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被抓掀波瀾 華為神祕面紗被撕開

2018年12月07日爭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2月07日訊】應美國請求,加拿大政府抓捕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之後。一些美國國會議員撕開了華為的神祕面紗,抨擊華為長期以來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必須追究責任。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記者6日在推特上留言說,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受訪時透露,他事先就從美國司法部收到消息,孟晚舟將被逮捕。
不過,他表示不確定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是否事先知情,因為當天剛好是他和習近平在阿根廷G20峰會後舉行晚宴的日子。
對於孟晚舟面對美國司法制度的審判,博爾頓表示,中國科技巨頭華為與伊朗的商業往來,及竊取知識產權等問題,早已引起美國政府注意。
加拿大司法部5日稱,華為公司財務總監、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令,12月1日在溫哥華被捕,7日舉行保釋聽證。美國正在尋求將她引渡回美國受審。
加拿大司法部發言人說,因孟晚舟申請的「禁止報導令」有效,當局此刻無法提供更多詳情。
孟晚舟被捕的消息傳出後,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盧比奧(Marco Rubio)和薩斯(Ben Sasse) 紛紛對此表示贊成,並敦促「立即」將孟引渡美國。
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魯比奧6日發表聲明說,華為與中共政府和共產黨有直接聯繫,長期以來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我繼續強烈敦促加拿大,重新考慮把華為納入其5G開發、引進和維護的任何層面的做法。」
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克魯茲6日也在推特(Twitter)上發表系列推文說:「華為是蒙上一層電信公司薄薄面紗的中共間諜機構,它的監視網路跨越全球,它的客戶是諸如伊朗、敘利亞、朝鮮和古巴這樣的流氓政權。」
他還說,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我們的盟國加拿大必須保持堅定,並把她引渡美國,她在美國面對的將是中國所沒有的:公平、公正的司法系統。」
維吉尼亞州的聯邦民主黨參議員沃納在推特上說,「一段時間以來,很明顯的是,華為與中興一樣對我們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如今我們又知道,華為與中興一樣,違反了美國的制裁法律。」
他說,川普政府在中興案中沒有全面追責,希望這次能夠全面追究華為責任。這起案件「提醒我們需要嚴肅看待與華為這樣的公司做生意,並允許他們進入我們的市場的風險」。
沃納也呼籲盟國加拿大重新考慮把華為納入其5G基礎設施任何層面的做法。他說:「有大量證據表示,沒有一家中國大公司是獨立於中國政府和共產黨的。」
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薩斯6日也發表聲明說:中共正在創造性地破壞美國國家安全利益,美國和盟國不能坐視不管。中共的侵略有時明顯由政府贊助的,有時通過很多北京所謂的「私營」部門實體來轉手進行,這些實體與中國共產黨是同床伴侶。
孟晚舟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長女,隨母姓氏。華為官網顯示,孟晚舟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碩士學歷,1993年加入華為,歷任公司國際會計部總監、華為香港公司首席財務官、賬務管理部總裁。現任副董事長,是華為的接班人。
美國官員多年以來,一直懷疑華為有中共政府或軍方的背景,認為華為會在中共當局強壓下,在其世界各地銷售的硬體中植入監聽裝置或干擾通訊等。

華為與伊朗非法往來且滲透美國校園

根據路透社2013年報導,位於香港的Skycom Tech Co公司,曾經試圖向伊朗最大手機運營商出售惠普的設備,至少有13頁的Skycom提議書標有「華為機密」字樣,並帶有華為公司Logo。這些設備都是屬於禁運範圍內,而該公司的董事是孟晚舟。
《華爾街日報》披露,美國早在2016年就開始調查華為是否涉嫌違規向伊朗出口通信設備,不過一直沒有公布過相關調查的結果。
華為公司於1987年在中國深圳成立,自2012年以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也生產消費類電子產品,今年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製造商,僅次於三星電子。
華為公司的產品從智能手機、到路由器、交換機、基站等等,目前全世界145個國家及500個電訊運營商使用華為產品。
華為從未上市,管理架構相當神祕,被指長期幫助中共監視中國民眾。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曾是中共軍隊團職幹部;剛剛卸任的董事長孫亞芳,加入華為之前,曾長期在中共國安部任職。
華為除與伊朗非法往來外,其創新研究計劃也是觸怒美國的另一關鍵原因。
美國國會議員曾要求美國行政當局調查「華為創新研究計劃」(HIRP)。根據「華為創新研究計劃」官網顯示,該計劃為在通信技術、電腦科學、工程和相關領域進行創新研究的領先大學和研究機構提供資金。
今年6月,由參議員盧比奧和眾議員班克斯牽頭的26名美國兩黨議員聯名致函美國教育部長戴弗斯(Betsy DeVos),要求其調查華為與美國50多所大學在技術領域的合作關係,以防止美國研究、技術遭到竊取。
公開資料,「華為創新研究計劃」覆蓋20多個國家300多所大學,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斯坦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耶魯大學、密歇根大學、馬裡蘭大學,及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等。
(記者李韻報導/責任編輯: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