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9年04月21日訊】目前正在臺灣熱播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內容主要探討社會議題與人性議題,在中國意外爆紅,不少中國網友透過各種途徑同步追劇。網友感嘆,我們講同樣的語言,面臨同性質的社會議題,臺灣可以探討但中國卻不能。「希望台灣保持文化上的獨立性」。
「我們都是好人,不知道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老天爺到底要我們學什麼?」
由臺灣公視推出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故事主要描述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後,社會大眾如何看待這場悲劇的不同角度。
在暗黑的戲院,槍聲響起,一名持槍者隨機槍殺了將近10條人命,撕碎了無數幸福的家庭。隨後的劇情以這名持槍者作為核心人物,慢慢帶出他的家庭和被害人家屬,以及媒體和律師等不同人物在這起案件裡的立場。
3月24號首播就創下了收視佳績的戲劇,開啟大眾對社會議題的關注。目前這部電視劇並沒有在大陸上映,但卻意外爆紅。中國網友透過各種途徑同步追劇,在「豆瓣」網上獲得9.4分的高評價,創下今年華語戲劇最高分。
大陸資深媒體人 宇明:「前幾年,韓國拍過一部電影叫『與神同行』,那裡面講的其實都是中國文化,陰間、閻王、善惡、道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東西完全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內涵,但是韓國人把它拍出來的時候,很多中國人很震驚,很震撼。因為中共不會讓你拍這些東西,所以我覺得這些可以在中國火紅也是必然的。」
廣州媒體人李思磐接受臺灣《聯合報》採訪時表示,這個現象可能與中國在過去1年,發生了多起無差別殺人事件有關。她表示,「新聞」在中國正在式微,即便是在社交媒體上討論公共議題的空間也越來越窄,臺灣公共電視這齣戲在中國引起民眾關注,某個層面發揮了替代性公共論壇的作用。
旅美時事評論員邢天行表示,這部電視劇能夠引起大陸觀眾的共鳴,主要因為是它所涉及的問題,也是大陸民眾所關注的問題。
旅美時事評論員 邢天行:「臺灣的文化,是比較自由的一個文化氛圍,它的創作者可以去追問這個社會問題,在探討問題當中,它所涉及抨擊的層面,當局也不會因為這個去搞一言堂,去治罪。可是這一點在中國大陸來講,幾乎現在是不可能得到的。也是大陸已經被劃死了,你的文學作品要展現中共所謂的正面那方面,其實也就是說,要為中共歌功頌德的。」
大陸資深媒體人宇明認為,因為在中國大陸幾乎看不到探討人性議題的電視劇了。
宇明:「中國的影視劇的審核制度,基本上就被扼殺了中國影視創作人的空間,所以大家都沒辦法,大家為了生存,只能創造那些共產黨喜歡的題材。」
宇明表示,中國影視節目在中共的審核制度下,現在連宮廷劇都被拒了,現有的幾乎都是抗日劇或者歌頌共產黨的題材。
宇明:「我估計很多中國創作的人都有這種困惑,我們到底還能拍什麼?那相比之下,臺灣是一個自由的空間,它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同時它又接受了西方的普世價值,然後它在思想上又很自由,那這給創造者一個很大的空間,我覺得這是很寶貴的。」
由於這部電視劇觸及到許多敏感議題,不少中國網友直呼「跪著看完」,第一集就引出不少話題,包括現實題材、嚴肅話題、法律道德的拉扯、人性的親密疏離、善惡的爭辯、新聞理想的偏離。網友說,「希望臺灣保持文化上的獨立性」。
也有不少中國網友表示,「我們講同樣的國語,我們面臨同質的社會議題,但我們不敢拍,也拍不出如此撥開鮮血淋漓的現實的劇集。」
《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呂蒔媛表示,拍這部電視劇的初衷,最主要是「社會標籤化」問題讓大家害怕的環境下,如果我們都不去面對問題,那麼永遠不會出現解決問題的答案。
《我們與惡的距離》編劇 呂蒔媛:「人權真的比我們想像中複雜也簡單吧!你要怎麼去看待,任何人都跟我們有一樣的權利。」
採訪/常春 編輯/黃億美 後製/陳建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