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8年02月26日訊】史威登堡的著作越看越令人震驚,震驚的原因是,近300年前他把好人為什麼成為好人,壞人為什麼成為壞人的原因講的清清楚楚,300年後遇到的還是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各自喜好、熱愛、景仰和追求什麼(史威登堡稱之為「主導愛」),死後就去什麼地方。
史威登堡告訴世人,在世間可以口是心非,蒙蔽和欺騙人,但死後,在另外空間,任何靈魂(元神)都無法掩蓋自己真實的面目,是好人就是好人,是壞人就是壞人,而且好靈魂相吸引,惡靈魂也相吸引。
史威登堡說大量經歷向他證實:人的意願或主導愛將保持不變,直到永遠。
他說:我曾與生活在二千多年前的某些(名)人交談。他們的生平在史冊上有所記載,因而為人所知。我發現他們還是和從前一樣,正如史書所記載的,作為其生命源泉和決定因素的愛,也未見改變。我也曾與一千七百多年前或三四百年前的人交談(也是從史書所得知的),發現他們還是同樣的性情。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樂趣已轉化為靈界(註:另外空間)相應的事物。
天使告訴他說,人的主導愛(追求)永不改變,因為人的生命就是由他自己的追求所決定的。強行改變人的追求,等於扼殺他的生命。
這不禁讓人想到現代中共國,動用國力強行改變民眾對神佛的景仰和對神性的追求,最高峰時段甚至動用三分之一的國力來壓制他人的神性,其結果卻與中共的願望恰恰相反。
史威登堡說,天使還告訴他,人脫去肉身後,人在世間的主導愛(追求)永不改變,原因是死後人不能像在塵世那樣通過受教育來獲得改變,所以就定在那裡了,「人將保持其在塵世的愛,直到永遠」。
史威登堡再一次提到基督教徒們的一些錯誤認識,他說:對於人不了解他的秉性是由自己的追求(主導愛)所決定,卻以為得救全然在於神的憐憫,只要信就已足夠,自己的行為如何無關緊要,天使們感到震驚不已。
他還說,這些有錯誤認知的教徒們,不知神的憐憫是通過一定的途徑而施的,該途徑就是神的聖言的引導。而人在塵世是否遵從聖言的引導,這是絕對的關鍵。主所憐憫的是接受引導的人,也就是不作惡事的人。另外,很多信徒也不知「信」是對真理的一種渴慕之情,該渴慕之情源於主所發的天國之愛。
人死後脫掉肉身,離開塵世,人世間的一切追求都無法帶到另外空間去,史威登堡說,只剩下各自的愛,也就是追求。凡不合於這個靈魂(元神)在世間的追求(主導愛)的都將被移走,彷彿得到了清除。「對於善人,與其愛不合的將被移走,彷彿得到了清除,結果,他得以溶入自己的愛中。惡人也將如此,只不過他們被清理的是真理,而善人被清理的是謬見」。
「此事一發生,人將始終朝向自己所熱愛所追求的,無論他面向何方,其愛總在他的眼前」。
過份的欲望,也可以說是執著太過份了,就可以輕易被控制。
史威登堡說,你若能控制靈(元神)的主導欲(主要執著),就能隨意主導之。這是非常可怕的。
史威登堡說:他們無法抗拒,即使知道正發生什麼,也以為自己能夠拒絕。精靈常試圖抗拒,卻未能成功。其欲望好比一條鎖鏈或繩索,將其纏縛。他們受其牽引,無法逃脫。世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為欲望所牽引,也因為欲望而被人引誘。當人脫掉肉身成為靈,將更加如此,因為在另外空間,人不允許偽裝與其秉性不同的愛。
史威登堡說,靈界的交往也證明人的元神在哪個層次也只能與自己層次相同的元神交往。也就是善惡相互排斥,類同的則相吸。
他說:每個靈無不追求、索取與其愛相合的事物,並拒絕、推開與其愛不合的事物。人的愛就像一塊海綿或多孔的木頭,吸收能使之膨脹的液體,其它東西並不吸收。人的愛也像各種動物,懂得分辨並尋找適合自己的食物,回避不適合的食物。
事實上,凡愛皆渴望從適合的事物得到滋養:邪惡者,渴望從假道得到滋養;良善者,渴望從真理得到滋養。我曾見一些單純而良善的人試圖將真理和良善教與惡人,可是惡人躲得遠遠的,而一遇見同類,他們卻興致勃勃地接受與其欲望相合的謬見。我也曾見一些善靈互相談論真理,彼時,周圍的善靈熱切地側耳而聽,惡靈卻漠不關心,似乎一無所聞。
史威登堡說:當我們的所言所行與另一人的愛相合時,那人的面容就顯得完整、愉悅、真實;反之,我們的所言所行若與他的主導愛不合,他的面容就開始變得模糊,乃至消失不見,彷彿已不在當前。我常為此驚嘆,因為此事在塵世不可能發生。但是我被告知,此理同樣適於世間人裡面的靈:當我們的注意力從某人身上轉移時,他就不在我們的視線中了。
史威登堡看到,在另外空間有道路可見,有的通向天國,有的通向地獄,每條路皆通向某個特定的群體。善靈只走通向天國的路,最終到達與其愛相同的群體。通向其它地方的路,他們看不見。反之,惡靈只走通向地獄的路,最終到達與其欲望相同的群體。通向其它地方的路,他們看不見,即使看見,也不願走那條路。
信徒們在《聖經》中看到「路」這個字,史威登堡在另外空間看到的是實實在在的路,他說:「這些路是與真知或謬見對應的真實的顯現,所以這就是『路』在聖言中的含義」。 (未完待續) (文/於星成)△
——轉自《人民報》
(責任編輯:李鳳)
史威登堡告訴世人,在世間可以口是心非,蒙蔽和欺騙人,但死後,在另外空間,任何靈魂(元神)都無法掩蓋自己真實的面目,是好人就是好人,是壞人就是壞人,而且好靈魂相吸引,惡靈魂也相吸引。
史威登堡說大量經歷向他證實:人的意願或主導愛將保持不變,直到永遠。
他說:我曾與生活在二千多年前的某些(名)人交談。他們的生平在史冊上有所記載,因而為人所知。我發現他們還是和從前一樣,正如史書所記載的,作為其生命源泉和決定因素的愛,也未見改變。我也曾與一千七百多年前或三四百年前的人交談(也是從史書所得知的),發現他們還是同樣的性情。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樂趣已轉化為靈界(註:另外空間)相應的事物。
◎ 強行改變人的追求,等於扼殺他的生命
天使告訴他說,人的主導愛(追求)永不改變,因為人的生命就是由他自己的追求所決定的。強行改變人的追求,等於扼殺他的生命。
這不禁讓人想到現代中共國,動用國力強行改變民眾對神佛的景仰和對神性的追求,最高峰時段甚至動用三分之一的國力來壓制他人的神性,其結果卻與中共的願望恰恰相反。
史威登堡說,天使還告訴他,人脫去肉身後,人在世間的主導愛(追求)永不改變,原因是死後人不能像在塵世那樣通過受教育來獲得改變,所以就定在那裡了,「人將保持其在塵世的愛,直到永遠」。
◎ 基督教徒們的一些錯誤認知
史威登堡再一次提到基督教徒們的一些錯誤認識,他說:對於人不了解他的秉性是由自己的追求(主導愛)所決定,卻以為得救全然在於神的憐憫,只要信就已足夠,自己的行為如何無關緊要,天使們感到震驚不已。
他還說,這些有錯誤認知的教徒們,不知神的憐憫是通過一定的途徑而施的,該途徑就是神的聖言的引導。而人在塵世是否遵從聖言的引導,這是絕對的關鍵。主所憐憫的是接受引導的人,也就是不作惡事的人。另外,很多信徒也不知「信」是對真理的一種渴慕之情,該渴慕之情源於主所發的天國之愛。
人死後脫掉肉身,離開塵世,人世間的一切追求都無法帶到另外空間去,史威登堡說,只剩下各自的愛,也就是追求。凡不合於這個靈魂(元神)在世間的追求(主導愛)的都將被移走,彷彿得到了清除。「對於善人,與其愛不合的將被移走,彷彿得到了清除,結果,他得以溶入自己的愛中。惡人也將如此,只不過他們被清理的是真理,而善人被清理的是謬見」。
「此事一發生,人將始終朝向自己所熱愛所追求的,無論他面向何方,其愛總在他的眼前」。
◎ 欲望是個非常可怕的東西
過份的欲望,也可以說是執著太過份了,就可以輕易被控制。
史威登堡說,你若能控制靈(元神)的主導欲(主要執著),就能隨意主導之。這是非常可怕的。
史威登堡說:他們無法抗拒,即使知道正發生什麼,也以為自己能夠拒絕。精靈常試圖抗拒,卻未能成功。其欲望好比一條鎖鏈或繩索,將其纏縛。他們受其牽引,無法逃脫。世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為欲望所牽引,也因為欲望而被人引誘。當人脫掉肉身成為靈,將更加如此,因為在另外空間,人不允許偽裝與其秉性不同的愛。
◎ 善惡相互排斥,類同的則相吸
史威登堡說,靈界的交往也證明人的元神在哪個層次也只能與自己層次相同的元神交往。也就是善惡相互排斥,類同的則相吸。
他說:每個靈無不追求、索取與其愛相合的事物,並拒絕、推開與其愛不合的事物。人的愛就像一塊海綿或多孔的木頭,吸收能使之膨脹的液體,其它東西並不吸收。人的愛也像各種動物,懂得分辨並尋找適合自己的食物,回避不適合的食物。
事實上,凡愛皆渴望從適合的事物得到滋養:邪惡者,渴望從假道得到滋養;良善者,渴望從真理得到滋養。我曾見一些單純而良善的人試圖將真理和良善教與惡人,可是惡人躲得遠遠的,而一遇見同類,他們卻興致勃勃地接受與其欲望相合的謬見。我也曾見一些善靈互相談論真理,彼時,周圍的善靈熱切地側耳而聽,惡靈卻漠不關心,似乎一無所聞。
史威登堡說:當我們的所言所行與另一人的愛相合時,那人的面容就顯得完整、愉悅、真實;反之,我們的所言所行若與他的主導愛不合,他的面容就開始變得模糊,乃至消失不見,彷彿已不在當前。我常為此驚嘆,因為此事在塵世不可能發生。但是我被告知,此理同樣適於世間人裡面的靈:當我們的注意力從某人身上轉移時,他就不在我們的視線中了。
◎ 路不同終點也不同
史威登堡看到,在另外空間有道路可見,有的通向天國,有的通向地獄,每條路皆通向某個特定的群體。善靈只走通向天國的路,最終到達與其愛相同的群體。通向其它地方的路,他們看不見。反之,惡靈只走通向地獄的路,最終到達與其欲望相同的群體。通向其它地方的路,他們看不見,即使看見,也不願走那條路。
信徒們在《聖經》中看到「路」這個字,史威登堡在另外空間看到的是實實在在的路,他說:「這些路是與真知或謬見對應的真實的顯現,所以這就是『路』在聖言中的含義」。 (未完待續) (文/於星成)△
——轉自《人民報》
(責任編輯: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