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神祕生物:1977年太平洋怪屍事件(組圖慎入)

2017年12月15日神祕現象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2月15日訊】1977年4月25日,日本遠洋拖網漁船「瑞洋丸」號正在紐西蘭基督城以東50多公裡海面上進行捕魚作業。收網階段,船長田中昭啟動絞車將漁網從300多米的深海緩緩拉回水面。當漁網露出水面時,眼前的一幕卻讓船員大驚失色。映入眼簾的並非眾人所期望的漁貨,而是一隻巨大怪異動物的屍體。

船員回憶,當時,這隻怪異生物被撈上船時已開始腐爛。絞車上的儀錶盤顯示其體重為1800多公斤,目測長度在10米左右,並有一條1.5米長的頸子,4片紅色的大鰭和一條2米長的尾部。怪物周身未見有背鰭,且其內臟都已不見,但肌肉和脂肪則保存完整。

「瑞洋丸」號漁船的船長田中昭在對其仔細端詳了一番後,認為怪物腐爛的屍體會影響船艙內的漁獲的品質,因此下令將怪物拋入大海。


77年4月25日,日本遠洋拖網漁船「瑞洋丸」號正在紐西蘭基督城以東50多公裡海上捕撈到一隻怪異生物的屍體。(未知世界神祕學)


這隻怪異生物目測長度約10米,並有一條1.5米長的頸子,4片紅色的大鰭和一條2米長的尾部。(未知世界神祕學)

當時,一位隨船的營養師,畢業於山口縣海洋學校的矢野道彥則認為這隻怪異生物可能在生物學上具有重大意義,便在屍體被拋入大海前,拍下了為數不多的影像資料,並做了記錄,畫了骨骼草圖,並從神祕生物的屍體上取下了四五十根鰭須。

幾個星期後,瑞洋丸號回到了橫濱港,矢野道彥向外界展示了其拍攝的海怪照片和骨骼草圖以及一些從神祕生物身上取下的鰭須。

此事隨即在日本引起了軒然大波,相關的照片和採訪立即刊登在各大報紙的頭條,大量科考船被派到事發海域進行搜索,但悔之晚矣,再也沒有人見過這隻神祕生物的蹤跡。

科學家對這隻怪異生物留存的鰭須進行了化學分析,分析結果證實該生物的機體由多種氨基酸組成,氨基酸的種類比一般的爬行類動物、硬骨魚類及其他魚類都要多。並且從外形上推斷,怪物很像一隻嚴重腐爛的象鮫屍體,因此有科學家推測其可能屬於一隻高度腐爛的軟骨魚類的屍體。

不過,有生物學家對此持不同看法。現場的記錄顯示怪物的身體結構與象鮫不符,同時,已知的動物種類和基因中,也沒有和瑞洋丸所獲怪物的表徵相匹配的物種。

有研究者認為這是一頭未滅絕的蛇頸龍,但這一解釋同樣遭到質疑,因為該生物的頸椎節數遠遠少於任何已知的蛇頸龍物種,並且該生物的鰭狀肢也與海洋爬行類動物的構造不符。

1977年9月,日本召開兩次針對此次事件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宣布,從怪獸鰭須的化學成分來看,得不出鯊魚的結論,它是和已知魚類完全不同的一種動物,在分類學上,它可能代表著全新的一大類未知動物。

——轉自《未知世界神祕學》

(責任編輯:阿竺)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