再誤將荀子當作孟子,二是「秦始皇像」由彩色變黑白。
2016年部編本教材中的「孟子像」,其實是清代南薰殿藏本的「荀子像」;2017年統編本選用的,才是清代南薰殿藏本中真正的「孟子像」。
秦始皇的冕服究竟採用何種顏色,本就缺乏史料記載,學術界迄今也尚無統一意見。「始皇帝彩色冕服像」未必符合秦代在色彩使用方面的政治規定,也引起了很多爭議。使用黑白冕服像,可以迴避這一未有定論的問題。
其次,新版教材插圖存在嚴重的問題,教材中的人物插圖普遍隱去來源,作者認為:「這種做法,會誤導學生將「臆造畫像」當成「寫實畫像」。作者舉了孟子、秦始皇、張仲景和祖沖之4個歷史人物的插圖錯誤。
作者認為,就孟子的畫像而言,課文至少應該在「孟子像」三字之外,註明畫像的來源是清代南薰殿所藏的祭祀性肖像畫,「以示其並不等同於人物生前的本來面目——孟子生前並無畫像傳世,也沒有關於其容貌的史料留存,明清之人所繪製的乃是臆造像,而非寫實像。」
此外,一些當代人按照自己的個人想像繪製的歷史人物畫像,同樣被標注為「×××像」,用在了教材之中。如秦始皇畫像。
教科書不註明畫像是當代人繪製,僅標注為「秦始皇像」,已然不妥。更不妥的是,該版本的秦始皇畫像,其實是作者個人想像與現實政治需要相結合的產物——畫作繪製時,正值中共發動反右運動,其黨魁毛澤東一再提及「秦始皇」,「秦始皇」這一歷史符號被頻繁應用於當時的政治鬥爭中。
秦始皇並無畫像資料傳世。《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有尉繚對始皇帝容貌的形容:「秦王為人,蜂准長目,鷙鳥膺,豺聲」。一般人尚沒有機會瞭解畫作被中共的政治因素扭曲的背景,更無論中學生。這樣的插圖與圖注,無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只會產生誤導。
其他歷史人物插圖「祖沖之像」與「張仲景像」,選用了中共建政初期的畫家蔣兆和1954年和1955年,根據個人想像所繪製的畫作。但教材隱去了這一事實,對學生形成了誤導。
張仲景與祖沖之生前並無畫像傳世,也未留存任何與容貌有關的史料。但教科書僅標註「張仲景象」,而無隻字提及該畫像系後人臆造,顯然不妥。再者,在蔣兆和之前,依照個人想像為張仲景繪像者頗多。其中明代木刻版版雕像、日本畫師15世紀之作,顯然更具歷史價值,有助於說明《傷寒雜病論》在中國的傳承和在東亞世界的傳播,更能增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知,也更具史料價值。
作者強調:「歷史教科書當以求真為第一要務。文字要求真,插圖也同樣要求真。寫出人物插圖的出處,告訴學生這些插圖不能反映歷史人物的真實相貌,才是值得稱道的誠實做法。」
(記者李倩倩報導/責任編輯:寶來)
9月5日,一篇題為《新版歷史教科書:內中插圖大有問題》的網文表示,大陸2017年推出的新的「統編歷史教材」,與2016年推出的「部編本」,實際上都是大陸「教育部組織編寫」,內容主體架構也大體一致。至於為何2016年剛剛推出「部編本」僅一年,又立即推出新的2017年「統編本」,目前並無公開解釋。這套新的教材,更正了2016版的錯誤,但仍存在很多問題。文章列舉了教科書中的人物插圖的問題。
首先,2017年統編本的《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中的人物插圖,較之2016年的編本,有兩處大的更正。一是不再誤將荀子當作孟子,二是「秦始皇像」由彩色變黑白。
2016年部編本教材中的「孟子像」,其實是清代南薰殿藏本的「荀子像」;2017年統編本選用的,才是清代南薰殿藏本中真正的「孟子像」。
秦始皇的冕服究竟採用何種顏色,本就缺乏史料記載,學術界迄今也尚無統一意見。「始皇帝彩色冕服像」未必符合秦代在色彩使用方面的政治規定,也引起了很多爭議。使用黑白冕服像,可以迴避這一未有定論的問題。
其次,新版教材插圖存在嚴重的問題,教材中的人物插圖普遍隱去來源,作者認為:「這種做法,會誤導學生將「臆造畫像」當成「寫實畫像」。作者舉了孟子、秦始皇、張仲景和祖沖之4個歷史人物的插圖錯誤。
作者認為,就孟子的畫像而言,課文至少應該在「孟子像」三字之外,註明畫像的來源是清代南薰殿所藏的祭祀性肖像畫,「以示其並不等同於人物生前的本來面目——孟子生前並無畫像傳世,也沒有關於其容貌的史料留存,明清之人所繪製的乃是臆造像,而非寫實像。」
此外,一些當代人按照自己的個人想像繪製的歷史人物畫像,同樣被標注為「×××像」,用在了教材之中。如秦始皇畫像。
教科書不註明畫像是當代人繪製,僅標注為「秦始皇像」,已然不妥。更不妥的是,該版本的秦始皇畫像,其實是作者個人想像與現實政治需要相結合的產物——畫作繪製時,正值中共發動反右運動,其黨魁毛澤東一再提及「秦始皇」,「秦始皇」這一歷史符號被頻繁應用於當時的政治鬥爭中。
秦始皇並無畫像資料傳世。《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有尉繚對始皇帝容貌的形容:「秦王為人,蜂准長目,鷙鳥膺,豺聲」。一般人尚沒有機會瞭解畫作被中共的政治因素扭曲的背景,更無論中學生。這樣的插圖與圖注,無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只會產生誤導。
其他歷史人物插圖「祖沖之像」與「張仲景像」,選用了中共建政初期的畫家蔣兆和1954年和1955年,根據個人想像所繪製的畫作。但教材隱去了這一事實,對學生形成了誤導。
張仲景與祖沖之生前並無畫像傳世,也未留存任何與容貌有關的史料。但教科書僅標註「張仲景象」,而無隻字提及該畫像系後人臆造,顯然不妥。再者,在蔣兆和之前,依照個人想像為張仲景繪像者頗多。其中明代木刻版版雕像、日本畫師15世紀之作,顯然更具歷史價值,有助於說明《傷寒雜病論》在中國的傳承和在東亞世界的傳播,更能增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知,也更具史料價值。
作者強調:「歷史教科書當以求真為第一要務。文字要求真,插圖也同樣要求真。寫出人物插圖的出處,告訴學生這些插圖不能反映歷史人物的真實相貌,才是值得稱道的誠實做法。」
(記者李倩倩報導/責任編輯: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