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9年01月24日訊】(15)要多賴有多賴
第一次,老猴子們勸孫悟空去買兵器,孫悟空沒有買,而是直接搶。第二次,老猴子們看大王如此豪邁的氣魄,不再動員悟空去買了,那太客氣了,它們獻策大王去找老龍王要。你瞧瞧,想當初孫悟空的一念差,帶壞了一窩的猴子們。而結果呢,孫悟空到了龍王那裡,更進一步,死皮賴臉地要,要不到就發狠話威脅。
這個時候的悟空,之所以敢於對龍王們這樣的敲榨勒索,在於他非常清楚,龍王們無論如何都不會跟他鬧矛盾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所以他才敢於這麼的有恃無恐。
且看孫悟空如何耍賴。
孫悟空跳至橋頭,使一個閉水法,鑽入波中就到了東海海底。遇見了巡海的夜叉。夜叉不認識猴王,也不知道哪裡蹦出來的一隻猴子,當然了,海底下見不到猴子這種奇怪的生物。但是猴子可知道怎麼應付夜叉。猴子知道夜叉是個沒甚見識、也不甚聰明的,於是就扯大皮唬人、套近乎迷糊人:「吾乃花果山天生聖人孫悟空,是你老龍王的緊鄰,為何不識?」猴王這話很討巧,一他是值得尊敬聖人、不是值得大驚小怪的怪物,讓夜叉崇拜自己、而不是鄙視自己。二他是夜叉的老大的老大的老大——東海的最高權力擁有者龍王的鄰居,讓夜叉不敢追究他這個聖人的底細,堵住夜叉會刨根問底的嘴。三他一通牛皮之後,馬上反問夜叉為什麼不認識自己,讓夜叉陷入自己的糾結。你看這個猴王,一張嘴就是一個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市儈形像。
可憐的夜叉,頓時給孫悟空唬了心智,急翹翹地回水晶宮去報告去了。龍王一聽,估計也懵了,應該想不起來什麼時候冒出來一個這麼樣的神仙鄰居。但是既然是想不起來的神仙,又是沒打過照面的鄰居,總應該見見吧,人家都跑到門口來了。龍王、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出宮迎接。嘖嘖,一群老實人,就這樣輕易的被悟空這個潑皮給耍了。
見到龍王的面,直到進宮了,坐下了,人家的茶水兒也喝過了,人家實在是不知道他到底是哪路神仙。這時候,悟空不知道,神仙有著龐大的體系,不是說想冒充就能冒充的,他還沒見過世面哩。可是老龍王知道呀,人家是正牌的神仙。之前龍王聽都沒聽說過他這個神仙,必須得問一下他:「上仙幾時得道,授何仙術?」悟空這才作出一番自我介紹:「我自生身之後,出家修行,得一個無生無滅之體。」人家問的都是核心關鍵問題,悟空回答的都是雲山霧罩的宏觀概論。
悟空估計被問得心情緊張了,怕人家問多了他吃不消,於是趕緊話不停嘴地緊跟著就張口索要「多餘神器」,為什麼要找龍王索要呢,因為他就是衝著龍王的富有來的,「久聞賢鄰享樂瑤宮貝闕」,不是有錢人我還不來敲詐你呢。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龍王一聽悟空說得「久聞」、「享樂」,心裡就慌了,馬上就明白今天這是遇見刺兒頭一個,悟空這麼說,分明是透露著、散發著毫不掩飾的不平衡心理呀,這分明就是因為妒忌才來的呀。龍王合計,就算沒有東西給他,也要讓他拿走點東西才行了,因為這猴頭已經先行下了定論「必有多餘神器」。
大捍刀、九股叉、方天戟,人家把一個又一個的重武器給他拿上來,孫悟空就是不要。九股叉三千六百斤重、方天戟七千二百斤重、就這孫悟空還嫌棄輕。
一來,通過掂量武器的重量,龍王也看出來了這個渾球的確是個有道行的渾球。武器越重,說明孫悟空身體細胞成分的密度越大,層次越高,你可能不明白,龍王是明白的。二來,也是這些武器跟孫悟空無緣。悟空來的地方就跟這些武器不沾邊。不是一個體系的。
要說武器,人家龍宮裡再沒有比這根方天畫戟更沉重的了。但是孫悟空依然不依不饒的,既然來了,就沒打算空著手回去,計劃中也不存在「要不到滿意武器」的這一條。於是孫悟空還假惺惺地說打算付錢購買:「若有可意的,一一奉價。」他以為龍王跟世上那些商賈一樣、是想坐地起價、囤積居奇、想要高價錢呢。但是人家確實沒有了!
估計是悟空一聽龍王說:「委的再無。」馬上就惡向膽邊生,就要跟人家翻臉。一看這架勢不對勁兒,一直跟在龍王後面的家眷們立碼兒知道緊要關頭到了,於是急中生智,趕緊出來緩解氣氛。龍婆、龍女道:「大王,觀看此聖,決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豔豔,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
你瞧,你瞧,你瞧人家龍婆龍女是真正的神仙,悟性真是好得不得了。人家會觀天意、會察地情。如果是修道之人,應該知道,這就是會體察天地之變,那種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的變化。周遭的環境、人和事,出現的任何異常的變化,修道人都會體察到裡面是興妖作怪,還是天意安排。明明白白面前來了一個孫潑猴,龍婆龍女看他這般的死皮賴臉的就是不肯走,人家沒有跟孫悟空一般見識,而是聯想到了定海神針最近的不尋常瑞氣升騰,可能跟這個孫悟空有先天的關係。
孫悟空怎麼會跟這根定海神針有先天關聯呢?他的出生地花果山,「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如果說孫悟空的元神是身體的大地之根,那這根金箍棒就是他心海的定海針。現在的孫悟空,是典型的心海未定、波濤洶湧;加上他的魔性之火已經凶焰萬張,恰正是祖師說過的水火未濟。前面滅了一個混世魔王,但是未來的路,還遠著呢。(待續)
點閱【西遊漫注】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