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1月10日訊】歷史上的北伐戰爭,既有晉代祖逖中流擊楫的豪放意氣,也有蜀相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盡瘁,更少不了岳飛北上抗金、收拾舊山河的壯懷激烈。正因為這些千古流傳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賦予銳意進取、統一國家的意義。
岳飛矢志驅逐金兵,一雪靖康之恥,因而他一生四度北伐,歷時六年,完成一代名將精忠報國的使命。他的第一次北伐,始於紹興四年。
紹興三年(1133年)十月,襄漢失守。投靠偽齊政權的賊寇李成,在金兵的幫助下,占領襄陽六郡,也就是位於今天河南、湖北的鄧州、隨州、唐州、襄陽、郢州、信陽軍等地,相當於在南宋的長江防線劃出一個巨大的缺口,震驚宋廷。
襄陽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正如宰相朱勝非所說的「進可蹙賊,退可保境」[1]。果然偽齊的傀儡皇帝劉豫,意圖來年繼續南下,並且暗通洞庭湖賊寇楊麼合力攻宋。
內憂外患之際,岳飛因平寇之功,得到第二次朝見高宗的機會,並受到極高的禮遇。不僅有升官封賞,他更得到綉著高宗手書「精忠岳飛」的戰旗。岳飛的長子岳雲,一個未上戰場的15歲少年,也同樣得到恩賜。然而高官厚祿並非岳飛之志,在國家危殆之際,他提出收復襄陽、再滅楊麼的計策,並主動請纓,北上收復失地。
「知上流利害,無如飛者。」[2]岳飛卓越的軍事才能,讓他成為出征將帥的不二人選。不過岳家軍中,用於作戰的兵力僅有3萬5千人左右,偽齊那邊卻接近10萬人馬。此前,南宋未嘗主動與敵國交鋒,因而高宗君臣極為重視這第一次遠征。
因而,高宗正式任命岳飛為統帥,賞賜大量糧餉和援軍,並提前封賞岳飛保奏的張憲等三位岳家將。朱勝非還特意激勵岳飛,只要取勝,就能得到「節度使」的頭銜。岳飛的回覆卻浩氣凜然:「岳飛可以義責,不可以利驅。若是攻下一城就賞賜一爵,是對待普通人而非國士的做法。」[3]
大軍浩浩蕩蕩出征了,第一戰將進攻最南端的郢州。多年的夙願即將實現,岳飛的內心也如江水一樣澎湃激昂。船行至江心時,他對著將士們慷慨立誓:「飛不擒賊帥、復舊境,不涉此江!」[4]紹興四年五月初五,岳家軍兵臨郢州城下,迎戰的是有「萬人敵」之稱的荊超。
開戰前,張憲奉命勸降無效,岳營中又傳來僅剩兩餐飯的緊急訊息。岳飛卻信心滿懷,說次日就可破賊。六日黎明,岳家軍和偽齊軍展開酷烈的激戰,岳飛親自在軍中指揮。誰知一塊大炮石忽然墜地,砸在面前,他卻紋絲不動,繼續鎮定督戰。這不正是人們稱頌的「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嗎?
主帥置生死於度外,將士自然奮勇出擊,很快登上城樓,擊敗敵軍。郢州之戰以岳家軍殺敵七千、荊超投崖身死結束。之後岳家軍兵分兩路,張憲、徐慶一路攻打隨州,岳飛則親率大軍主力直驅重鎮襄陽。
占據襄陽的,是岳家軍的老對手李成。他聽聞岳飛一日拿下郢州,嚇得倉皇逃竄,岳飛於十七日一路暢行,乘勝收回襄陽。但在隨州戰場上,知州王嵩躲在城中不敢出戰,張憲一軍連攻數日無功。
這時,牛皋自告奮勇,援助張憲,並許諾只帶三日口糧。誰知,三日之糧未盡,牛皋就與張憲等人合力攻下城頭,殺敵五千。岳家的大公子岳雲,一直跟隨張憲,也在軍中成為勇冠三軍的小將。作戰時,他揮舞著兩柄八十斤重的鐵錐槍,一路猛攻,第一個登上城頭,拔得頭功。
岳家軍一路攻來勢如破竹,震動劉豫。他連忙加派人手,聯合金兵一同防禦其它州縣。六月,李成得到增援,立即調集30萬大軍準備在新野與岳家軍決一死戰。岳家大將紛紛請戰,岳飛察看敵軍部署後,笑著說:「沒想到李成還是這麼愚昧。步兵利在險阻,騎兵利在平曠。李成如今布陣, 左設騎兵於江邊, 右列步兵於平地,就算有幾十萬大軍,又有何用?」
於是,岳飛舉鞭指揮,調派兵力:王貴率領步兵,在右側進攻李成騎兵;牛皋率騎兵,在左側進攻李成步兵。[5]兩員虎將領命,兩路夾攻,李成軍隊很快一敗塗地,再無力窺伺襄陽。劉豫聽聞敗報,急忙向金兵求助。一名金將會合李成,又拼湊出數萬人馬,駐紮在鄧州,嚴陣以待。
金、齊聯合拒宋的軍情傳至宋廷,高宗甚至起了退兵之心,囑咐岳飛「務在持重」,先保住已有戰果。但岳飛志在必得,立刻命王貴、張憲分兩路疾赴鄧州。七月十五日,他們在城外30裡與數萬聯軍激戰,殺得金將隻身逃竄,並俘虜將官二百多人,奪取戰馬、兵仗無數。
十七日,守城敵將高仲仍在負隅頑抗,一路所向披靡的岳家軍不顧槍林箭雨,繼續猛烈進攻。岳雲再次發揮將門虎子的風範,第二次率先登上城頭,助大軍順利攻克第四座城池,從此獲得「贏官人」的美名。
鄧州決戰的成功徹底扭轉戰局,讓收復其它兩郡變得輕而易舉。二十三日,岳飛發兵同時出擊,在同一天攻拔唐州和信陽軍。
除了神勇與智謀,岳飛還在這次北伐中體現出了大公無私、淡泊功名的德行。年輕的岳雲屢立戰功,岳飛僅僅上報兒子第一次的隨州戰功,其餘都隱瞞不報。這是因為他希望岳雲懂得戰爭中其他將士的辛勞,並能在戰場上接受更多的歷練。
另外,宋將劉光世原本奉旨援助岳飛,但在戰後第三日,他的部將酈瓊才率領五千人姍姍來遲。在上報軍功時,岳飛反而非常推重援軍的功勞。酈瓊既慚愧又感激,為岳飛體恤部將、不矜功勞的胸懷所打動。
從出征到收回六郡,岳飛以極少的兵力對抗兵力數倍於己方的金齊聯軍,前前後後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因此,他在32歲的壯年之齡,升任一方「節度使」,成為朝中第五位「建節」並且是最年輕的大將。而這次北伐之行,是南宋成立以來第一次正式出師,戰果輝煌的大捷,意義非凡。這一切,都歸功於南宋無雙的國士——岳飛。@*#(本系列未完,待續)
注釋:
[1]出自《建炎系年要錄》卷75:一日,宰執奏事朱勝非言:「襄陽上流,襟帶吳蜀。我若得之,則進可以蹙賊,退可以保境。」
[2]出自《宋史》卷360:上問:「岳飛可使否?」鼎曰:「知上流利害無如飛者。」
[3]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9:(先臣)乃謝使者曰:「為飛善辭丞相:岳飛可以義責,不可以利驅。襄陽之役,君事也,使訖事不授節,將坐視不為乎?拔一城而予一爵者,所以待眾人,而非所以待國士也。」
[4]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6。
[5]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6:先臣笑謂貴等曰:「止此賊屢敗吾手,吾意其更事頗多,必差練習,今其踈暗如故。夫步卒之利在阻險,騎兵之利在平曠;成乃左列騎兵於江岸,右列步卒於平地,雖言有眾十萬,何能為?」於是舉鞭指貴曰:「爾以長槍步卒,由成之右擊騎兵。」指皋曰:「爾以騎兵,由成之左擊步卒。」
點閱【千古神將岳飛傳】連載文章。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
岳飛矢志驅逐金兵,一雪靖康之恥,因而他一生四度北伐,歷時六年,完成一代名將精忠報國的使命。他的第一次北伐,始於紹興四年。
偽齊作亂 襄陽失陷
紹興三年(1133年)十月,襄漢失守。投靠偽齊政權的賊寇李成,在金兵的幫助下,占領襄陽六郡,也就是位於今天河南、湖北的鄧州、隨州、唐州、襄陽、郢州、信陽軍等地,相當於在南宋的長江防線劃出一個巨大的缺口,震驚宋廷。
襄陽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正如宰相朱勝非所說的「進可蹙賊,退可保境」[1]。果然偽齊的傀儡皇帝劉豫,意圖來年繼續南下,並且暗通洞庭湖賊寇楊麼合力攻宋。
內憂外患之際,岳飛因平寇之功,得到第二次朝見高宗的機會,並受到極高的禮遇。不僅有升官封賞,他更得到綉著高宗手書「精忠岳飛」的戰旗。岳飛的長子岳雲,一個未上戰場的15歲少年,也同樣得到恩賜。然而高官厚祿並非岳飛之志,在國家危殆之際,他提出收復襄陽、再滅楊麼的計策,並主動請纓,北上收復失地。
「知上流利害,無如飛者。」[2]岳飛卓越的軍事才能,讓他成為出征將帥的不二人選。不過岳家軍中,用於作戰的兵力僅有3萬5千人左右,偽齊那邊卻接近10萬人馬。此前,南宋未嘗主動與敵國交鋒,因而高宗君臣極為重視這第一次遠征。
因而,高宗正式任命岳飛為統帥,賞賜大量糧餉和援軍,並提前封賞岳飛保奏的張憲等三位岳家將。朱勝非還特意激勵岳飛,只要取勝,就能得到「節度使」的頭銜。岳飛的回覆卻浩氣凜然:「岳飛可以義責,不可以利驅。若是攻下一城就賞賜一爵,是對待普通人而非國士的做法。」[3]
大軍浩浩蕩蕩出征了,第一戰將進攻最南端的郢州。多年的夙願即將實現,岳飛的內心也如江水一樣澎湃激昂。船行至江心時,他對著將士們慷慨立誓:「飛不擒賊帥、復舊境,不涉此江!」[4]紹興四年五月初五,岳家軍兵臨郢州城下,迎戰的是有「萬人敵」之稱的荊超。
首度征戰 席捲諸城
開戰前,張憲奉命勸降無效,岳營中又傳來僅剩兩餐飯的緊急訊息。岳飛卻信心滿懷,說次日就可破賊。六日黎明,岳家軍和偽齊軍展開酷烈的激戰,岳飛親自在軍中指揮。誰知一塊大炮石忽然墜地,砸在面前,他卻紋絲不動,繼續鎮定督戰。這不正是人們稱頌的「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嗎?
主帥置生死於度外,將士自然奮勇出擊,很快登上城樓,擊敗敵軍。郢州之戰以岳家軍殺敵七千、荊超投崖身死結束。之後岳家軍兵分兩路,張憲、徐慶一路攻打隨州,岳飛則親率大軍主力直驅重鎮襄陽。
占據襄陽的,是岳家軍的老對手李成。他聽聞岳飛一日拿下郢州,嚇得倉皇逃竄,岳飛於十七日一路暢行,乘勝收回襄陽。但在隨州戰場上,知州王嵩躲在城中不敢出戰,張憲一軍連攻數日無功。
這時,牛皋自告奮勇,援助張憲,並許諾只帶三日口糧。誰知,三日之糧未盡,牛皋就與張憲等人合力攻下城頭,殺敵五千。岳家的大公子岳雲,一直跟隨張憲,也在軍中成為勇冠三軍的小將。作戰時,他揮舞著兩柄八十斤重的鐵錐槍,一路猛攻,第一個登上城頭,拔得頭功。
岳家軍一路攻來勢如破竹,震動劉豫。他連忙加派人手,聯合金兵一同防禦其它州縣。六月,李成得到增援,立即調集30萬大軍準備在新野與岳家軍決一死戰。岳家大將紛紛請戰,岳飛察看敵軍部署後,笑著說:「沒想到李成還是這麼愚昧。步兵利在險阻,騎兵利在平曠。李成如今布陣, 左設騎兵於江邊, 右列步兵於平地,就算有幾十萬大軍,又有何用?」
於是,岳飛舉鞭指揮,調派兵力:王貴率領步兵,在右側進攻李成騎兵;牛皋率騎兵,在左側進攻李成步兵。[5]兩員虎將領命,兩路夾攻,李成軍隊很快一敗塗地,再無力窺伺襄陽。劉豫聽聞敗報,急忙向金兵求助。一名金將會合李成,又拼湊出數萬人馬,駐紮在鄧州,嚴陣以待。
以寡擊眾 兩月功成
金、齊聯合拒宋的軍情傳至宋廷,高宗甚至起了退兵之心,囑咐岳飛「務在持重」,先保住已有戰果。但岳飛志在必得,立刻命王貴、張憲分兩路疾赴鄧州。七月十五日,他們在城外30裡與數萬聯軍激戰,殺得金將隻身逃竄,並俘虜將官二百多人,奪取戰馬、兵仗無數。
十七日,守城敵將高仲仍在負隅頑抗,一路所向披靡的岳家軍不顧槍林箭雨,繼續猛烈進攻。岳雲再次發揮將門虎子的風範,第二次率先登上城頭,助大軍順利攻克第四座城池,從此獲得「贏官人」的美名。
鄧州決戰的成功徹底扭轉戰局,讓收復其它兩郡變得輕而易舉。二十三日,岳飛發兵同時出擊,在同一天攻拔唐州和信陽軍。
除了神勇與智謀,岳飛還在這次北伐中體現出了大公無私、淡泊功名的德行。年輕的岳雲屢立戰功,岳飛僅僅上報兒子第一次的隨州戰功,其餘都隱瞞不報。這是因為他希望岳雲懂得戰爭中其他將士的辛勞,並能在戰場上接受更多的歷練。
另外,宋將劉光世原本奉旨援助岳飛,但在戰後第三日,他的部將酈瓊才率領五千人姍姍來遲。在上報軍功時,岳飛反而非常推重援軍的功勞。酈瓊既慚愧又感激,為岳飛體恤部將、不矜功勞的胸懷所打動。
從出征到收回六郡,岳飛以極少的兵力對抗兵力數倍於己方的金齊聯軍,前前後後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因此,他在32歲的壯年之齡,升任一方「節度使」,成為朝中第五位「建節」並且是最年輕的大將。而這次北伐之行,是南宋成立以來第一次正式出師,戰果輝煌的大捷,意義非凡。這一切,都歸功於南宋無雙的國士——岳飛。@*#(本系列未完,待續)
注釋:
[1]出自《建炎系年要錄》卷75:一日,宰執奏事朱勝非言:「襄陽上流,襟帶吳蜀。我若得之,則進可以蹙賊,退可以保境。」
[2]出自《宋史》卷360:上問:「岳飛可使否?」鼎曰:「知上流利害無如飛者。」
[3]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9:(先臣)乃謝使者曰:「為飛善辭丞相:岳飛可以義責,不可以利驅。襄陽之役,君事也,使訖事不授節,將坐視不為乎?拔一城而予一爵者,所以待眾人,而非所以待國士也。」
[4]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6。
[5]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6:先臣笑謂貴等曰:「止此賊屢敗吾手,吾意其更事頗多,必差練習,今其踈暗如故。夫步卒之利在阻險,騎兵之利在平曠;成乃左列騎兵於江岸,右列步卒於平地,雖言有眾十萬,何能為?」於是舉鞭指貴曰:「爾以長槍步卒,由成之右擊騎兵。」指皋曰:「爾以騎兵,由成之左擊步卒。」
點閱【千古神將岳飛傳】連載文章。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