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失智人口持續攀升 每40分鐘增加1位失智者

2020年06月13日社會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6月13日訊】依衛福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內政部108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共3,607,127人,其中輕微認知障礙(MCI)有654,971人,佔18.16%;失智症有280,783人,佔7.78% 。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依流行病學調查之結果與上述五歲分年齡層失智症盛行率分別為:65~69歲3.40%、70~74歲 3.46%、75~79歲7.19%、80~84歲13.03%、85~89歲21.92%、90歲以上36.88%,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且有每五歲盛行率倍增之趨勢。
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西元2031年失智人口將逾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有2位失智者;西元2041年失智人口逾67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3位失智者;西元2051年年失智人口逾83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4位失智者;西元2061年失智人口逾88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5位失智者,相當於每40分鐘增加1位失智者的速度成長,台灣政府及民間都應及早準備。
不僅台灣如此,全球人口同樣都面臨老化與失智問題。參考國際失智症協會(ADI)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千2百萬人,亦即每三秒鐘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目前失智症相關成本為每年一兆美元,且至2030年預計將增加一倍。
負面思考恐提高失智症風險
近期一項發表在阿茲海默症協會期刊《阿爾茲海默症與失智症》(Alzheimer’s and Dementia)的最新研究發現,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著負面思考,不僅有害身心健康,甚至還會導致認知能力降低,提高阿茲海默症的罹患機率。
據CNN報導,抑鬱和焦慮思緒是目前已知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而倫敦大學精神病學學院研究團隊為了更深入了解其潛在原因,因此對超過350位55歲以上的受試者進行為期兩年的研究,紀錄他們的負面思考模式,比如對過去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擔憂等。研究結果發現,相較於不易悲觀的群體,那些長期陷入消極思緒的群體更容易有記憶力和認知能力退化的狀況。
有鑒於此,研究團隊表示他們下一階段的研究方向,是要探究透過諸如正念或打坐冥想等心理認知療法,看能否有效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此外,運用音樂與園藝療法,來改善憂鬱與焦慮患者的心情,以避免罹患失智的風險或延緩失智的進程,也是藥物治療的選項外,新的嘗試方向。
(記者張毅帆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程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