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過程中出現了受損國與受益國,受損國會承受全球化的負面效應,即稅收流失和納稅人錢包失控。美國納稅人的財產和企業的知識產權不是「唐僧肉」,美國近年來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拒絕不正當的全球化訴求。
洪都拉斯的移民大篷車在美國中期選舉前引起了美國選民和川普政府的高度關注。這波突發的中美洲移民潮啟發我們思考一個大問題,即全球化思潮是不是有弊端。我認為,全球化思潮存在一個重大問題,即它會衝擊主要發達國家的財政基礎,進而威脅這些國家納稅人的未來人生。川普上台後採取了一些措施,試圖加以補救,但遭到了鼓吹無條件全球化的左翼思潮的抵制。釐清其中的誤區,才能明白,全球化思潮錯在何處。
發達國家的中青年納稅人在工作年齡辛苦工作、繳納稅收,不僅僅是為了維持政府的正常運轉,也為了支撐各自國家必要的社會福利系統(如醫療、養老、低收入者福利)。但是,全球化帶來企業訂單外包、資本外流的同時,會造成對外投資國的產業空心化和失業率上升。當美國的中產階級從上個世紀占人口三分之二下降到奧巴馬時代的47%時,這個納稅主力群體的個人所得稅繳納數額便不斷萎縮。與此同時,全球化還產生了兩種稅收逃逸:第一是跨國公司境外運營,利潤隱藏於國外的避稅天堂,對本國繳納的企業所得稅迅速減少;第二是,從事跨國業務的人士從境外取得收入,將金融資產留在避稅天堂,以逃避國內個人所得稅。2012年「稅收公正網絡(the Tax Justice Network)」發布的一份報告估計,大約有21到32兆美元的金融資產藏身於避稅天堂,以逃避本國稅收。
毫無疑問,當稅收不斷流失、而社會福利開支不能削減時,政府只能不斷發行國債,這些債務收入絕非「免費午餐」,而是要由納稅人今後繳納更多的稅收來償還。川普上台後採取了一些補救措施,包括通過減稅來吸引跨國公司將境外利潤匯回國,以及吸引本國和外資企業將供應鏈移回美國。這些措施刺激了美國經濟,深受中低端勞動者的歡迎,但同時也遭到了號稱全球化擁護者的外國政府(比如中國政府)的強烈批評,這種批評的一個理由是,川普政府在破壞全球化形成的國際經濟秩序,這種說法得到了不少西方經濟學者的支持。
西方經濟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全球化幫助資源和生產過程在全球實現最有效的分工,推動經濟增長,同時將新的科技和知識傳播到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在經濟學界和金融界戴著「學術正確」的「桂冠」,似乎成了不可質疑的話題。但是,經濟全球化本身存在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它其實存在著部分的學術「不正確」,因為全球化本身是一個微觀經濟學命題,只從企業層面考慮全球化的益處,卻忽視了宏觀層面的全球化負面效應:稅收逃逸和納稅人錢包失控。如果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認識經濟全球化,可以說,當產業鏈全球化時,各國的財政收支不可能全球化,而後者決定了對外投資國為了財政平衡,需要採取適應全球化的新稅收政策。
納稅人只給本國政府交稅,這是民主制度的基礎,也是國際通例;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納稅人的錢包本來有「國別拉鏈」,只有本國政府經選民許可,可以從納稅人的錢包裡拿走稅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敢於提出,發達國家的納稅人必須向發展中國家的政府或民眾交稅。但是,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強制移民,比如洪都拉斯大篷車和非洲民眾北渡地中海、移民歐洲的浪潮,實質上是在人道的旗號下,強行向被移民國家「收稅」。移民抵達的發達國家基於現有的福利制度,不得不讓這些強行闖關的移民、特別是其中的婦女兒童享受部分社會福利,而這樣的福利恰恰是闖關移民的最大動力。於是,移民抵達國納稅人的錢包,就這樣被闖關的外國人打開了,任由後者支用。
納稅人錢包的「國別拉鏈」能不能拆掉?恐怕多數移民抵達國的納稅人都會說NO。這不僅是因為移民抵達國的納稅人未來的生存會受到威脅;更重要的是,世界上低收入國家的人口遠多於發達國家的人口,如果用發達國家的福利變相鼓勵低收入國家來的強制移民闖關,哪怕傾盡發達國家的財力,也無法滿足源源不斷地抵達的此類闖關者的需要。試想一下,美國和加拿大只有幾億人口,而世界上想來美國享受社會福利的人口可能多達幾十億,美加兩國的納稅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支撐那麼多非法移民的需要。
一旦美加兩國的社會福利變成了任何國家闖關者可以隨意索取的「大家拿」,這實際上就會形成闖關者對移民抵達國納稅人的剝奪,其結果是毀滅移民抵達國,卻絲毫不會改善那些非法移民來源國所存在的國家治理問題。若發達國家無條件地容納闖關者,只會在非法移民來源國培育出越來越多的不負責任的國民,他們對自己國家的問題除了抱怨,不想投入任何努力,只一心一意到發達國家去「大家拿」。東亞四小龍脫離貧困的發展經驗表明,落後國家或地區通過自己的努力,完全可能進入發達社會的行列。那些在經濟發展或國家治理上不成功的國家,人們可以找出無數個產生失敗國家的原因,諸如政府腐敗、黑幫猖獗、族群內鬥等等,但這些問題並不構成他們到發達國家去「大家拿」的理由;改善生活必須靠自己和本國各群體長期艱苦的努力,而不是靠剝奪別國人民的財產。那些倡導無條件全球化、取消國界的西方左翼人士,實際上是在鼓吹跨國「共產風」,這不是人類社會的「進步」,而是推動世界各國總體狀況的惡化。
全球化的捍衛者往往強調,對外投資國和投資接受國可以雙贏,所以,維護全球化的既有秩序就是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然而,果真可能實現這樣的烏托邦嗎?至少,全球化之下,從財政角度去看,對外投資國和投資接受國當中,有的是受益國,有的是受損國,各自政府作為其國民的「看門人」,立場是截然不同的。
受損國的主要特徵是,稅收流失、產業外移、就業機會消失、對失業人口的社會福利開支不斷增加,簡單來看,就是財政狀況惡化,債台高築。所以,這些國家的政府不得不設法自保,美國最近幾年採取的一系列對外經濟政策,就是這種自保措施的體現。
而受益國分為兩類。一類是像中國這樣的因外資湧入、出口快速增長而得益的國家,它們只希望吸引的外資越來越多,通過全球化進一步實現自己的經濟增長,而對受損國的處境則毫不介意,甚至希望在國際競爭中戰而勝之、取而代之。另一類是非法移民輸出國的政府,他們對本國民眾試圖闖關發達國家之舉樂觀其成,因為這些移民一旦在發達國家站住腳,就可能把部分工作收入匯回母國,讓母國獲得寶貴的外匯收入。
毫無疑問,受損國與受益國之間,並非同一命運共同體內彼此的雙贏關係,而在一定程度上屬於零和博弈,即你的損失就是我的獲益。這樣的國際經濟秩序本身就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國家間利益衝突,受益國自然想維持現狀,而受損國則希望改變現狀,減少自己受到的損害。由於拒絕面對這樣簡單的事實,許多無條件全球化的鼓吹者無視這樣的利益衝突,只一味唱著保衛全球化的高調。事實上,非法移民闖關者的行動,和正當的經濟全球化無關,那只體現了一種想從入境國納稅人錢包裡取錢的慾望,把這些納稅人的財產當成他們的取款來源。這兩天墨西哥政府宣布願為來自中美洲的非法移民提供居留和工作機會,但多數闖關者對此不屑一顧,因為他們瞄準的不是收入有限的墨西哥納稅人的錢包,而是相對富裕的美國納稅人的錢包。美國是世界大國,但美國不是「唐僧」,美國納稅人的財產不是「唐僧肉」,他們沒有義務為試圖靠自己錢包過日子的外國人提供對方想要的便利。
事實上,在全球化的外衣之下,還有一種侵占發達國家產權的行為,那就是侵犯知識產權,把發達國家的技術財富拿來作為自己的獲利來源。這就是中美貿易戰的中心爭議之一。北京經常說,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技術,以此來為「用市場換技術」的政策辯護。但別人的知識產權是大量研發投資的產物,和發達國家納稅人繳納的稅收一樣,同樣也不是「唐僧肉」。雖然到中國投資的不少外企迫於中國政府的壓力,被迫轉讓技術,但北京這樣的做法,其實質與洪都拉斯闖關者的行為異曲同工。
許多在全球化過程中吃過虧的發達國家都不滿意中國的做法,但因為自己的國家太小而無法挑戰中國,只有實力大於中國的美國才具備改變全球經濟秩序當中的不正當全球化訴求的能力。世貿組織最近承諾要加快自身的改革,反映出多數重要的成員國認識到,該組織原來的一套鬆散的「君子規則」被中國鑽了空子,而改革世貿組織的規則體系,不能由「鑽空子」的中國來「引領」,就像美國的國界規則不能由洪都拉斯闖關者來規定一樣。
(大紀元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和給出文章鏈接 http://epochtimes.com/b5/18/10/29/n10816932.htm)
(責任編輯:劉明湘)
洪都拉斯的移民大篷車在美國中期選舉前引起了美國選民和川普政府的高度關注。這波突發的中美洲移民潮啟發我們思考一個大問題,即全球化思潮是不是有弊端。我認為,全球化思潮存在一個重大問題,即它會衝擊主要發達國家的財政基礎,進而威脅這些國家納稅人的未來人生。川普上台後採取了一些措施,試圖加以補救,但遭到了鼓吹無條件全球化的左翼思潮的抵制。釐清其中的誤區,才能明白,全球化思潮錯在何處。
全球化的負面效應之一:稅收流失
發達國家的中青年納稅人在工作年齡辛苦工作、繳納稅收,不僅僅是為了維持政府的正常運轉,也為了支撐各自國家必要的社會福利系統(如醫療、養老、低收入者福利)。但是,全球化帶來企業訂單外包、資本外流的同時,會造成對外投資國的產業空心化和失業率上升。當美國的中產階級從上個世紀占人口三分之二下降到奧巴馬時代的47%時,這個納稅主力群體的個人所得稅繳納數額便不斷萎縮。與此同時,全球化還產生了兩種稅收逃逸:第一是跨國公司境外運營,利潤隱藏於國外的避稅天堂,對本國繳納的企業所得稅迅速減少;第二是,從事跨國業務的人士從境外取得收入,將金融資產留在避稅天堂,以逃避國內個人所得稅。2012年「稅收公正網絡(the Tax Justice Network)」發布的一份報告估計,大約有21到32兆美元的金融資產藏身於避稅天堂,以逃避本國稅收。
毫無疑問,當稅收不斷流失、而社會福利開支不能削減時,政府只能不斷發行國債,這些債務收入絕非「免費午餐」,而是要由納稅人今後繳納更多的稅收來償還。川普上台後採取了一些補救措施,包括通過減稅來吸引跨國公司將境外利潤匯回國,以及吸引本國和外資企業將供應鏈移回美國。這些措施刺激了美國經濟,深受中低端勞動者的歡迎,但同時也遭到了號稱全球化擁護者的外國政府(比如中國政府)的強烈批評,這種批評的一個理由是,川普政府在破壞全球化形成的國際經濟秩序,這種說法得到了不少西方經濟學者的支持。
西方經濟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全球化幫助資源和生產過程在全球實現最有效的分工,推動經濟增長,同時將新的科技和知識傳播到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在經濟學界和金融界戴著「學術正確」的「桂冠」,似乎成了不可質疑的話題。但是,經濟全球化本身存在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它其實存在著部分的學術「不正確」,因為全球化本身是一個微觀經濟學命題,只從企業層面考慮全球化的益處,卻忽視了宏觀層面的全球化負面效應:稅收逃逸和納稅人錢包失控。如果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認識經濟全球化,可以說,當產業鏈全球化時,各國的財政收支不可能全球化,而後者決定了對外投資國為了財政平衡,需要採取適應全球化的新稅收政策。
全球化的負面效應之二:納稅人錢包失控
納稅人只給本國政府交稅,這是民主制度的基礎,也是國際通例;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納稅人的錢包本來有「國別拉鏈」,只有本國政府經選民許可,可以從納稅人的錢包裡拿走稅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敢於提出,發達國家的納稅人必須向發展中國家的政府或民眾交稅。但是,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強制移民,比如洪都拉斯大篷車和非洲民眾北渡地中海、移民歐洲的浪潮,實質上是在人道的旗號下,強行向被移民國家「收稅」。移民抵達的發達國家基於現有的福利制度,不得不讓這些強行闖關的移民、特別是其中的婦女兒童享受部分社會福利,而這樣的福利恰恰是闖關移民的最大動力。於是,移民抵達國納稅人的錢包,就這樣被闖關的外國人打開了,任由後者支用。
納稅人錢包的「國別拉鏈」能不能拆掉?恐怕多數移民抵達國的納稅人都會說NO。這不僅是因為移民抵達國的納稅人未來的生存會受到威脅;更重要的是,世界上低收入國家的人口遠多於發達國家的人口,如果用發達國家的福利變相鼓勵低收入國家來的強制移民闖關,哪怕傾盡發達國家的財力,也無法滿足源源不斷地抵達的此類闖關者的需要。試想一下,美國和加拿大只有幾億人口,而世界上想來美國享受社會福利的人口可能多達幾十億,美加兩國的納稅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支撐那麼多非法移民的需要。
一旦美加兩國的社會福利變成了任何國家闖關者可以隨意索取的「大家拿」,這實際上就會形成闖關者對移民抵達國納稅人的剝奪,其結果是毀滅移民抵達國,卻絲毫不會改善那些非法移民來源國所存在的國家治理問題。若發達國家無條件地容納闖關者,只會在非法移民來源國培育出越來越多的不負責任的國民,他們對自己國家的問題除了抱怨,不想投入任何努力,只一心一意到發達國家去「大家拿」。東亞四小龍脫離貧困的發展經驗表明,落後國家或地區通過自己的努力,完全可能進入發達社會的行列。那些在經濟發展或國家治理上不成功的國家,人們可以找出無數個產生失敗國家的原因,諸如政府腐敗、黑幫猖獗、族群內鬥等等,但這些問題並不構成他們到發達國家去「大家拿」的理由;改善生活必須靠自己和本國各群體長期艱苦的努力,而不是靠剝奪別國人民的財產。那些倡導無條件全球化、取消國界的西方左翼人士,實際上是在鼓吹跨國「共產風」,這不是人類社會的「進步」,而是推動世界各國總體狀況的惡化。
受益國和受損國:「看門人」的不同立場
全球化的捍衛者往往強調,對外投資國和投資接受國可以雙贏,所以,維護全球化的既有秩序就是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然而,果真可能實現這樣的烏托邦嗎?至少,全球化之下,從財政角度去看,對外投資國和投資接受國當中,有的是受益國,有的是受損國,各自政府作為其國民的「看門人」,立場是截然不同的。
受損國的主要特徵是,稅收流失、產業外移、就業機會消失、對失業人口的社會福利開支不斷增加,簡單來看,就是財政狀況惡化,債台高築。所以,這些國家的政府不得不設法自保,美國最近幾年採取的一系列對外經濟政策,就是這種自保措施的體現。
而受益國分為兩類。一類是像中國這樣的因外資湧入、出口快速增長而得益的國家,它們只希望吸引的外資越來越多,通過全球化進一步實現自己的經濟增長,而對受損國的處境則毫不介意,甚至希望在國際競爭中戰而勝之、取而代之。另一類是非法移民輸出國的政府,他們對本國民眾試圖闖關發達國家之舉樂觀其成,因為這些移民一旦在發達國家站住腳,就可能把部分工作收入匯回母國,讓母國獲得寶貴的外匯收入。
毫無疑問,受損國與受益國之間,並非同一命運共同體內彼此的雙贏關係,而在一定程度上屬於零和博弈,即你的損失就是我的獲益。這樣的國際經濟秩序本身就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國家間利益衝突,受益國自然想維持現狀,而受損國則希望改變現狀,減少自己受到的損害。由於拒絕面對這樣簡單的事實,許多無條件全球化的鼓吹者無視這樣的利益衝突,只一味唱著保衛全球化的高調。事實上,非法移民闖關者的行動,和正當的經濟全球化無關,那只體現了一種想從入境國納稅人錢包裡取錢的慾望,把這些納稅人的財產當成他們的取款來源。這兩天墨西哥政府宣布願為來自中美洲的非法移民提供居留和工作機會,但多數闖關者對此不屑一顧,因為他們瞄準的不是收入有限的墨西哥納稅人的錢包,而是相對富裕的美國納稅人的錢包。美國是世界大國,但美國不是「唐僧」,美國納稅人的財產不是「唐僧肉」,他們沒有義務為試圖靠自己錢包過日子的外國人提供對方想要的便利。
事實上,在全球化的外衣之下,還有一種侵占發達國家產權的行為,那就是侵犯知識產權,把發達國家的技術財富拿來作為自己的獲利來源。這就是中美貿易戰的中心爭議之一。北京經常說,中國的經濟發展需要技術,以此來為「用市場換技術」的政策辯護。但別人的知識產權是大量研發投資的產物,和發達國家納稅人繳納的稅收一樣,同樣也不是「唐僧肉」。雖然到中國投資的不少外企迫於中國政府的壓力,被迫轉讓技術,但北京這樣的做法,其實質與洪都拉斯闖關者的行為異曲同工。
許多在全球化過程中吃過虧的發達國家都不滿意中國的做法,但因為自己的國家太小而無法挑戰中國,只有實力大於中國的美國才具備改變全球經濟秩序當中的不正當全球化訴求的能力。世貿組織最近承諾要加快自身的改革,反映出多數重要的成員國認識到,該組織原來的一套鬆散的「君子規則」被中國鑽了空子,而改革世貿組織的規則體系,不能由「鑽空子」的中國來「引領」,就像美國的國界規則不能由洪都拉斯闖關者來規定一樣。
(大紀元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和給出文章鏈接 http://epochtimes.com/b5/18/10/29/n10816932.htm)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