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地方政府正以創紀錄速度發售債券

2019年10月09日財經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0月09日訊】在大陸經濟下行、貿易戰持續的背景下,各省市的中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正以創紀錄的速度發售債券,為公路、鐵路、公用事業和港口建設融資,想通過增加基礎設施支出拉動經濟增長。有分析認為,此舉會造成債務飆升。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中小城市和縣級政府長期以來一直通過中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債籌資,這些債務不計入當地政府帳目,也就是「隱性」債務。
中共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通常是指未納入地方政府預算的債務,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省市政府經營的企業,是「隱性」債務的主要來源。
這些借款人往往負債累累,缺乏正式的政府支持,但一般被認為帶有「隱性」的地方政府擔保。
不過,由於擔心債務膨脹和缺乏透明度,一些投資者仍將這些債券視為大陸風險最高的債券類別之一。
中共政府在2014年曾一度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行此類債券實施短期禁令。但是,中央政府後來放寬了對「隱性」地方債的限制,進而造成「隱性」債務飆升。
數據顯示,地方政府的顯性債務一直在飆升。另據陸媒《第一財經》報導,2018年末,地方政府顯性債務額1.84兆元(人民幣,下同)。
此外,通過對融資平台等的違規擔保和承諾以及變相舉債,地方政府產生了大量的隱性債務。
今年的地方債同比增長38%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大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今年已發行人民幣2.37兆元(合3,320億美元)的國內顯性債券,較2018年同期增長38%,並有望打破三年前創下的人民幣2.56兆元的全年發債總額;同期的海外美元債券發行額為230億美元,同比增長56%,接近2018年創出的全年240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駐香港分析師Laura Li表示,現在是借款人進行再融資或以其它方式籌集資金的好時機,因為中國的官方立場是支持的,原因是基礎設施投資對保持經濟繁榮仍然至關重要。
大陸地方政府經常難以直接籌集足夠資金來滿足基建項目的募資需求。
不過,隨著民營企業債券違約大幅增加,這類顯性債券的相對吸引力也在上升。
今年以來,已有面值達1,223億元的公司債違約,同比增長35%。今年違約的150隻債券中,除九隻外,其餘均由民營企業發行。
Wind數據:地方債2.1兆元今年將到期 這波發債熱潮一定程度上是再融資驅動的:根據數據提供商Wind的數據,來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創紀錄的2.1兆元債務要麼已於今年到期,要麼將於年底到期。明年又有1.7兆元的債務到期。
海外債務到期的規模也在增加,2021年將達到253億美元。
這種「隱性」債券發行發始於地方政府被禁止直接從銀行或債券市場融資。但從2015年起,中共政府允許地方直接出售「特殊目的債券」,為公共項目提供資金,試圖逐步取代這種表外債務。
據中國大型投行中金公司3月27日發布的報告,過去五年中(2014~2018年)債務上升最快、投資回報最差、償債能力最差的部門是地方融資平台。
國際知名評級公司「標準普爾」表示,「最迫切的問題在於,債務纏身的地方政府是否有能力對已經陷入麻煩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進行紓困。如果一些大型融資平台違約或破產的問題蔓延,將會腐蝕市場信心,波及金融體系的穩定。」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已有數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生債務違約問題。例如,青海省投資集團今年2月就爆發美元債務違約,為20年來首見。榮鼎集團(Rhodium)今年稍早發布報告表示,今年前4個月大陸有13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違約,並說多數違約案件都未申報。
經濟人士認為,中共地方政府為了配合中央政府提振經濟的要求,砸下巨資投資基礎建設,但這些基礎建設即使並非完全無用,使用率也很低,這造成政府的投資回報率低下,其收益甚至連債務利息都難以支付,大多靠發新債償舊債的模式延續,導致地方政府的債務激增。
外界普遍認為,中共地方政府債務堆積如山,已成為經濟的未爆彈。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