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半沒動一鍬土 清華教授道出雄安實情:點背

2018年08月29日時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8月29日訊】北京當局設立雄安新區已經將近一年半時間,但仍未真正啟動大規模建設工程。清華大學教授日前解讀其中原因稱,設立新區「並不是處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最好時間」,通俗地說就是「點背」。

2017年4月1日,北京決定設立雄安新區。在經歷了最初幾個月的喧囂之後,這個當局所稱的「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很快歸於沉寂。

今年8月16日,清華大學教授尹稚在「清華大學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發展高峰論壇」表示,當年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的發展,都是「順勢而上」,在中國經濟形勢比較好的時期。

而這兩年來,中國經濟一直在下行,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基本上已全面走下坡路,特別貿易戰開打後,情況還會進一步嚴峻,再加上近十年來政治體制的「壓抑」,「不鼓勵體制機制上的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甚至不鼓勵政府的擔當」,因此雄安新區建設「並不是處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最好時間」。

「這也是為什麼近兩年過去了,到現在為止還一鍬土沒動,因為很多事情還沒想明白,不想因為匆忙的決策而造成更為巨大的浪費」,尹稚說。

尹稚還提到,雄安新區動手慢的原因還包括本身條件差。

其一是,從交通上講,以往這塊土地並沒有規劃國家級大型交通網絡節點,因此需要重新規劃,需要全新的選址和全新的技術工程建設等。

另一個原因是,雄安新區選址地處白洋淀周圍,這塊地非常低窪,比常年洪水位要低8米到9米,幾乎是每年都要被淹。這一百平方公裡的新城要保障安全,不是簡單地填一填補一補,或者修個防洪提就能解決的,需要大量的工程處理,包括統一協調海河水系的大水利工程。

第三個不利條件是,河北整體的行政區劃較小,鄉鎮一級、村一級建設如同撒芝麻,能用於大工程建設的絕對空地較少,需要大量的拆遷安置。

另外,在開始大規模城市開發和建設之前,還有三件大事需要完成。第一是交通網絡的重組和重建。第二個是環境治理,恢復白洋淀水質和生態。第三個問題就是北京功能的疏解。

尹稚特別強調,類似的「疏解工程」,北京從文革時期開始已經幹過若干遍了,但每次都是做無用功,最後還是回到原點。因為這裡面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一個大國企的搬遷,不僅僅是董事長「拍腦袋說我馬上就可以遷」。

尹稚透露,為了解決這許許多多的問題,兩年來幾十個專家組做了幾十個專題的研究。但目前只是「從理論推導上」,「開始形成」一些預案,並在做一些小規模的工程試點來驗證一些預案的「有效性」。

去年當局突然宣布成立雄安新區,官方的大舉宣傳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很多商家和房地產炒家開始湧向新區所在地。當地政府不得不出台政策防止樓市過熱。

不過,近日一篇網文顯示,新區內的商戶和大公司設立的辦事處,都在紛紛撤離。當地的城鎮中,賓館空空如也,街道冷冷清清,辦公樓靜得可怕。

雄安新區成立時,有媒體解讀,雄安新區的核心地帶,主要由三個鎮構成,分別是雄縣的雄州鎮、容城的平王鄉、安新的大王鎮,其政治寓意不言而喻。

另外,被稱為「雄安設計師」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組長徐匡迪,還曾公開解讀雄安新區選址的風水佈局,稱其位於北京市潭柘寺的正南方,而潭柘寺又和新設立的通州城市副中心以北京南北中軸線呈對稱布局。

(記者栗捷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