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有位大臣出身於貴族,官秩一品。一天,明武宗問話,這位大臣卻不知百姓如何耕種稻米,如何收成,也不知為何米飯「粒粒皆辛苦」。於是明武宗派他到地方,做了一員九品小吏。後來,這位大臣有了這樣的改變……
有一天,明武宗進入樞密院。大臣們正要吃早餐,看見天子進來了,趕緊起身相迎。武宗令他們先吃飯,遂即進入了密室,坐下來等他們。
明武宗對眾臣說:「眾愛卿居住南北各方,風俗各異,而當地農夫如何播種?如何耕田除草?如何收穫?」圖為《耕織圖冊.插秧》,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br/>
大臣們吃完早飯,齊聚密室,武宗命他們都坐下說話。席間,武宗問:「眾愛卿是否知道剛才所食用的稻米種植不易?朕還在東宮時,只知道五穀生長猶如草芥,任其自生自長罷了。如今巡遊田野,視察農夫耕種的艱難,朕才知古人所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真的一點也不錯。眾愛卿居住南北各方,風俗各異,而當地農夫如何播種?如何耕田除草?如何收穫?請大家都說一說,好讓朕知道。」
當時,樞密院的公卿大臣大多出身於鄉村,就將所知之事上奏天子。惟獨一位尚書出身於貴族,不知道民間稼穡之艱難。
武宗笑了笑,對這位尚書說:「食用米糧,卻不知其本源,又如何處理國事呢?愛卿在何部任職?掌管何事?有無耽誤公事?」尚書深感惶恐,叩首回奏:「臣在吏部任職,剛從部署過來,看見名單開列,江南太湖司巡檢出缺,應當回吏部選補授官。」
天子一聽,大笑起來,「吏部尚書僅知道這些啊?」說罷,拂袖而入。
不久之後,朝廷頒下聖旨:「太湖司巡檢出缺,即著吏部尚書補授。」吏部尚書接旨,茫然失去主見,他對同僚說:「我已被降官,不敢不赴任。我是否應當去覲見陛下,當面拜辭天子?」同僚認為巡檢屬於微官末職,用不著拜謁後辭別天子,只需要在午門外叩首謝恩,領憑赴任就行了。眾僚想到,聖旨上又沒有降職革職的字樣,所以建議他穿一品服赴任。
吏部尚書當天就離開了京師。抵達太湖後,百官在郊外迎接他。尚書再三辭謝,眾官請他居住在省會。尚書說:「天子命我赴任,我怎敢違背?」
淵明歸去來辭卷
吏部尚書尚書摒棄車馬隨從,每天穿著青衣,戴著小帽,穿梭於鄉裡間,體察民情民風。圖為明 仇英《淵明歸去來辭卷》局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當尚書來到官署,看見署衙之外,三面都是農田,才開始領悟皇帝的心意,是想讓他知道百姓稼穡之艱難。於是,尚書摒棄車馬隨從,每天穿著青衣、戴著小帽,穿梭於鄉裡間,體察民情民風,並時常與當地父老談論民間疾苦,商討如何改善救濟之法。
吏部尚書在太湖居住了數年,為人排憂解難,調解訴訟紛爭,很得民心。當地百姓安居樂業,也深感欣喜。
後來寧王宸濠反叛,明武宗率兵御駕親征。尚書獲知消息後,對撫按說:「我待罪吏部,如今聖駕親臨,我不能不迎。然而,沒有巡檢接駕的禮節。所以向您請教。」
撫按司道官吏說:「若論官秩品級,您是一品,在我們之上;若單論官職職責,您在我們之下。所以,請您身著一品官服,在百官之末,伏地謁見,通報姓名,如何?」尚書也覺得可行,隨眾僚前去接駕。
明武宗乘著高頭駿馬,遠遠地看見了他,立即招呼他走到馬前,問道:「如今,你知道吃飯的艱難了嗎?」尚書點頭,感謝皇上訓教。天子命他一同來到行宮,詢問他主管地方諸事的心得。
尚書在地方任職,凡事親力親為,回答起來振振有詞,從容自若。他將民間百姓疾苦,為政利弊等庶事,詳細地稟奏。明武宗龍心大悅,任命他為亞相(僅次於丞相)。@*#
事據《客窗閒話》卷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