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而為痛悔遲48:1942——毀佛遭天譴,慘死野人山(中)

2018年04月30日神祕現象

第四十八章 1942:毀佛遭天譴,慘死野人山(中)


1942年遠征軍4萬多人慘死野人山,釀成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悲劇,而今很多人卻要把這段恥辱,描述為悲壯的鋪路、勝利的奠定——冷靜想想:4萬多人慘死魔鬼谷,無謂的犧牲,哪有正面意義?日軍知道那是死地不能走,並沒有逼國軍進去,他們是逼國軍決戰,結果杜聿明膽小走進去躲難,連日軍都深感意外。

這是一個連杜聿明本人都痛悔畢生的決定,可是大多數學者文人都在替杜帥開脫:杜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要聽蔣介石的命令把部隊帶回國,沒有別的路可走,甚至有專家把野人山的罪責推給蔣介石——歷史的真實絕非如此。

(接前文 逆天而為痛悔遲47:1942——毀佛遭天譴,慘死野人山(上))

4. 天意出奇言,竟驗野人山


上一章,我們講了1942年的兩個小天象,展開了遠征軍整體大敗的宿命下,戴安瀾和孫立人兩次順天應人的捷報。而1942年最重要的天象,是上圖的「金星逆行守牛」,它像一條絞索,套住了遠征軍的脖頸,似乎註定了野人山的慘局。

前面我們多次講過:二十八宿中斗宿的分野在吳越,對應人間從江浙、廣東、廣西,直到今天的越南、老撾、泰國、緬甸等廣大地區,都和中國在同一片蒼天之下。其實牛宿的分野,也是吳越。

《乙巳占》中講:「斗、牛,吳越之分野。」

那麼上圖,金星逆行守牛宿天象的對應,就是當年國軍在緬甸的結局。逆行相守,對應人間的主人公逆天了——逆在哪裡?

《乙巳占》中講:「金星進入牛宿並且留守其中,大人物有生死之憂,將軍會失去他的眾多軍兵,關口、山梁阻塞,民眾有不少賣身的;金守牛宿,將發生兵戈和對應國政權的變革,應驗在60日以內。又有一種情況:妖言不會停息,對應人間的諸侯國有大兵,將軍做亂。金星進犯牛宿時留守在那裡,全軍被破,大將死。」[1]

這些天象語言組合在一起,竟然全部應驗在1942年國軍的野人山慘敗!

5. 偽史挖根源,惑眾看妖言


妖言惑眾,這句成語出自《漢書》,意思是:用荒謬謊言、鬼話,或者精心編造的假話迷惑人,用在1942年「金星守牛宿」這段天人合一的歷史中,惟妙惟肖,深遠幽長。

以往人們看來,對1942年遠征軍的歷史最有話語權的,是實際掌權人、副司令杜聿明的回憶錄。杜聿明1949年戰敗被俘後,十年監牢的生活相對優越,從戰犯成為中共改造的模範,被特赦後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會的文史專員,寫出了大量官方的第一手史料。人們常說:「十句話裡摻進一句謊言,就很難分辨。」那麼如果摻入2%的謊言,就更難分辨。杜聿明修寫的史料就像這樣,精心構築的謊言和狡辯,只要你相信一點,就會被徹底迷惑。杜聿明被中共評為一代抗日名將,勝績輝煌,敗績卻情有可原!?如果按照這個官方論調,這段歷史留給後人真正的教訓,就全被抹殺掉了。

前面兩章我們泛泛談過:遠征軍是當今熱點,影視片、記錄片、講座、網路文學大量湧現、熱播,但是,都背離了核心的真相——必須指出的是,不是當代這些專家、學者、愛好者的學問不夠、治學不嚴,他們在學術上都有很高的水準,只是他們被「妖言」迷惑了。正如《乙巳占》中說的「妖言不會停息」,只有在歷史的真相面前,關鍵的偽史才解體。

6. 妖言初見,全域崩盤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美軍珍珠港的同一天,也在東南亞登陸。日軍迅速炸光了英國的空軍力量,第3天炸沉了英國Z艦隊的大型戰列艦,橫掃東南亞,英軍連連敗退。1942年2月8~15日, 3萬日軍在彈藥將盡的情況下,打到了新加坡城下,8萬英軍和5萬英聯邦軍,軍備精良、物資充足,旋即投降。在菲律賓,抵抗了半年的近8萬美菲聯軍也向日軍投降。

1942年1月4日,日軍從屈從於它的泰國出兵,攻入緬甸,英軍屢戰屢敗,急忙請來中國遠征軍。而英軍患上了「恐日症」,對日軍是聞風而逃。4月14日,英軍逃到緬甸最大的油田仁安羌地區,為不給日軍留下戰略資源,7000多英軍開始爆破油井,但是被趕上來的日軍先頭部隊包圍。英軍向外衝鋒,屢衝屢敗,精神幾乎崩潰,固守待援。

如上一章所述,4月15日夜,在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的不斷懇求之下,杜聿明同意了羅卓英的意見,讓離仁安羌最近的、駐守在皎勃東(KyaukPadaung,又譯作巧克伯當)的新38師113團,去救仁安羌之圍——1000多人去救援被圍困的7000英軍,面對「10000多日軍」羅、杜純粹是拿113雜牌團送死送人情。

英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也不傻,能看不出這是在糊弄他?

英帥妖言惑眾,史羅昏頭調兵


回去不久,亞歷山大就傳來「情報」:「皎勃東(註:在仁安羌以北50公裡處)發現日軍數千,英軍和新38師的後路均遭截斷,請火速派兵收復皎勃東,穩定後方。」

遠征軍總指揮美國人史迪威,遠征軍司令官羅卓英都慌了,馬上把最精銳的200師從中線調往西線的皎勃東。

杜聿明一直主張力保東線,他南下40公裡去漂背的司令部,羅卓英不在,杜對史說:「中線平滿納會戰是包括你史迪威在內一致認可、蔣委員長批准的,本來兵力就少,英軍一個假情報,你就把200師從中線弄到西線,現在不但中線難保,東線也頂不住了!」而史迪威嘴硬,惡語相向。杜和史大吵了半天,看吵下去沒結果,杜就北上250公裡,去梅苗的遠征軍參謀團部找羅卓英,在梅苗近郊碰上了。

羅卓英跟梅苗的參謀團商量後,已經倒向了杜聿明一方。羅、杜一同返回,二人在車上談了一路,都同意調主力去救東線。分手後,杜帥直接回軍部,羅帥回司令部說服史迪威,結果反而被史說服,又倒向了史。

棠吉收復立放棄,盟友為私等敗局


20日東線羅衣考(LoiKau,或譯作樂可)丟失,重鎮棠吉(又稱東枝)岌岌可危。但是,史、羅只同意調200師增援東線,而96師、新22師要留在中線準備平滿納會戰。200師剛帶著輜重從中線調到西線,現在又驅車開往東線,到達時已經是4月23日下午,棠吉城剛被日軍輕鬆攻佔。

戴師長顧不得遠征疲乏,馬上布置戰鬥方案。部隊稍作休息,24日淩晨開始強攻,上午就收復了週邊高地,下午巷戰到半夜,收復全城。25日敵人反撲,被擊退。但是敵軍主力其實已經離開棠吉,從東線追擊遠征軍,向臘戍方向殺去,兵鋒直指中國雲南,東線更加危險。

緬甸戰局的東線是中國的國門,西線是英屬印度的國門,中線兼顧兩邊。自私的英國殖民者,已經決定放棄緬甸,把緬甸戰局交給中國人,亞歷山大總司令已經把這個底牌告訴了史迪威。英軍極力把遠征軍拉到西線掩護自己撤退,也是保護印度,至少也得把遠征軍拉到中線兼顧西線,而不考慮東線和中國的安危。

而史迪威本人,也私心很重。他是光桿司令,急切打勝仗立威,抓穩指揮權。眼見英軍撤離,緬甸敗局已定,他一心想把遠征軍撤到印度去,給予美式裝備和訓練,聽命於自己,先收復緬甸,再打到東京。所以,他不能讓日軍堵住他西線的退路。在他看來,日軍近10萬精銳,沒英軍援手的遠征軍當前還不到10萬,火力裝備懸殊,東線根本救不了。東線救與不救都是敗,如果去救東線戰敗,那樣遠征軍就潰散回中國了;如果把主力留在中線,等著東線戰敗,回中國的路就被日軍堵死,那樣他正好拉著主力西撤印度。所以,他就命令新22師和96師向北退守曼德勒,準備中線的曼德勒會戰,讓已經在東線的戴安瀾200師,離開棠吉,獨自在東線追擊敵人。

杜聿明憤然做主,布戰局頓見糊塗


杜聿明力主保住東線,也是蔣公的指示。杜要打大仗全殲日軍的56師團,以穩定中國抗戰的全域。日軍進攻的核心也是先占東線再占中線,切斷中國賴以生存的外援,逼迫中國投降。

杜對史實在忍無可忍了。第一次在同古會戰,史讓戴安瀾固守等死;第二次杜要讓200師救東線,史受英軍欺騙,讓200師去西線,結果東線羅衣考、棠吉丟失。剛打回棠吉,史又讓棄守,東線兵少力弱,史還往中線調兵!一直掌握實權的杜聿明,決定再不屈服,要自己說了算。

4月26日,戴安瀾率領200師離開棠吉沿東線追敵,4月27日早上,杜帥把就把廖耀湘新22師最精銳的65團從中線調回東線棠吉,下午3點開始布置東線戰鬥。但是到了5點,杜帥又放棄,上演了現實版的朝令夕改!65團又返回中線的曼德勒。

杜帥剛自主當老大,就出昏招,折騰65團往返徒勞。決定還是聽史迪威的,這樣可以把戰敗的責任推給他。

廖耀湘阻敵成名,史羅杜自掘陷阱


在此一個月前,戴安瀾同古保衛戰的最後,杜聿明命廖耀湘的新22師去救出被圍的200師,可是半道新22師被敵軍截住沒過去,200師獨自完美撤出。廖耀湘奉命掩護主力,從3月底開始,在斯瓦河岸,廖師長讓3個團漸次構築工事,滾筒式後退抵抗,同時不讓敵人休息,夜間遊擊襲擾,虛虛實實,機動禦敵。3個團輪番開戰、撤退、休息,而廖師長始終在第一線指揮,十幾天下來,以傷亡2000人的代價,抵禦日軍2個師團約5萬餘人的輪番進攻,斃傷日軍4500多人。「廖式阻擊戰法」開創了戰爭史上一個奇跡,新22師一戰成名。

但是4月28日軍部會議上,仁安羌大捷歸來的孫立人向杜聿明指出:日軍兩個師團的主力,在中線一直緩慢推進,新22師、96師阻敵功不可沒,而此後日軍在中線依然緩行甚至停滯,顯然在拖住、吸引我軍主力,而西線奔襲英軍、東線追擊我軍都十分迅猛,是要對我軍中線主力形成雙鉗形包圍。中線的平滿納會戰沒打成,現在中線的曼德勒會戰同樣前景堪憂……

但是,史迪威、羅卓英、杜聿明,只會打常規戰,硬碰硬。同古保衛戰的思路就是這樣,讓最精銳的戴安瀾200師死守同古7天,吸引日軍主力來包圍,我軍再從外包圍殲滅之——結果200師守了12天,差點被日軍圍殲,而我軍主力一個也沒到。現在他們套路依舊:廖耀湘阻擊越強,越能把敵人主力吸引到中線來,好在中線決戰。平滿納會戰雖然夭折了,但是曼德勒決戰可以賭一把。而孫立人看來:日軍打運動戰,你挖陷阱等待獵物,最終將被合圍,陷阱留給了自己。

曼德勒會戰成空,遠征軍撤退紛爭


結果真是這樣,4月26~29日夜,遠征軍主力在中線曼德勒等著日軍決戰,但是:日軍在中線的18、55師團兵力最強,卻按兵不動;而東線的56師團攻勢不減,29日全面攻取臘戍後,迅速殺向中國;同時西線的33師團,在29日突然猛攻夢內瓦的英軍,鉗形攻勢已成定局!

29日,曼德勒會戰不得不放棄,因為後路眼看將被切斷了。亞歷山大趕到司令部來,說英軍要在西線夢內瓦獨自阻擊日軍4天,掩護英軍撤退——後來也做到了,真頑強了4天,在最後關頭硬氣起來了,「30日遠征軍必須全部撤退,我們要炸掉曼德勒的伊洛瓦底江大橋。」

史迪威說:遠征軍回國退路必將被日軍掐斷,看來只能撤往印度。亞歷山大也誠懇地邀請遠征軍暫避印度,羅卓英很感動,覺得當前只有如此。而杜聿明不同意,堅決要把遠征軍帶回國。

30日,中線的敵軍主力開始進攻,遠征軍一邊禦敵,一邊向北撤退。當晚羅卓英接到重慶電令:「蔣委員長急電,轉史參謀長、羅長官:『滇緬路惠通橋以西被敵占,速向(緬甸)密支那、(中國)片馬轉移,勿再猶豫停頓。』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四月三十日。」

這是一條回中國的大路,當時還沒被日軍佔領,搶佔這條大路是一場賭局,落在日軍後邊就會損失慘重。5月1日,羅卓英向遠征軍部下達了緊急撤往密支那的命令。

7. 責令掩護險用心,杜帥一害孫立人


杜聿明讓孫立人的新38師(當時約剩8000多人)給第五軍的撤退做掩護,抵擋日軍18、55師團約4萬多人的進攻,還有西線日軍33師團約2萬人的包抄,而且把孫立人的3個團分割到3地使用,戰鬥力最強、取得仁安羌大捷的113團直接越級運往卡薩,只給113團一個戰炮連,讓他們去正面阻敵。沒有補給,背後沒有軍隊支撐,也沒有輪替休息,只有掩護主力撤退完畢,才能自己掩護自己撤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把孫立人的新38師往死裡整。

孫立人後來知道後,也沒說什麼,為了大家,也只能豁出去了。

8. 貪財一路暗抗命,杜帥二害孫立人


從29日開始準備撤退,杜聿明的第五軍十來天只走了290公裡,離密支那還有200公裡,他們在大路上有火車、有大量汽車運送,他在慢吞吞的幹什麼?

廖耀湘是杜聿明的老部下,他的回憶錄裡不提孫立人的救命之恩,反而給杜聿明多處隱晦、遮醜,但是此時他也不得不說句公道話了:「在軍隊撤過伊洛瓦底江,由江西岸撤退途中,又遲遲其行,考慮搶運英軍丟下的大批軍用物資。」

而孫立人就直言不諱了:「英軍及國軍奉令撤退,由我師殿後掩護。當時英軍撤走,真是要命不要錢,什麼也丟掉了,只顧逃得性命,但國軍卻是要錢不要命,只顧搜尋財物,全不想及環境的危險。因為當時局勢緊張,當地老百姓與英軍等倉皇避走,一切財物,均行棄置,店鋪中保險櫃等原封未動,國軍見了,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目迷神眩,終日將十字鋤、窩鏟等,打保險櫃,蒐集財物,本來國軍待撤的有四五個師,都要集中在曼德勒撤到密支那集結,當時尚有火車可通,汽車也還有幾百輛,足資運用,如果迅速集中整理,利用火車運送,則結果尚可整編作戰,可是他們只為貪財一念之差,要利用火車運物資,藉口部隊須休息數日,始可移動,是這樣一遲延就是十天,而敵人未響一槍就已經佔領了八莫及密支那。歸路已絕,財物與部隊都無法撤出了。只得改向北走,而那是高山密林,全無居民。他們翻越絕地,又逢雨季,於是他們餓死、淹死、病死、被土蠻殺死、自殺死,不知其數,以五萬之眾,歸者不過數千人而已。而所謂財物金銀與生命同歸烏有。第二次我們反攻時,經過他們所行之地,真是白骨成堆,慘不忍睹。而我師當時,嚴令只准攜帶糧彈,其他一概拋棄,以減輕負擔,違者即予槍斃。我警告部下說:「現在貪財,將來說不定連褲子也帶不走了」。部下都能服從命令,結果雖是最後撤退,卻能全師而至印度。」

杜聿明的回憶錄文過飾非:鐵軌被破壞,火車碰車了,汽車不足……火車當時確實因為緬奸破壞鐵路而撞車了,但次日就修好了,大汽車可有600多輛!要知道,5月1日杜聿明就接到了蔣介石的急電,讓他:「速向(緬甸)密支那、(中國)片馬轉移,勿再猶豫停頓。」杜帥暗中抗命,為劫財緩緩而行。

孫立人看到路邊停著大量汽車,就去找杜帥:「我師自4月16日奔赴仁安羌交戰開始,半個多月就沒有休息過,現在掩護貴軍撤退任務艱巨,請撥給少量汽車,以運送我們的傷患。」杜聿明和藹地回答:「汽車太少,都有安排,實在無能為力,你們自己想辦法吧。」

孫立人出去問那一路的大卡車司機,車上裝的都是什麼。司機見師長來了,不敢怠慢,打開車篷,只見裡邊全是緊俏物資,要大發一筆了。

而今好多紀錄片展現孫立人完成掩護主力的任務,部隊開著汽車直奔印度而去,那都是戲說。孫立人的運兵車開始時由英國車隊負責,後來就靠杜聿明撥車,給你運兵之後就收走了,孫立人後來率軍掩護撤退、衝破敵人封鎖,都是步行跋涉。

杜帥讓孫立人的38師徒步對抗日軍3個師團數萬人,有車也不給用,害人之意昭然。

9. 撤退路線再苦爭,杜帥三害孫立人




圖48-2:蔣介石1942年5月7日電令的手稿。


5月7日,杜聿明又接到蔣介石的急電:「杜軍長轉史參謀長、羅長官:『軍營即向密支那、片馬、瀘水、龍雲轉進,勿再猶豫停頓』中正手啟」。杜聿明在回憶錄中說:「我召集各部隊長及參謀長商討後,決心按照蔣介石命令向國境(註:密支那、片馬方向)撤退,當時各將領均無異議。」

這個赤裸裸的謊言,誰都能識破。所有的傳記、紀實、紀錄片、影視作品,都展現了孫立人當即異議。

從老兵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到:杜聿明事先已經把孫立人叫去商量過撤退路線了。孫立人知道杜聿明這樣貪財緩行,現在走密支那已經來不及了,他又拿出蘑菇楊業孔的那一套,掰著手指跟杜聿明算時間,算來算去,已經趕不過日軍了,密支那一定會被日軍搶先佔領,太危險,要保全只能去印度——杜聿明不幹,蔣公一直是讓他回國,其實,他帶著搶來的那些緊俏物資只能走大路去密支那,如果去印度要走小路,財貨只能扔掉。談了半天,不歡而散。

在因多(Indaw,又作英多、印道)的軍部碰頭會上,杜聿明拿出蔣公的權威電令,讓軍隊走密支那回國,孫立人又公開反對,提出去印度為妥,因為密支那肯定會被日軍先佔領,你打不打?打下來損失大,不打,走野人山?那是原始森林,是兵家的死地,無路可走,雨季馬上要來,沒有給養只能是死路一條。

杜帥使出老大的權威:不行,遠征軍應同進同退。孫立人便提出:「請允許本師掩護第五軍撤離後,自行選擇撤退路線,或可去印度經康藏回國。」

杜聿明根本不予理會,宣布:「散會!」

事情明擺著:即使第五軍能僥倖從密支那突圍,走在最後的、拚死掩護主力的新38師也會被重新佔據密支那的日軍堵死、被前後夾擊;即使第五軍能僥倖闖出野人山,森林中能吃的東西會一點不剩,新38師也會被餓死在裡邊。孫立人如果不抗命,必然被杜帥這樣害死。

10. 怯懦敗退野人山,杜帥二度暗抗命


第五軍96師師長余韶的回憶錄展現了這個祕密:5月8日杜聿明從敵人廣播裡聽到日軍佔領了密支那,「杜又要我明早率第九十六師已到部隊及軍炮兵團、戰防炮營去打密支那,由軍部抽調汽車輸送。杜說:『將所有炮彈打在那裡,不怕打它不開!』我即回師部,連夜準備。」

可是96師5月10日下午到了密支那,就接到杜聿明電令,讓他們別打密支那,向大洛、孟關前進。原來有二三百日軍擋住了第五軍直屬部隊和新22師的去密支那的路,杜聿明被迫繞路,不去密支那了!


圖48-3: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簡圖。

看上圖,緬北中線的密支那離我國多近啊!從密支那到瀘水的片馬,通車的大路只有200來公裡。3天前杜下令讓余韶打密支那,就是要打開這條大路,按蔣介石的命令從密支那、片馬回國。而今余韶探明密支那只有500多日軍,而且是剛佔領密支那立腳未穩,現在杜聿明又變卦,不讓他打——朝令夕改,成了杜帥的常態!?

當時余韶準備抗令,打出去。可是,來助戰的杜聿明的炮兵團長朱茂臻等說:「恐怕軍長另有企圖。」於是余韶只好遵命,96師6000多人對500日軍一槍沒放,從現在開始,正式鑽入野人山的胡康河谷死地,穿行500多公裡,最後還要翻越高黎貢山回國……

11. 實去印度假回國,杜帥三度暗抗命


當時40歲的鄧軍林將軍是廖耀湘新22師65團的少將團長,是杜聿明的老部下,也是跟杜聿明從野人山走出來的。他的回憶錄洋溢著對杜帥的讚美,但正是這份回憶錄,無意中露出了杜聿明的真面目:

「一天,前面發現情況,日軍堵住了路口。六十五團二營前衛部隊與之接觸,發生了戰鬥,部隊被阻過不去。杜軍長得到幾名華僑報告,密支那地區各通往中國境內的要路口都被日軍佔領。」

「這時,杜聿明、羅又倫、李漢萍、廖耀湘等人聚集在一起研究行動辦法,我也在旁。根據情況判斷,日軍已經知道我軍行動企圖,我軍再要通過密支那地區回國是絕對辦不到的。參謀長羅又倫分析情況後,建議部隊向印度撤退,廖師長也同意羅參謀長的意見。杜軍長根據情況,也認為只有向印度撤退,除此外別無妥善辦法。這已是5月中旬了。」

以往專家、學者都以為杜聿明絕對效忠蔣介石,寧死也要走野人山回國,竟是杜的騙局!他是表面假回國——讓他手下疏遠的96師在前方開路,向北穿行走野人山、再向東翻越高黎貢山、怒江回國,這條路最難走,這是在給杜帥「效忠蔣公」裝門面;而杜帥自己,由精銳的廖耀湘22師保駕,向北穿行野人山、再向西去印度,因為這條路要好走很多。

杜聿明找到華僑嚮導,嚮導走過這條路,因為沒什麼兇險,才會帶著杜聿明的大軍走。事後我們也看到:就在當時的5月初,軍醫總監林可勝將軍[2]帶著醫療隊和傷患,就是從密支那向北穿行野人山,20多天就到了印度,沒有多大損失,證明這個方向的路並不兇險。


圖48-4:中國科學奠基人、軍醫總監林可勝將軍,撤退時率領醫療隊和傷患20多天走出野人山,無傷亡。

也就是說:最危險從野人山回國的路,杜帥讓96師替他走;而安全的去印度的路,杜帥留給了自己——奇怪的是,安全的路,讓杜帥偷偷一走,就變成了最危險、死人最多的死路,這又是為什麼?僅僅是運氣不好碰巧了麼?!

在杜帥即將走到印度的時候,用電臺突然和國內聯繫上了,蔣介石以為「絕對聽話的愛將」迷路了,讓他等待空投,然後就近去印度——卻不知道杜聿明帶著嚮導,根本沒走錯方向。

杜聿明的祕密勾當,一路跟他走到印度的廖耀湘等人也不敢公開,誰提出來,誰就是暗中違抗蔣公的命令,自找倒楣。

12. 將軍陷魔咒,屢屢下毒手


看到這裡,細心的讀者可能看到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好像有這樣一條「規律」:誰當老大誰犯傻。

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開始英國人是老大,對日軍一路潰逃,不但把物資、給養扔給了日軍,還忘記了破壞道路,讓日本人吃著英國的給養,開著英國的戰車、汽車,拿著英國丟下的武器一路追擊,按日軍的話說,他們不是在打仗,而是在行軍,跑到哪裡就佔領哪裡。

亞歷山大將軍為拯救緬甸英軍而來。英軍這回想起來要破壞資源了,一面燒毀了盟國即將運往中國境內的援助物資,一面去炸毀仁安羌油田,結果7000多英軍被圍困,亞歷山大一籌莫展,向遠征軍求援,而後用假情報妖言惑眾,攪亂了全域。

史迪威成了遠征軍老大之後,昏招迭出,指揮調兵沒有一次不是失敗的,籌劃布置的同古會戰、棠吉會戰、平滿納會戰、曼德勒會戰,結果都是自己放棄,又賴別人攪局,完全不會打仗的樣子——其實天象昭示無大戰,人間怎麼努力都是徒勞。

可是杜聿明甩開史迪威自當老大的時候,史將軍一下就清醒了!面對亞歷山大派來接他的飛機,他不坐,下令讓司令部行動不便的人坐。60歲的史將軍以身作則,與司令部其餘人員和警衛同甘共苦,他們是來自中、美、英、緬印各國的男女官兵隨從人員,共114人。史將軍領著他們,先乘車後步行,為挽救遠征軍、帶軍隊去回印度做最後的努力。

但是,除了警衛和羅卓英,沒有遠征軍將士聽他的、跟他走。史迪威頂著眾人的抱怨和責備走在最前面,只用了14天就安全到達印度,無一傷亡。途中,他構築了反攻緬甸的宏大計畫。

而杜聿明,不做老大倒還清醒,後來就迷糊了,做了老大就完全昏頭,昏招迭出,簡直變了一個人。

蔣公4月30日急電:「速向密支那、片馬轉移,勿在猶豫停頓。」杜帥一再停頓,他不知道後路將被切斷麼?蔣公5月7日急電:「即向密支那、片馬、瀘水、龍雲轉進,勿再猶豫停頓。」杜帥還在劫財緩進,這哪裡是在戰場上雷厲風行的英雄啊?成了要錢不要命、見利忘義之人。這哪裡是謹小慎微、對蔣公言聽計從的好學生啊,完全是陽奉陰違的奸臣。

200多日軍擋住去路,擁有第五軍直屬部隊和新22師精銳共2萬人的杜聿明,不敢打過去?!先頭部隊被日軍一觸即潰,杜就不敢再戰,這還是指揮昆侖關大戰的一代名將麼?!聽到余韶報告:「密支那只有500多日軍。」杜聿明馬上改變命令,竟然讓能征慣戰的余韶,帶著精良的裝備和97師6000多人轉身逃走,這還是善於指揮打硬仗的一流將軍麼?連劫來的大批的財物都不要了,扔掉輜重,把當時國家僅能配給第五軍的機械化裝備,那些坦克、大炮,600輛汽車,騎兵團的摩托車、重武器全部炸毀,士兵們心疼得大哭,真有人要帶走裝備回去和日本拼了……

可是杜聿明嚴令不許。他似乎並不心疼,現在要東西沒用,要命要緊了。他執意要把遠征軍帶進野人山。

像中了魔鬼的詛咒一樣,杜聿明和以前判若兩人!6萬多遠征軍將士的生命,借杜聿明之手,就這樣交給了野人山魔鬼谷的魔鬼,還有更狠的毒招要等著杜聿明施展。


圖48-5:1942年最重要的天象之下,國軍陷入了野人山的魔爪。

再回上面天象圖:「金星守牛宿,將軍陷魔咒」,似乎正應驗在亞歷山大、史迪威、杜聿明這三位統帥身上,特別是杜聿明。難道這真是天譴詛咒麼?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一份不被重視的回憶錄,引出了驚人的答案……(未完,待續)

注釋:


[1]《乙巳占》:「金入牛,留守之,大人憂死,將軍失其眾,關梁阻塞,民饑,有自賣者。金守牛,兵革並起,期六十日。又曰:妖言無已。金犯守牛,國有大兵,將軍為亂,大人憂,國易政。金犯牽牛,留守之,為有破軍殺將。」

[2] 林可勝(1897—1969):新加坡籍華人,中國近代科學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抗戰時期,林可勝領導紅十字醫療隊救助中國傷患,1942~1944年隨中國遠征軍去緬甸,任史迪威將軍的軍醫總監。戰況緊張,他經常每日工作16個小時,多次得到中、英、美政府的嘉獎授勳,還獲得羅斯福總統的最高嘉獎。

1942年4月5日,林可勝率領3個紅十字會醫療隊和一個救護車隊入緬。不久遠征軍大撤退,他們本打算從密支那大路回國。後來擔心日軍堵截,就改道向北穿行野人山去印度,20天即走出野人山,沒什麼損失。@

(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