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點醒,改過自省,榜上有名

2020年07月10日文化漫步
明代,江陰縣人張畏岩,學問淵博,文章寫的好,在讀書人中很有聲名。甲午(西元1594年)他在南京參加了明神宗甲午科的鄉試。當時,他借住在一寺廟裡,發榜時一看自己榜上無名,當即大罵試官不睜開眼睛,不識人才。恰好路旁有個道士,在那兒微笑著看著他!張畏岩隨即遷怒於道士。道士說:「相公的文章必定不是佳作。」張畏岩怒道:「你又沒有讀我的文章,怎知寫得不好?」
道士回答說:「我聽說寫文章貴在心平氣和。現在聽你罵聲粗暴,心那麼不平!怎能寫出好文章?」張畏岩聽此一說,覺得道士講得有理,立刻屈服,向道士請教。
道士說:「要考中功名全在你的命,命不該考中,文章雖好,也無用。」
張畏岩問:「既然是命,又如何改變呢?」
道士說: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什麼樣的福分不能求得呢?
張畏岩說:「我一個窮讀書人,又能做什麼?
道士說:「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常存這樣的善心,就是功德無量。就像謙虛這一節操,並不費錢,你沒考中怎麼能不反思就罵試官呢?」
張畏岩立刻醒悟,從此謙虛自持,一天又一天,修善,積德,進步很快。
丁酉(西元1597年),一夜他夢見到了一個高大的房子裡,得到一本考試錄取的冊子,裡面有很多缺行。就問旁人,回答說:「這是今科考試的錄取名冊。」
張畏岩問:「名冊中為什麼缺那麼多名字?」
那人說:「科第在陰間三年一次考核,須道德無過失的人,方可被選中。象前面看到的空行,都是本該選中,但因為三年內在道德上有新的過失而被除名的。」然後他又指著一空行,對張畏岩說:「你三年來,身心謹慎,或者應當補此缺。望你自愛。」
張畏岩在這次科舉發榜時,果然榜上有名,考了第一百零五名。
(根據《道德叢書》古文本今譯)
(轉自正見網/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