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1月31日訊】高僧虛雲和尚活了120歲,道行高深,常行神跡。他曾勸服雲南大帥李根源,二人同赴雞足山時大現金光,李根源對虛雲行弟子禮。孫中山與虛雲會面後,親賜虛雲「飲光儼然」的匾額。
據《虛雲和尚自述年譜》記載,虛雲和尚出生於福建泉州,虛雲之父玉堂公年逾四十無子,他的夫人顏氏在永春州的觀音寺祈子,夫婦二人夜間同夢一長鬚著青袍者,頭頂觀音跨虎而來,躍臥榻上,二人驚起互告,顏氏遂有娠。第二年在泉州生下了虛雲和尚。
虛雲初生下來時是一個肉團,顏氏夫人駭慟,氣壅而死。第二天有賣藥翁來,剖開肉團,得一男嬰,這就是後來的虛雲和尚。所以虛雲自幼是由庶母王氏撫育成人的。
虛雲是光緒皇帝御封的祝聖寺住持,他曾在八月酷暑天,為遭受疫虐的大清百姓祈得一場大雪,感動得慈禧在雪中對他跪拜。
當時,社會上掀起了追求西化、毀壞寺院道觀的風潮,雲南大理雞足山一帶的寺院也遭到毀壞。那時,掌握雲南軍隊大權的李根源大帥,憎惡僧侶,親自帶軍要抓捕虛雲和尚,並拆毀寺院,用武力驅趕僧人,甚至射殺僧侶。
李根源率領人馬在悉檀寺駐軍。僅僅數日,軍隊就摧毀了佛殿、天殿以及金頂峰的雞足大王銅像。虛雲見狀,獨自一人來到李根源軍中。
當時李根源正與四川前任布政使趙藩坐在大殿內,趙藩深知虛雲道行高深,以禮相待。李根源則對虛雲厲言厲聲,呵斥道:「修佛有什麼好?」
虛雲恭謹答道:「古代聖人設教,向來濟世利民,勸化世人為善去惡!從古至今,以文政治理國家,以佛法教化百姓。佛法首先教人治心,心為萬物之本,諸善諸惡皆從心而生。心正,則萬物安寧,天下太平。」
李根源聽後收斂了怒色,又問:「這些泥塑木雕有什麼用?白白浪費錢財。」虛雲說:「這是藉助泥塑木雕表現神佛的莊嚴慈悲,使眾生心生敬畏。人若沒有敬畏之心,就會無惡不作,會鑄成大亂大禍。無論中國的泥塑木雕,還是海外各國的銅像,都是為了使人見而生善,心歸良善。」
李根源面露悅容,命左右取來茶點招待虛雲。又接著說,他看到很多和尚,不是在做好事,反而做很多怪事,成為國家的廢人。
虛雲說:「和尚只是一個通稱,有聖凡之別。不能見到一兩個不好的僧人,就驅逐全部的僧人;也不能見到一兩個不肖的秀才,就大罵孔子。今日先生統兵軍紀嚴明,但豈能人人都像大帥一樣聰明正直?大海不嫌棄小魚小蝦,所以蘊涵遼闊博大。僧侶資質不同,但若能堅持修行,潛移默化,天長日久,必會去掉劣根,並非全部都是廢人。」
李根源與虛雲交談中,數次俯首致敬,笑逐顏開。當晚,李根源誠意挽留虛雲共進晚齋,與他秉燭夜談。
談話結束後,李根源懊悔嘆息:「原來佛法如此廣大。但我殺害僧人摧毀寺院,罪業很深,怎麼辦?」虛雲勸慰道:「這是一時風氣所致,並非全是大帥之過。如果今後大帥能全力保護僧人寺院,同樣會有大功德。」李根源得知救贖有望,當下釋懷。
次日天亮,李根源隨虛雲前往祝聖寺。沿途,但見雞足山大現金光,從山頂一直到山麓,草木全部都成為金黃色。相傳,雞足山有三種光,分別是佛光、銀光和金光。佛光每年都有,而銀光和金光,從開山以來,人們僅見過幾次而已。
李根源非常感動,當即向虛雲敬執弟子之禮,請虛雲擔任雞足山大小寺院的總住持。李從此停止毀寺,轉而修建佛學院,並常施捨藥物於民眾。
之後,虛雲又前往南京與孫中山先生會見。孫中山在和虛雲的談話中,講到他主張學習海外的民主制、新科學來救中國,也主張要保全中國故有的傳統文化,以著手建立新的道德標準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思想。
孫中山認為,一些傳統的「迷信」應該剔除,譬如符咒治病、奢侈祭祀、藉神佛誕辰大肆焚燒香燭或斂財,或以人為犧牲,這些陋俗都應革新。
虛雲說,世人媚神,混亂了真正的佛教信仰,使人誤解了信佛的本質。
孫中山認為基督主張博愛、施予,佛陀主張慈悲、施捨;基督教人要愛你的敵人,佛陀教人要怨親皆平等;基督說天國就在心中,佛陀說法由心生;或許基督教和佛教本來同源吧,所以反對各教之間的攻擊,甚至為此發動戰爭。
虛雲亦感佩孫中山對宗教的開明態度。他講到西洋教廷有一本禁書,即耶穌門徒彼得撰寫的《水上門徒行傳》,書中提到,耶穌十八歲後,曾在印度研究佛法十餘年,後經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傳法佈道。虛雲認為佛教和基督教同源。
孫中山聽後深感驚訝,他說,如果《水上門徒行傳》還有流傳,他一定會進行研究。
民國二年,即公元1913年,孫中山為虛雲和雞足山祝聖寺題匾「飲光儼然」。飲光,是釋迦牟尼弟子大迦葉的名字。大迦葉的前世是一位冶金師,就是融化金子、塑造金佛的技師。因他虔誠供奉神佛,出生後,福報很大。不僅出身富貴,家族富可敵國,而且相貌儀態非常出眾。大迦葉出生時,身上放出紫金色光芒。因他的紫金光能夠消沒一切光明,猶如把其它的光都給飲去了一樣,因此取名「飲光」。
孫中山敬佛,曾看到奇景。他撰寫的碑文《游普陀志奇》中講道,民國五年八月十五日,他和胡漢民、鄧曼碩、周佩箴等人觀察像山舟山軍港之際,順道遊覽普陀山名勝古剎。
孫中山登臨佛頂山天燈台,憑高遠望,俯仰之間大有宇宙在手的氣概。環望四周,孫中山遙遙看到寺前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牌樓,鮮花環繞,似成織錦,寶幡隨風舞動,非常壯美。又有數十位奇僧,悄悄地看著,似乎是在迎接遠方的客人。又見一圓輪,盤旋著飛速轉動,分辨不出是用什麼材質做成。孫中山正暗自思忖圓輪依靠何種力量轉動時,忽然,眼前的景象消失得無影無蹤。
孫中山問其他同行之人是否看到這一奇觀,均答沒有。孫中山深感驚奇,便親筆署名記下此事。
(責任編輯:唐穎)
據《虛雲和尚自述年譜》記載,虛雲和尚出生於福建泉州,虛雲之父玉堂公年逾四十無子,他的夫人顏氏在永春州的觀音寺祈子,夫婦二人夜間同夢一長鬚著青袍者,頭頂觀音跨虎而來,躍臥榻上,二人驚起互告,顏氏遂有娠。第二年在泉州生下了虛雲和尚。
虛雲初生下來時是一個肉團,顏氏夫人駭慟,氣壅而死。第二天有賣藥翁來,剖開肉團,得一男嬰,這就是後來的虛雲和尚。所以虛雲自幼是由庶母王氏撫育成人的。
大帥歸服
虛雲是光緒皇帝御封的祝聖寺住持,他曾在八月酷暑天,為遭受疫虐的大清百姓祈得一場大雪,感動得慈禧在雪中對他跪拜。
當時,社會上掀起了追求西化、毀壞寺院道觀的風潮,雲南大理雞足山一帶的寺院也遭到毀壞。那時,掌握雲南軍隊大權的李根源大帥,憎惡僧侶,親自帶軍要抓捕虛雲和尚,並拆毀寺院,用武力驅趕僧人,甚至射殺僧侶。
李根源率領人馬在悉檀寺駐軍。僅僅數日,軍隊就摧毀了佛殿、天殿以及金頂峰的雞足大王銅像。虛雲見狀,獨自一人來到李根源軍中。
當時李根源正與四川前任布政使趙藩坐在大殿內,趙藩深知虛雲道行高深,以禮相待。李根源則對虛雲厲言厲聲,呵斥道:「修佛有什麼好?」
虛雲恭謹答道:「古代聖人設教,向來濟世利民,勸化世人為善去惡!從古至今,以文政治理國家,以佛法教化百姓。佛法首先教人治心,心為萬物之本,諸善諸惡皆從心而生。心正,則萬物安寧,天下太平。」
李根源聽後收斂了怒色,又問:「這些泥塑木雕有什麼用?白白浪費錢財。」虛雲說:「這是藉助泥塑木雕表現神佛的莊嚴慈悲,使眾生心生敬畏。人若沒有敬畏之心,就會無惡不作,會鑄成大亂大禍。無論中國的泥塑木雕,還是海外各國的銅像,都是為了使人見而生善,心歸良善。」
李根源面露悅容,命左右取來茶點招待虛雲。又接著說,他看到很多和尚,不是在做好事,反而做很多怪事,成為國家的廢人。
虛雲說:「和尚只是一個通稱,有聖凡之別。不能見到一兩個不好的僧人,就驅逐全部的僧人;也不能見到一兩個不肖的秀才,就大罵孔子。今日先生統兵軍紀嚴明,但豈能人人都像大帥一樣聰明正直?大海不嫌棄小魚小蝦,所以蘊涵遼闊博大。僧侶資質不同,但若能堅持修行,潛移默化,天長日久,必會去掉劣根,並非全部都是廢人。」
李根源與虛雲交談中,數次俯首致敬,笑逐顏開。當晚,李根源誠意挽留虛雲共進晚齋,與他秉燭夜談。
談話結束後,李根源懊悔嘆息:「原來佛法如此廣大。但我殺害僧人摧毀寺院,罪業很深,怎麼辦?」虛雲勸慰道:「這是一時風氣所致,並非全是大帥之過。如果今後大帥能全力保護僧人寺院,同樣會有大功德。」李根源得知救贖有望,當下釋懷。
次日天亮,李根源隨虛雲前往祝聖寺。沿途,但見雞足山大現金光,從山頂一直到山麓,草木全部都成為金黃色。相傳,雞足山有三種光,分別是佛光、銀光和金光。佛光每年都有,而銀光和金光,從開山以來,人們僅見過幾次而已。
李根源非常感動,當即向虛雲敬執弟子之禮,請虛雲擔任雞足山大小寺院的總住持。李從此停止毀寺,轉而修建佛學院,並常施捨藥物於民眾。
孫中山敬佛
之後,虛雲又前往南京與孫中山先生會見。孫中山在和虛雲的談話中,講到他主張學習海外的民主制、新科學來救中國,也主張要保全中國故有的傳統文化,以著手建立新的道德標準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思想。
孫中山認為,一些傳統的「迷信」應該剔除,譬如符咒治病、奢侈祭祀、藉神佛誕辰大肆焚燒香燭或斂財,或以人為犧牲,這些陋俗都應革新。
虛雲說,世人媚神,混亂了真正的佛教信仰,使人誤解了信佛的本質。
孫中山認為基督主張博愛、施予,佛陀主張慈悲、施捨;基督教人要愛你的敵人,佛陀教人要怨親皆平等;基督說天國就在心中,佛陀說法由心生;或許基督教和佛教本來同源吧,所以反對各教之間的攻擊,甚至為此發動戰爭。
虛雲亦感佩孫中山對宗教的開明態度。他講到西洋教廷有一本禁書,即耶穌門徒彼得撰寫的《水上門徒行傳》,書中提到,耶穌十八歲後,曾在印度研究佛法十餘年,後經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傳法佈道。虛雲認為佛教和基督教同源。
孫中山聽後深感驚訝,他說,如果《水上門徒行傳》還有流傳,他一定會進行研究。
民國二年,即公元1913年,孫中山為虛雲和雞足山祝聖寺題匾「飲光儼然」。飲光,是釋迦牟尼弟子大迦葉的名字。大迦葉的前世是一位冶金師,就是融化金子、塑造金佛的技師。因他虔誠供奉神佛,出生後,福報很大。不僅出身富貴,家族富可敵國,而且相貌儀態非常出眾。大迦葉出生時,身上放出紫金色光芒。因他的紫金光能夠消沒一切光明,猶如把其它的光都給飲去了一樣,因此取名「飲光」。
孫中山敬佛,曾看到奇景。他撰寫的碑文《游普陀志奇》中講道,民國五年八月十五日,他和胡漢民、鄧曼碩、周佩箴等人觀察像山舟山軍港之際,順道遊覽普陀山名勝古剎。
孫中山登臨佛頂山天燈台,憑高遠望,俯仰之間大有宇宙在手的氣概。環望四周,孫中山遙遙看到寺前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牌樓,鮮花環繞,似成織錦,寶幡隨風舞動,非常壯美。又有數十位奇僧,悄悄地看著,似乎是在迎接遠方的客人。又見一圓輪,盤旋著飛速轉動,分辨不出是用什麼材質做成。孫中山正暗自思忖圓輪依靠何種力量轉動時,忽然,眼前的景象消失得無影無蹤。
孫中山問其他同行之人是否看到這一奇觀,均答沒有。孫中山深感驚奇,便親筆署名記下此事。
(責任編輯: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