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5月04日訊】美國農業部消息顯示,4月19日至26日期間,美國對中國裝運大豆數量比前一週猛增兩倍。與此同時,有港媒稱,中國據報已暫停進口美國大豆。此前,中國曾於4月19日前兩週內取消了逾6.2萬公噸美國大豆的訂單。有輿論指出,中方進口美國大豆的情況一波三折,其背後透露的訊息耐人尋味。
新浪財經5月3日發表一篇題為《巴西大豆價格上漲美國大豆對中國裝運數量再次回升》的報導稱,據美國農業部消息,截至2018年4月26日的一週,美國對中國裝運25.6萬噸大豆,比前一週裝運數量猛增兩倍。
報導並表示,據來自監測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大豆進口成本約為3400元/噸,而巴西大豆因前段時間中國進口量加大,價格已攀升至3600元/噸左右。
同一天,《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引述全球主要農產品加工商邦吉(Bunge)稱,自中國威脅對美國農產品加徵25%進口關稅後,美國對華大豆銷售陷入停頓狀態。中國企業已暫停購買美國大豆,並轉向巴西和加拿大等國採購。
與此同時,彭博社報導稱,全球最大油籽加工商美國彭吉公司(Bunge)剛剛證實,在美國和中國貿易戰山雨欲來之際,中國基本上已停購美國黃豆。
報導引述彭吉公司執行長施洛德(Soren Schroder)表示:「他們(中國企業)買的都不是美國豆子。他們買加拿大、巴西的豆子,大多買巴西豆,但非常刻意不買美國豆。」
施洛德稱:「很清楚」,中國因為貿易緊張已不再購買美國供貨,「會持續多久?誰知道呢?但只要不確定性籠罩,這種情況就可能繼續」。
恰逢美國政府派出的高級別代表團抵達北京,與中方就中美貿易糾紛展開為期兩日的「磋商」之際,上述幾個媒體在報導中方進口美國大豆情況時,輿論導向截然不同,顯得頗不尋常。
事實上,今年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官網公布了長達58頁的對華徵稅建議清單,清單包含向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總額約500億美元中國出口商品加增25%進口關稅。
4月4日下午,北京當局對美國採取了報復措施,中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宣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就包括美國大豆。當時中共官媒宣傳說美國盛產大豆的地區是川普的票倉,因此把針對美國大豆加徵關稅視為對美貿易戰的「撒手鐧」。
此後,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從4月5日至4月19日為止的兩星期內,中國取消了逾6.2萬公噸美國大豆的訂單。
針對上述消息的變化過程,有觀察人士指出,從時間線來看,4月19日前,中方一度暫停了進口美國大豆,此後一週又翻倍進口,再過一週後宣布停購。這個一波三折的變化背後透露的訊息耐人尋味。
有分析稱,這個變化的背後,可能與市場價格受到中美貿易戰鬥刺激而發生較大幅度波動,又反過來影響到中國大豆進口商的購買方向有關。但也有可能是中共先取消一些訂單以示對美國的報復和警告,然後又暗中再買一部分作為儲備,最後趕在美國代表團赴華進行貿易談判前夕,再次打出停購美國大豆的牌,以增加對美國方面的壓力。這種手段,說到底還是在做表面功夫,其政治意義大於實質的意義。
據公開的資訊,北京方面宣布將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後,中國買家轉而大舉購買巴西大豆,迅速推升了巴西大豆的價格,以至於一度創下「歷史新高」,中國進口大豆的商家因此被巴西大豆商痛宰。
4月6日,美國農業部(USDA)曾發布消息稱,有中國以外的貿易商購買了45.8萬公噸美國大豆,這項消息很快就穩定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貨價格。
USDA沒有進一步透露這次大手筆購買美國大豆的買家究竟是誰,但當時路透社在相關報導中引述多家貿易商及穀物分析師的觀點稱,這項交易的買家很可能是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大豆加工業者。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新浪財經5月3日發表一篇題為《巴西大豆價格上漲美國大豆對中國裝運數量再次回升》的報導稱,據美國農業部消息,截至2018年4月26日的一週,美國對中國裝運25.6萬噸大豆,比前一週裝運數量猛增兩倍。
報導並表示,據來自監測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大豆進口成本約為3400元/噸,而巴西大豆因前段時間中國進口量加大,價格已攀升至3600元/噸左右。
同一天,《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引述全球主要農產品加工商邦吉(Bunge)稱,自中國威脅對美國農產品加徵25%進口關稅後,美國對華大豆銷售陷入停頓狀態。中國企業已暫停購買美國大豆,並轉向巴西和加拿大等國採購。
與此同時,彭博社報導稱,全球最大油籽加工商美國彭吉公司(Bunge)剛剛證實,在美國和中國貿易戰山雨欲來之際,中國基本上已停購美國黃豆。
報導引述彭吉公司執行長施洛德(Soren Schroder)表示:「他們(中國企業)買的都不是美國豆子。他們買加拿大、巴西的豆子,大多買巴西豆,但非常刻意不買美國豆。」
施洛德稱:「很清楚」,中國因為貿易緊張已不再購買美國供貨,「會持續多久?誰知道呢?但只要不確定性籠罩,這種情況就可能繼續」。
恰逢美國政府派出的高級別代表團抵達北京,與中方就中美貿易糾紛展開為期兩日的「磋商」之際,上述幾個媒體在報導中方進口美國大豆情況時,輿論導向截然不同,顯得頗不尋常。
事實上,今年4月3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官網公布了長達58頁的對華徵稅建議清單,清單包含向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總額約500億美元中國出口商品加增25%進口關稅。
4月4日下午,北京當局對美國採取了報復措施,中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宣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就包括美國大豆。當時中共官媒宣傳說美國盛產大豆的地區是川普的票倉,因此把針對美國大豆加徵關稅視為對美貿易戰的「撒手鐧」。
此後,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從4月5日至4月19日為止的兩星期內,中國取消了逾6.2萬公噸美國大豆的訂單。
針對上述消息的變化過程,有觀察人士指出,從時間線來看,4月19日前,中方一度暫停了進口美國大豆,此後一週又翻倍進口,再過一週後宣布停購。這個一波三折的變化背後透露的訊息耐人尋味。
有分析稱,這個變化的背後,可能與市場價格受到中美貿易戰鬥刺激而發生較大幅度波動,又反過來影響到中國大豆進口商的購買方向有關。但也有可能是中共先取消一些訂單以示對美國的報復和警告,然後又暗中再買一部分作為儲備,最後趕在美國代表團赴華進行貿易談判前夕,再次打出停購美國大豆的牌,以增加對美國方面的壓力。這種手段,說到底還是在做表面功夫,其政治意義大於實質的意義。
據公開的資訊,北京方面宣布將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後,中國買家轉而大舉購買巴西大豆,迅速推升了巴西大豆的價格,以至於一度創下「歷史新高」,中國進口大豆的商家因此被巴西大豆商痛宰。
4月6日,美國農業部(USDA)曾發布消息稱,有中國以外的貿易商購買了45.8萬公噸美國大豆,這項消息很快就穩定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貨價格。
USDA沒有進一步透露這次大手筆購買美國大豆的買家究竟是誰,但當時路透社在相關報導中引述多家貿易商及穀物分析師的觀點稱,這項交易的買家很可能是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大豆加工業者。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