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1月08日訊】作為世界頭號通信設備製造商的中國華為公司,一直因為模糊不清的身份與政府背景而飽受爭議。美國議員指控華為是披着電信企業面紗的中共間諜機構,而越來越多的證據也顯示,華為被美國列為重大的國安威脅並非是安全部門杯弓蛇影的結果。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是,翻查華為最初「崛起」的歷史,會發現盜竊及複製思科、IBM等美國大公司的技術和管理模式,才是華為能夠建造如此龐大商業帝國的最重要助推器。
1. 盜竊思科技術起家
1987年,剛剛從中共軍隊退伍的任正非在深圳創辦了華為公司,憑藉其岳父、時任四川省副省長孟東波的勢力,以及來自中共國安部的支持,在中共西南軍區取得程控交換機市場,奠定了華為「電信帝國」的基礎。從2000年起,華為全程參與了中共「防火牆」和金盾工程的打造過程。伴隨着這一龐大互聯網監控工程的推進,華為也逐步占據全國市場,成長為中國第一大電信企業。
華為在中國市場大舉擴張的過程中,也逐步地將其外國競爭對手排擠出中國,其中包括美國電信巨頭思科。
諸多證據(註1,2,3)顯示,思科當年也曾助紂為虐,與華為一起與中共官方合作,協助設計和完善金盾工程,幫助中共監控打壓中國民眾,重點是法輪功學員。2011年,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人權法律基金會」(Human Rights Law Foundation)曾代表十一名中國公民,將思科告上法庭,指控其助紂為虐,為中共量身定做打造產品,監控法輪功學員。
儘管如此,思科並未得到他們想像中的龐大的中國市場。在思科與華為合作過程中,華為依賴中共政府的支持,用隱蔽的手段盜竊並複製了思科的技術和設備,而最終的結果,是思科拱手讓出了中國電信市場的壟斷地位。
2002年,思科在全球數據通信領域市場占有率達70%,也占據着中國路由器和交換機市場的最大份額。而當時,華為也在這一領域迅速「崛起」,成為思科在中國的最大競爭對手。
就在這一年,華為總裁任正非提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太平洋」,成立了華為美國公司,開始進軍美國。當年6月,華為在美國亞特蘭大的電信設備展上首次亮相,其展示的數據產品,性能與思科產品相當,但價格卻比其低20%到50%。依靠價格優勢,華為搶奪了思科在美國的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
當時華為在美國主流媒體上刊登的廣告,其背景圖案就是舊金山的金門大橋,而思科公司的標誌也是金門大橋。華為的廣告詞說得更為直白:「它們(華為和思科產品)惟一的不同就是價格」。
事實上也卻是如此。思科發現,華為推出的路由器交換機,幾乎完全照抄了思科的技術。
2003年1月23日,思科在美國德州正式起訴華為及其美國分公司,指控其非法複製和盜用思科的IOS軟件,包括源代碼,抄襲思科文檔和其他受版權保護的材料,並侵犯思科專利。
思科方面稱,華為非法複製了思科IOS源代碼,並將該技術納入華為Quidway路由器和交換機的操作系統中,甚至其中許多文本字符串、文件名、甚至編程錯誤都與思科IOS源代碼完全相同。華為抄襲的代碼中,還包括一些思科並未在完成的產品上運用的測試代碼。
圖為華為Quidway路由器示意圖。(網絡圖片)
思科還指控,華為大量複製思科受版權保護的技術文檔,華為Quidway路由器和交換機的用戶手冊甚至整段整段地照抄思科用戶手冊的全部內容。
此外,思科指責華為違法複製了思科的CLI命令行界面和相應的屏幕顯示。CLI屬於思科的發明,用來進行路由器的管理和監控,直到今天仍在業界廣為運用。
最後,思科指控華為的Quidway路由器和交換機,侵犯至少五項與專有路由協議相關的思科專利,其中一項「增強內部網關路由協議」屬於思科路由器專用協議。
當年3月,華為一名前員工向法庭作證,華為路由器和思科路由器連「程序上的瑕疵」都相同。
思科同華為的訴訟為時一年多時間。訴訟開始不久,華為就宣布撤回涉嫌侵權的Quidway路由器。2003年6月7日,美國聯邦法院發佈初步禁止令,判決華為停止使用有爭議的路由器軟件源代碼、操作界面以及在線用戶手冊。
華為始終否認侵權,但在法庭答辯詞中也承認,其路由器VRP軟件中「可能包含極少量」思科公司的源代碼。華為辯稱,一名華為員工1999年從一名到華為申請工作的中國人手中獲得了思科程序代碼,並將該代碼「合併」到他正在處理的工作中,但當時「並不知道」這些代碼受版權保護。
這起訴訟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此之後,許多美國公司為防備中國人盜竊技術,其中國分公司對僱傭的中國程序員百般防範,在美國的華人工程師也被迅速邊緣化。
2004年7月28日,思科和華為達成和解協議,法院據此終止了訴訟。思科方面稱,華為承諾停止銷售訴訟中涉及的產品,同意修改其命令行界面、用戶手冊,以及刪除有爭議的源代碼。思科也答應不再就此事提起訴訟。
由於雙方和解協議保密,外界無法獲知更多細節,包括是否存在經濟賠償等。但法院公開的文件規定,各方的律師費用、訴訟費用及相關其他費用都自行承擔。
其間,思科還曾兩次要求延遲訴訟。據英國《金融時報》2003年3月14日報導,思科拒絕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就華為涉嫌盜竊其商業機密展開刑事調查。
對於思科為何最終在全勝的勢態下選擇和解,業界人士認為,當時思科還想保住中國市場,因此不得不在中共官方壓力下妥協。
不過,思科的退讓並沒有換來華為的手軟。華為毫不留情繼續加緊排擠思科,爭奪分銷商和市場份額。由於華為背後有中共政府提供強大財力支持,思科也在與華為的價格競爭中落入劣勢,淨利潤逐年下降。儘管華為一直否認自己與政府的關係,但華為自己發布的2012年年報中,曾經主動公布過接受政府補助的事實,當年的補貼金額高達7.5億元人民幣。
思科放棄對華為的訴訟,並沒有換來華為手軟。(網絡圖片)
2011年,思科開始大量裁員,股價下跌。而華為則逐步取代思科,占據了中國路由器市場最大份額,並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
截至2011年,思科仍在中國佔據優勢地位,當時中國市場為思科提供3%-4%的全球收入和30%的全球利潤[註13]。但在2013年捲入「棱鏡門」之後,思科等國外品牌在中共政府採購中被邊緣化。華為等國產品牌則趁機大舉搶奪中國市場份額。
根據Sanford Bernstein公司2015年下半年公布的數據,「思科在中國路由器市場的份額自2014年初以來減少了一半,而華為則從40%左右大幅躍升至70%,而且還在不斷增長。」
2014年2月7日,陸媒前瞻網引述華為內部消息稱,華為總裁任正非「已經對內發布全面戰爭動員,全球絞殺思科。」
2. 中共「彎道超車」的踐行者
如今,強制轉移技術已成為美中貿易戰中美方關注的重點之一。事實上,「以市場換技術」是中共前黨魁鄧小平在所謂「改革開放」之初就定下的策略。其操作流程是,首先用中國市場引來外國高科技產業,並通過威逼利誘不擇手段地獲取其尖端技術,再利用奪取的技術培植中國企業,然後將外國企業排擠出中國,並逐步進軍海外,尋求最終壟斷全球市場。
而中共培植的中國公司擊垮外國同行的「殺手鐧」,包括在中國實施的中共「官僚手段」,以及政府巨額補貼支撐下的對外低價傾銷。
2013年1月,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KarelDeGucht)曾表示,歐盟已經掌握了華為和中興接受中共政府大量補貼、對歐盟低價傾銷設備的確鑿證據,要求華為和中興向歐盟供應商讓出30%的電信市場份額,以換取歐盟放棄對其展開反補貼調查。
這套操作流程,就是中共所謂「彎道超車」的手段之一。華為和思科之爭,就是這種策略的一個縮影。這也是華為當初敢於明目張膽盜竊思科技術的底氣來源。
華為借「彎道超車」起家,遭其盜竊技術的美國公司,當然不只思科一家。早在2000年,華為與美國企業開始合作之初,美國企業就發生重要數據線被盜的事件,還引發了多起訴訟案。
2003年,思科控告華為竊取其路由器程序代碼,是最早引起關注的案例。其後,2004年6月的芝加哥超級電信展(SuperComm)上,一名華為員工因為拍攝競爭對手富士通產品的內部電路板而被捕。
2010年7月,摩托羅拉(Motorola)控告華為過去十年與摩托羅拉離職員工共謀,竊取摩托羅拉手機網絡設備等商業機密。
隨着更多類似案例的出現,美國政府開始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及其周邊親信實施祕密調查和監視。美國調查報告顯示,華為和中共軍方關係密切,還和中共國安部關聯緊密,華為首任董事長孫亞芳就是在國安部安排下加入華為。這也是美國政府將華為列為國安威脅的最初起因。
今年1月6日,《大紀元》發表署名王尚一的文章總結,華為的基本運營模式可以總結為:華為 = 血汗工廠(低利潤率) + 中共體制敢死隊(為中共偷搶技術瘋狂擴張) + 龐氏騙局(內部虛擬股份)。
文章說,中共早期主要執行「進口替代」的戰略。華為作為其中代表,通過抄襲和盜版侵權,主要仿製思科的產品。華為隨後降低電話交換機價格,擠走思科,幫助體制實現「進口替代」,節約大量外匯,並讓中共體制官員分肥。
文章又指,華為所代表的「進口替代」,是中國IT行業起家和發展的基礎。當時,中共積極支持中國IT業對西方IT業巨頭的盜版複製,然後將國際IT巨頭擠出中國市場,讓中國本土IT業占據統治地位,成功實現局域網。新浪、網易和搜狐等門戶網站,百度、淘寶、騰訊和微信、新浪博客和微博、各網絡遊戲網站等網絡企業,均是以此方式建立和發展。
在完成「進口替代」後,華為又利用血汗工廠產品對外傾銷,並在發達國家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收購和偷盜,試圖替中共壟斷全球市場。
前加拿大北電網絡公司(Nortel Networks),可能是被華為擠跨的另一個典型例子。北電一度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但2001年後業績持續下滑,於2009年申請破產。
圖為渥太華前北電園區。(梁耀/大紀元)
2012年3月,《大紀元》引述《華爾街日報》和《金融郵報》報導稱,前北電高級系統安全顧問希爾茲(Brian Shields)透露,北電在倒閉前曾遭中國黑客入侵長達10年之久,他確信此事與華為有關。
希爾茲表示,早在2008年時,他就在北電CEO麥克•扎菲羅夫斯基(Mike Zafirovski)的電腦上發現專業黑客入侵的痕跡,並通過專家追蹤到了來自北京的黑客的大量個人信息,以及這些黑客入侵北電系統後長期監視和蒐集情報的各種間諜活動。
希爾茲披露,在北電倒閉前,其網絡系統已被深度感染。他認為,這不是一般黑客所為,而是類似政府支持的活動。
他和專家還發現,這些黑客是中國某理工院校的畢業生,他們一度嚴重欠債,但在北電倒閉的2009年,似乎獲得了「他們意想不到的大筆金錢」。
報導指,北電開始由輝煌走向衰敗的2000年,也正是華為在全球迅速「崛起」的一年。北電破產後,許多前北電的客戶,包括加拿大最大的電信公司BCE公司,開始轉用華為的產品。
希爾茲確信,中共政府以華為公司的名義參與了對北電的黑客攻擊。
3. 複製IBM管理模式
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BM)是美國一家著名的跨國科技公司及諮詢公司,為全球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業務服務、系統和技術、軟件、全球融資和研發。在華為從一家「中國小作坊」向跨國公司演變的過程中,IBM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3年11月25日,任正非在巴黎對《世界報》記者表示,「我們的老師主要是IBM。」(網絡圖片)
1998年8月,華為開始與IBM合作「IT策略與規劃」的諮詢項目。當時華為正面臨由電信設備製造商向電信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提供商轉型,而為企業提供IT整體解決方案的諮詢服務,也是IBM時任總裁郭士納看重的收入增長點。華為總裁任正非決定投入20億人民幣,全盤複製IBM的管理體系。
雙方簽署的諮詢項目,包括華為未來3~5年向跨國企業轉型所需的IPD(集成產品開發)、ISC(集成供應鏈)、IT系統重整、財務四統一等8個管理項目。
據多家陸媒介紹,IBM先後向華為派出多達300名顧問,都是在IBM作過研發項目的資深經理,手把手地向華為的項目經理傳授管理經驗。
在項目落地階段,IBM為華為提供全程輔導。每個重要項目均派駐一個顧問團隊,其它一般項目也都派出常駐顧問,隨時解決華為遇到的問題。
2003年至2005年,亦即華為和IBM合作項目實施5年之後,華為開始躋身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的主要提供商之一。
其中,IBM向華為傳授的管理模式中,包括其多年總結並行之有效的產品開發模式——集成產品開發(IPD)。華為引進IPD後,取得了巨大成功,極大地降低了產品研發費用,縮短了產品上市時間,提升了產品質量,並最終提高了產品的盈利能力。
2012年10月10日,網易財經引述《華爾街日報》報導稱,華為負責美國市場的高級副總裁丁少華表示,IBM對華為的成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IBM,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華為。
而IBM拒絕詳細說明與華為的關係,只說IBM曾為世界成千上萬的客戶提供過諮詢服務。
報導引述華為高管說法和公開文件指,IBM向華為傳授了西方管理技術,並將自己的技術與華為的產品打包,幫助華為從本土角色成長為國際化企業巨頭。IBM的諮詢師從1990年代起就跟華為合作,目前仍繼續在後者的重要行動中為它提供幫助。
2000年9月,兩家公司公布了聯合開發網絡設備的計劃,以加快華為高性能網絡通訊系統的推出。根據協議,IBM為華為的路由器和光纖傳輸系統提供電腦芯片和其它成熟的技術。
2010年,華為稱正與IBM和埃森哲合作,聯手設計一個為電信提供商管理網絡的外包業務流程。2011年,IBM為華為向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拓展提供諮詢,該業務約占華為當年收入的五分之一。2012年2月,華為宣布與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在中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西班牙電信運營商Telefonica SA前高管希利(Trevor Healy)說,華為利用西方公司的現代管理技術,將美國政府置於一個尷尬的處境之中。
在美國政府不斷強調華為威脅的背景下,日前又傳出美國微軟公司與華為合作的消息。
今年9月5日,台灣鉅亨網引述外媒 The Information 報導稱,知情人士透露,微軟正在與華為商討合作事宜,考慮在中國的數據中心使用華為的 AI芯片。該消息令AI芯片龍頭英偉達(Nvidia)的股價走跌1.86%。
不過,據《IT之家》10月10日消息,在當日的華為全鏈接2018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否認與微軟有芯片合作。他表示,華為與微軟是有接觸,但微軟的中國數據中心並沒有使用華為的AI芯片,因為華為並不單獨銷售芯片。
4. 替中共獲取美國情報
在借助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發展壯大之後,華為不但幫助中共監控鎮壓本國民眾,還利用輸出的電信設備和技術在海外從事間諜活動,反過來將矛頭指向美國和其盟國的政府情報與先進技術。近年來,華為出口的路由器和手機等設備,多次被揭帶有各種軟件後門或間諜芯片,用來收集個人用戶甚至政府部門、科技公司的信息。
被指威脅國家安全,華為在海外的5G推廣遭遇多國抵制。(新唐人視頻截圖)
去年,美國和多個盟友已經明令禁止政府部門使用華為設備,並在未來5G網絡建設中排除華為技術和設備。
十幾年來,隨着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深度調查,其中共軍方和國安背景已經廣為人知。日前,又曝出華為和中興通過日本公司替中共軍方獲取美軍敏感技術的內幕。
去年12月,英文《大紀元》獨家報導,一名美國軍方情報官員透露,五角大樓委託在北卡羅萊納州的日本公司住友電工光波公司開發下一代光纖電纜。住友公司在完成開發後,開始向私營公司出售技術,包括通過其北京辦事處,將這項技術出售給華為和中興。之後不久,中共軍隊就獲得了這項技術。
高速傳輸大量信息的光纖技術屬於一種「雙重用途」技術,即可用民間和軍事領域。對於軍隊來說,光纖可以在船舶、噴氣式飛機和其它系統中傳輸大量數據,實戰中的勝敗取決於這些系統的速度。
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高級研究員理乍得•費捨爾(Richard Fisher)表示,「華為和中興通訊是受中共統治的爪牙,我們應該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對抗它們。」
註:
1. 金盾工程迫害中國人 高科技巨頭助紂為虐(記者栗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