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調漲工資 美國真正低失業時代來臨

2018年01月02日川普新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1月02日訊】曾經被視為「政治素人」的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在就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繳上的政績清單令世界刮目相看。在美國勞動力最緊缺的城市,美國經濟擴張中長期缺少的要素——快速上漲的工資終於回來,打破過去奧巴馬執政的8年來「膠著狀態」。

根據白宮和美國媒體的報導,川普的亮眼政績包括:自2017年1月以來,新增170萬個工作;3大股指漲幅接近30%,創造歷史新高紀錄超過50次;國內生產總值(GDP)或將創下連續3個季度增長3%的紀錄;失業率連續兩個月在4.1%,降到17年來低點……

大紀元報導,按照經濟學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 Curve)理論,失業率降低意味著更高的工資水平。但過去在奧巴馬執政的8年來,這一理論長時間失效,工人們的荷包遲遲沒鼓起來,甚至因為低工資,部分人需要打幾份工才能養活家庭。

過去2年工資增長「膠著狀態」被打破


不過近期,美國經濟出現新動向。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和佛州的邁爾斯堡等地失業率已經接近甚至低於3%,在當地勞動力市場供給變得緊張後,企業開始希望用高薪從競爭對手那裡挖有技術的雇員,同時雇主也表示願意加工資留住雇員。過去兩年工資增長一直處於的「膠著狀態」也在被打破。

在過去的一年裡,那些之前放棄找工作的美國人(勞動部將6個月後不再找工作的人排除在統計對象之外)也開始重返勞動力市場。而那些想要做全職工作、過去只能找到兼職工作的人士,現在也越來越少。

《華爾街日報》週一(1月1日)報導說,這可能意味著2018年全美收入增長會有改善,而美聯儲將監測經濟是否出現通脹跡象。

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的經濟學家卡姆斯(Adam Kamins)表示,市級數據顯示出「工資增長與緊俏的勞動力市場之間的關係」。他說,在看到第一批就業者進入市場、達到充分就業後,接下來就是工資上漲。

比如明尼阿波利斯,10月的失業率是全美最低(2.3%)。根據勞工部數據,當地私營部門在第2季度的週工資率上漲超過4%,是6年來工資漲速最快的一年。

還有加州硅谷(矽谷)的聖荷西(San Jose)的失業率也低於4%,而工資增長速度是全美平均水平的2倍。在別的城市也有類似的低失業、漲工資現象發生。

根據CNBC10月初公布的第3季度「全美經濟調查」(All-America Economic Survey)結果,43%的受訪民眾認為經濟狀況良好或很好,創下這份調查10年來的歷史新高。

告別低失業——不漲工資的怪圈


過去8年來,美國經濟復甦卻不漲薪水,降下的低失業率不代表工資上漲。為何現實與經濟理論脫節?

經濟學家認為,失業率沒有充分反應勞工市場的疲軟程度。因為在深度衰退後,許多失去工作的人士選擇以低工資重返職場,同時還必須與中國以及歐洲的勞工一起在全球勞動市場中競爭。

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工人多、薪酬低的成長」模式。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學家吉鶴紅等人的研究,失業與工資之間的斷鏈可能因為勞動市場鬆動、而短期內又不可能消失的因素造成。

簡單說,因為市場存在大量勞動力,人們能拿到的工作時間比他們想要的更少,加上臨時契約——共享經濟、零時合同等等,都會導致勞工市場上名義失業率減少、但是工人的收入或薪酬水平卻得不到改善。表現為部分美國人在過去8年來需要打多份工才能養活家人,雖算就業,但沒有充分就業的狀態。

根據穆迪的估算,在2010~2012年間,不管美國失業率如何,那段時間的工資年增長率都維持在2%左右。

2017年IMF的報告中更是指出,這種現象不但在美國存在,在德國、日本都一樣,「儘管就業增長,工時卻繼續下降,非自願的兼職工作在2/3以上國家中明顯增加」。

外界認為,川普上任後,堅持「雇美國人、買美國貨」的經濟政策是選對了方向。接下來,在保持接受少量外來勞動力的情況下,川普政策繼續把工作帶回美國,有望進一步讓工資水平上升。

同時,老百姓收入提高也會帶來稅收增加以及對社會安全網(非現金福利)的需求減少。屆時,美聯儲的通貨膨脹率目標水平2%,將意味著低失業、低通脹的經濟理想狀態。而荷包變鼓的美國人也會給川普及共和黨在2018年的中期選舉中帶來更多選票。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