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飯之恩 群丐護送舉人赴京趕考

2017年11月01日社會奇聞
赴京參加會試有難題
清朝時,西鄉人來懋齋先生(宗敏),性情慷慨,有著過人的節操,但家境極為貧窮。他參加鄉試中舉後,想赴京城參加會試,卻苦於沒有盤纏資金,而向親朋故友借貸。親朋故友都知道他家貧,望門投止,無一人敢答應。

來懋齋想出了一個辦法,對親朋們說:「我向你們借錢,大家恐我家貧無法償還,不如成立一「會」來集資。」(當地鄉人有一俗例:大凡有事缺少盤纏資金的,可以邀請親友七八個人,每個人各出一分,由發起人立約,事情辦完了再一個個還給大家,叫做「會」。)

他往復奔走於親戚朋友家門好幾天,才得到七個人的同意。這些人都是因為情面不能推辭的,表面勉強答應,心裡其實是不願意的。到了立約那一天,來懋齋黎明即起,灑掃庭院台階,準備好美酒佳餚,恭候著親戚朋友到來。誰知從午時等到了傍晚,等不到一個人來到他家裡立約。


豐盛菜餚。(方金媛/大紀元)

乞丐感恩 意外的一頓飯
這時有一群乞丐路過他家,看見來家擺列著杯盤,認為一定有喜事。於是都聚集在門外,爭著想得到吃剩的飯菜。

這時候,來懋齋心中鬱火中燒,完全失去了希望。於是邁出家門對那群乞丐說:「我在這裡設盛筵,非嫁非娶,實在是因為禮部考試的時間近了,沒有資金路費到京城,想藉助親朋好友的集會來籌集資金,解決燃眉之急。怎知親朋好友都辜負我,前曾答應過我,可今天都食言了,以致使我的酒菜都成了擺設。與其讓魚肉腐爛壞掉,不如供你們吃個痛快。大家趕緊進來就座,我作為東道主,請大家開懷吃一頓。」

於是這群乞丐進得屋來大吃大喝,酒足飯飽後,對來懋齋說:「我們是身分低微的人,承蒙尊爺之錯愛,賞賜給酒和食物,這實在是非分的寵榮,這一飯之恩,我們怎可忘記?想問一下,從這裡到京師需要多少銀兩?」

來懋齋說:「只要在路上不挨餓,能順順當當抵達京師就行了。」群丐應聲回答說:「這是區區小事,有什麼艱難?我們願意為此盡力護送先生到京師。」

到了第二天,群丐果然來了,有人攜行囊,有人背書笥,有人擔抬椅,簇擁著來懋齋上路。路途上他們以行乞之錢,供給來懋齋食用所需。


城門(吳雁門/大紀元)

到了京師以後,群丐分頭乞討,用乞討所得的錢財供給來懋齋應試的費用。考試結束後,來懋齋果然中了進士,布達為某地的縣令。上任前他按照慣例回鄉省親,群丐亦跟從他返回。

來懋齋剛回到鄉裡,親戚朋友噓寒問暖,祝賀的人接踵而來。來懋齋只是很平淡的對待他們。過了幾天將要去上任了,群丐想跟著他到上任之地。來懋齋擔心帶著群丐赴任,會有所不便,又恐怕背棄前日的情分。正在躊躇的時候,群丐說道:「先生做官,只管自己做自己的官,我們乞討,自己乞討。只要是有能夠效犬馬之勞的地方,我們願意用盡全力幫助先生。」

群丐隨來懋齋到達任所之後,各自散到各地去乞討,絕不與來懋齋相親近,只有在黃昏時分,悄悄進入官署問一下安罷了。

乞丐偵探
當時縣裡有很多盜賊,來懋齋抵任後,就賴群丐為之偵探,不久盜賊全殲,縣裡恢復安寧平靜。而來懋齋也因為政績卓著,由上級舉薦升為郡守。來懋齋本來是讀書人,又因淡薄於功名利祿,於是以雙親年邁需要奉養的理由請求還鄉。

他辭官後,打算為各個乞丐謀取一謀生的職業,他們竟然都散去了。未能知道各乞丐的姓氏,成了來懋齋的一件憾事,日後每每向他人說起,他就感嘆落淚。

當時有這樣的乞丐,可以稱得上是俠丐了。

資料來源:小橫香室主人撰:《清朝野史大觀》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曉玉)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