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看點】美國偉大嗎?毛澤東頌揚文章熱傳

2019年07月05日新聞看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7月06日訊】【新聞看點】美國偉大嗎?毛澤東頌揚文章熱傳(2019/07/5)(總第367期)
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川普打破慣例,昨天(7月4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國慶講話。今年美國的慶祝活動還增加了展示裝甲車和軍機低空編隊飛行等項目,數不清的美國人圍聚在倒影池兩側,聆聽美國總統的講話,「向美國致敬!」
在美國人民舉國歡慶243週年獨立日的時候,大陸網絡正在熱傳一篇新華日報1943年7月4日的社論文章。毛澤東親筆撰寫的「民主頌——獻給美國的獨立紀念日」,對美國的民主自由進行了歌頌,高呼「七月四日萬歲!民主美國萬歲!」
這個現象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人們在紛紛轉發的同時,還有不少網友跟貼做了評論。
毛澤東當時這麼寫道,「每年這一天,世界上每個善良而誠實的人都會感到喜悅。自從世界上誕生了這個新的國家之後,民主和科學才在自由的新世界裡種下了根基。一百六十七年,每天每夜,從地球最黑暗的角落也可以望到自由神手裡的火炬的光芒——它使一切受難的人感到溫暖,覺得這世界還有希望」。
文章還說,「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是發源於從美國國民性中發散出來的民主風度、博大的心懷」。
大家知道,新華日報,這是中共的機關報,它是人民日報的前身。毛澤東在當時的中共喉舌媒體上發表這樣的文章,這是一個很諷刺的事情,很難讓人想到它出自毛澤東的筆下。
所以有網友表示,「說得真好,這作者今天估計得停課了」。還有網友指出,「當年毛澤東不是也以自由民主的口號反對蔣介石嗎?毛還高度讚揚美國的民主是世界的燈塔」。還有一位網友問,「不知道當年追求民主政治的那些人為什麼最終選擇了獨裁極權?」
美國的獨立日期間,毛歌頌美國民主的文章廣為流傳,這是非常諷刺的一件事,也讓網友更加看清了毛澤東的流氓欺騙。
其實對自由民主,毛不只對美國人說過一次。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毛澤東戰戰兢兢的去重慶和蔣介石談判,當時路透社記者問他,中共對「自由民主的中國」的概念和界說是什麼?毛當時說了這麼一段話。他說「自由民主的中國將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它的各級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無記名的選舉所產生,並向選舉它的人民負責」。
毛還說,「它將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這些毛說的話,都記錄在毛選第四卷當中。
而且毛不只通過新華日報等中共喉舌媒體發出爭取民主自由的聲音,而且還親自出馬,多次和美國人討論民主等等。
在中共黨史研究室編寫的黨史通訊當中記載,1944年,美國副總統華萊士到了中國。當時任蔣介石參謀長的美國將軍史迪威拍了有「中國通」指稱的美國駐華大使館二祕謝偉思作為「美國軍事觀察小組」的政治顧問。他曾經在延安住了三個月,跟毛有過多次交談。
毛當時就多次表示,美國官員應該對中國官員談論民主,說「中國人尊重美國人民主的理想」。還表示樂於美國人到中國四處走走,但是國民黨擔心美國人在中國的影響,害怕美國人登陸僅次於害怕蘇聯參戰。
毛澤東說了一籮筐美國民主怎麼怎麼好,然後騙得了謝偉思的信任。謝偉思及時詳盡的把毛的這類談話內容報告了美國當局,並同意毛提出的意見,就是建議美國支援中國抗議的武器,也應該「公平的分一部分給中共領導的軍隊」。
毛為了騙的美國人相信,1946年,在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的遣華特使馬歇爾(George Marshall)到訪延安時,還在自己的兒子給送到了鄉下。種種的欺騙,讓馬歇爾相信了毛。他向杜魯門報告說,「我跟毛澤東作了一次長談,我坦率得不能再坦率了,他沒有表現任何不滿,向我擔保盡其所能合作。」
馬歇爾為毛的成功作出了關鍵的貢獻,1946年晚春,毛的軍隊在東北全面潰敗。馬歇爾向蔣介石市價了決定性的壓力,迫使蔣介石停止了在東北追擊中共。這給了中共喘息的集會,以致使毛在絕處逢生。換句話說,毛的篡政,實在當時美國人的幫助下才實現的。
著有《影響白宮對華決策的「中國通」——一位前外交官的採訪手記》一書的金先宏曾指出,毛澤東在抗戰時期的作法,只是迫使形勢的需要。中共需要得到美國的支援,才不斷誇讚美國的民主制度,騙取美國的相信,就是期望中美合作打敗蔣介石。
網友在轉發這篇文章的同時表示,「去看一下新華日報寫手們對美國的言詞,他們由衷的讚美,真誠的撒謊,他們欺騙了中國人,欺騙了整個世界,連他們自己」。
還有網友說,「好話說盡,壞事最絕」,「說民主,走專制,說的比唱的都好聽」。
時事評論員藍述表示,毛是一個十足的騙子,他需要美國幫助的時候高喊美國民主萬歲,篡政後卻大搞獨裁。他不僅是最大的政治騙子,也是中國人民最兇惡的敵人。
藍述指出,在美國獨立日傳閱毛讚揚民主的文章,既是對中共、對毛的一種莫大的諷刺,可能也寄託著網友的對自由和民主的嚮往,中國人民何時也能過上自由民主的生活。
好的,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