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中國古人才是最早的天文學家

2018年01月27日神祕現象
【新唐人2018年01月28日訊】浩瀚的宇宙,究竟有什麼是人類未知的,誰又是第一個仰望星空,發現宇宙奧祕的人,亞裡士多德?伽利略?還是另有其人,讓真實的歷史來為我們揭開謎底吧。

1608年6月的一天,出生於義大利比薩城,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這是人們通常從教科書中認識到的,即望遠鏡是400多年前由伽利略發明的。

1609年,伽利略做出了放大倍數達32倍的望遠鏡。每天晚上,伽利略都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並不像亞裡士多德所說所有天體都是平滑的,他還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和火山的裂痕。

隨後,伽利略又開始觀察浩瀚的星空,探索宇宙的奧祕。他發現,銀河是由千千萬萬顆星星組成,而木星亦有4個衛星。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因此,人們認為:「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但是,史實卻推翻了我們的教科書,證實伽利略並不是觀察星空第一人,早在三萬年前就有人使用望遠鏡在仰望星空。

「在祕魯國立大學博物館裡有塊石頭,石頭上刻著一個人像,據考查這個人像是3萬年前刻上去的。可是,這個人像卻穿著衣服,戴著帽子,穿著鞋,手裡還拿著一個望遠鏡在觀察天體。3萬年前的人,怎麼會織布穿衣呢?更不可思議的是,他還拿著望遠鏡觀察天體,還有一定的天文知識。我們一直認為歐洲人伽利略發明的望遠鏡,到現在不過才3百多年的歷史,可3萬年前是誰發明了這個望遠鏡呢?還有許許多多不解之謎。如法國、南非、阿爾卑斯山有許多岩洞的石板壁畫,刻得十分逼真,活靈活現。刻上去的人,非常精美,還塗了一種礦物質顏料。可是,這些人都是現代人的裝束,有點像西服,穿著緊腿褲。有的拿著煙斗一樣的東西,有的拿著文明棍,戴著帽子。幾十萬年前的猴子,怎麼能有這麼高的藝術水平呢?」──引自李洪志先生的著作《轉法輪》

不過,2004年,英國圖書館又有驚人發現。英國圖書館研究發現一幅來自中國的《敦煌星圖》是世界上最古老並準確的星座圖,因而得出結論:中國人在伽利略和其它歐洲天文學家之前就開始探索天體的奧祕了。



莫高窟位於敦煌東南方25公裡處的鳴沙山。(維基百科)



《敦煌星圖》證明,中國古人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家!(維基百科)



《敦煌星圖》證明,中國古人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家!(維基百科)



《敦煌星圖》證明,中國古人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家!(維基百科)



《敦煌星圖》證明,中國古人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家!(維基百科)



2004年5月,位於倫敦的英國圖書館展出「絲綢之路:貿易、旅行、戰爭和信仰」,天文古籍《敦煌星圖》也與參觀者見面。為了說明中國早期天文學的準確性,圖書館還配了一張現代天體繪圖同時展出作為對照。

《敦煌星圖》,是世界現存古星圖中最古老的一幅。大約繪製於唐中宗時期。這幅珍奇紙卷長210厘米寬25厘米,分為兩塊,一為26張形狀各異的雲圖,附隨文字說明在占卜上的意義;另一塊為12張星象圖,每張都由東至西描繪30度線的夜空景象,再加上一張極地天空的星象圖,星空觀測位置應為北緯34度,可能是過去長安(今稱西安)或洛陽的觀測臺。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體劃分為12個區塊,以追蹤木星(古稱歲星)公轉,木星大約每12年繞太陽一週,這也是中國舊曆1年12個月的計算基礎。

《敦煌星圖》也是從12月開始,按照每月太陽位置沿黃道、赤道帶分12段,先把紫薇垣以南諸星用類似墨卡托圓筒投影的方法畫出,再將紫薇垣畫在以並極為中心的圓形平面投影上。也就是說,它把天空描繪成在圓筒球柱上射出的橢圓,而歐洲在15世紀才開始使用這種現代技術。

在《敦煌星圖》上,每張星圖旁都附有文字說明名稱、隱含寓意,以及據說會受這個天體區域影響的中國疆域。

《敦煌星圖》還將1339顆星劃為257個星群,其中兩個與大北斗座及獵戶座一致,還包括不易以肉眼觀察的微弱星星及幾顆南半球的星星。

法國原子能委員會天文學家畢達(Jean-Marc Bonnet-Bidaud)指出,圖中最耀眼的星星位置相當準確,只比正確位置相差幾度。近地平線的星空則依據圓筒狀式投影,子午線依據等距的垂直線繪製,緯度則與水平線相符;近天極地區使用方位角投影,保留星空原有方向,這些方式仍沿用至今日的地理繪圖。

《敦煌星圖》的由來


敦煌坐落於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古稱「沙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原通往西域,甚至歐州的唯一通道,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地。在歷史上位置相當於今天的香港、上海。

莫高窟位於敦煌東南方25公裡處的鳴沙山,莫高窟開鑿於西元四世紀至十四世紀之間,做為佛教廟宇供往來旅人祈求一路順風。

西元1900年,道士王圓籙在莫高窟第17號窟意外發現藏經閣,其中存放主題各異的手稿逾四萬件,涵蓋宗教、歷史、藝術、文學、數學、醫學與經濟,這些文件是十一世紀的佛教僧侶封存在洞窟之中的。

其中一份精緻的《敦煌星圖》,記錄中國可見的星空全圖,以紅黑墨水細膩描繪於長四公尺的卷軸上。1907年,匈牙利考古學家史坦因(Marc Aurel Stein)帶走了星象圖及逾七千份手稿,送交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大英圖書館國際敦煌計劃主任懷菲爾德(Susan Whitfield)指出,這張星象圖繪製於西元649年至684年,是現今尚存最古老的星圖。

據巴黎觀測所的普熱得瑞(Francoise Praderie)博士說,「『敦煌星圖』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又是作何種用途的都還是未知數,在圖表之前的雲彩占卜文字顯示了此星圖可能是用來佔卜問天的。中國人有在天空中尋找神聖預兆的悠久傳統,因而導致了這空前絕後的精確星圖的誕生。」

歷史又一次被改寫,《敦煌星圖》證明,中國古人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家!

(羅婷婷報導/責任編輯: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