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人的建築非常優美,多姿多彩。我每天都去大街小巷溜達,看那些建築。尼泊爾四季如春,常年適合室外活動,所以那些房子的陽台特別大。
後來與傳教士聊天,得知這些房子的主人,很多都是從英軍退伍的廓爾喀武士。
廓爾喀軍團在大英帝國最輝煌時,開始隨著英軍在世界各地駐紮,最多時規模超過二十萬,200年來累積應該有百萬之眾。優厚的薪水待遇,使生性簡樸的尼泊爾人積攢了很多錢。他們退伍返鄉後往往會蓋一棟可讓後代數百年享用的精美建築。
大英帝國曾經管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陸地,廓爾喀軍人駐紮的地方不同,他們欣賞的、繪製的建築格式也是各種各樣。這些建築承載著各種不同的文化、歷史,給尼泊爾又增添了一筆巨大的人文與物質財富。我曾經住了兩個月的小小的博克拉濱湖區,簡直如同人類建築博物館,千姿百態。
與尼泊爾建築相比,中共國建築整體上像籠子與盒子的組合,慘不忍睹。我曾經觀察過至少五十個中國城市和更多數目鄉村的建築,從南方到北方,從東部到西部,幾乎都大同小異,既沒有獨特的風格,也沒有人文情致,更像是共產黨馴化中國人的牲口棚,毫無美感,毫無想像力,令人悲哀。
因為尼泊爾人的建築,設計費用占建築費用的7%左右。所以尼泊爾養著一群可比歐美同行的建築設計師。
而中國的建築,99%以上都是相互抄襲。民間幾乎沒有人肯付設計費,都是包工頭帶來幾張圖紙敷衍了事,房主胡亂選擇一下就開工了,所以極為雷同,毫無新意。
我見過大量北方市郊或農村的民間小樓,有的相當大,有三層,但是樓裡居然沒有衛生間,沒有自來水,沒有下水道。生活也太不方便了,簡直無法理解。
中國官方與大公司建築,設計費用本來就比例很低,大部分又被貪污,所以也沒有什麼有獨特的設計。幾乎都是簡單抄襲西方建築式樣。
我有個清華校友在深圳經營一家大型建築設計公司,他悲哀地告訴我,過去二十年來,中國的建築設計費用不僅毫無增長,甚至還下跌。因為人們只想更便宜,直接抄襲建築公司已經建設過的房子,甚至不願意付一點兒錢給專業設計公司抄襲歐美建築的操勞費用!
蚌埠沃爾瑪商城,本來是深圳一家大型投資公司投入近10億建設,設計費用僅僅預算了2000萬。後來董事長因為貪污這筆錢而鋃鐺入獄,人們才得知,他居然索要回扣1800萬,建築設計公司只得200萬。結果非常糟糕,幾年後商城就崩潰了,遺下後患無窮。
因為那是鬧市區黃金地段,本來可以設計成兩棟30層以上建築,建成當地最大的商城兼辦公、住宅。居然被敷衍了事的建築師和董事會搞成一半面積闢為廣場,另一半被設計成三層建築。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後來與傳教士聊天,得知這些房子的主人,很多都是從英軍退伍的廓爾喀武士。
廓爾喀軍團在大英帝國最輝煌時,開始隨著英軍在世界各地駐紮,最多時規模超過二十萬,200年來累積應該有百萬之眾。優厚的薪水待遇,使生性簡樸的尼泊爾人積攢了很多錢。他們退伍返鄉後往往會蓋一棟可讓後代數百年享用的精美建築。
大英帝國曾經管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陸地,廓爾喀軍人駐紮的地方不同,他們欣賞的、繪製的建築格式也是各種各樣。這些建築承載著各種不同的文化、歷史,給尼泊爾又增添了一筆巨大的人文與物質財富。我曾經住了兩個月的小小的博克拉濱湖區,簡直如同人類建築博物館,千姿百態。
與尼泊爾建築相比,中共國建築整體上像籠子與盒子的組合,慘不忍睹。我曾經觀察過至少五十個中國城市和更多數目鄉村的建築,從南方到北方,從東部到西部,幾乎都大同小異,既沒有獨特的風格,也沒有人文情致,更像是共產黨馴化中國人的牲口棚,毫無美感,毫無想像力,令人悲哀。
因為尼泊爾人的建築,設計費用占建築費用的7%左右。所以尼泊爾養著一群可比歐美同行的建築設計師。
而中國的建築,99%以上都是相互抄襲。民間幾乎沒有人肯付設計費,都是包工頭帶來幾張圖紙敷衍了事,房主胡亂選擇一下就開工了,所以極為雷同,毫無新意。
我見過大量北方市郊或農村的民間小樓,有的相當大,有三層,但是樓裡居然沒有衛生間,沒有自來水,沒有下水道。生活也太不方便了,簡直無法理解。
中國官方與大公司建築,設計費用本來就比例很低,大部分又被貪污,所以也沒有什麼有獨特的設計。幾乎都是簡單抄襲西方建築式樣。
我有個清華校友在深圳經營一家大型建築設計公司,他悲哀地告訴我,過去二十年來,中國的建築設計費用不僅毫無增長,甚至還下跌。因為人們只想更便宜,直接抄襲建築公司已經建設過的房子,甚至不願意付一點兒錢給專業設計公司抄襲歐美建築的操勞費用!
蚌埠沃爾瑪商城,本來是深圳一家大型投資公司投入近10億建設,設計費用僅僅預算了2000萬。後來董事長因為貪污這筆錢而鋃鐺入獄,人們才得知,他居然索要回扣1800萬,建築設計公司只得200萬。結果非常糟糕,幾年後商城就崩潰了,遺下後患無窮。
因為那是鬧市區黃金地段,本來可以設計成兩棟30層以上建築,建成當地最大的商城兼辦公、住宅。居然被敷衍了事的建築師和董事會搞成一半面積闢為廣場,另一半被設計成三層建築。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