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驚險刺激」的美國大選

2020年08月20日時政評論
我居住的城市亞特蘭大天氣又熱又悶,本週這裡舉行了初選的二輪決選(runoff)。通常,我們在決選與大選之間會有更長的間隔時間,但中共病毒改變了這個節奏。現在距離總統大選不到三個月。抓緊了,這將會是瘋狂之旅。
民主黨推定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本週宣布,提名加利福尼亞州聯邦參議員卡瑪拉·哈裡斯(Kamala Harris,正式中文名為賀錦麗)為自己的競選搭檔,這意味著所有參加競選的關鍵人物都已到位。對決設置為:唐納德·川普(特朗普)總統和副總統邁克·彭斯對戰拜登和哈裡斯。
哈裡斯聰明強悍,能夠運用作為檢察官所具備的技能,選擇她為競選搭檔如同為民主黨候選人準備了一位戰士,因為她不僅說自己是戰士,而且通過自己的風格來支持這一說法。最終這將是一場艱苦的戰鬥。
哈裡斯曾任加利福尼亞州總檢察長、舊金山地方檢察官,是移民的女兒。這個背景清晰表明她志向高遠。她的母親從印度移民美國,父親是來自牙買加的移民。他們在大學參與社會運動時邂逅,在哈裡斯很小的時候他們就離婚了。哈裡斯在加拿大度過了初中和高中時期。
雖然她的故事聽起來可能像是美國人,但她的成長經歷卻並非如此。但是,眾所周知,敘事技巧往往比事實更重要。
哈裡斯曾就讀華盛頓的霍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並獲得了加州大學位於舊金山的哈斯汀法學院的法學學位。
哈裡斯既是刑事司法系統的前檢察官,又被認為是該系統的變革者。她將不得不在過往的記錄和當前的職位之間找到一種方法來應對這種分裂。如果你對此好奇,請觀看一下眾議員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夏威夷區)在2019年7月的一場辯論中,質問哈裡斯有關其檢察官過往史的視頻。最後加巴德獲勝。(譯者注,加巴德質疑哈裡斯擔任加州總檢察長時,對吸毒者、囚犯和死刑犯處理不當。)
但是,拜登的競選團隊習慣於和拜登本人一起來應對這種同樣的分裂。他們的重點全部放在敘事技巧上。對哈裡斯的批評不會得到相應解釋,而是會遭到反駁,稱這種批評是種族主義或性別歧視。
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將從下週一(8月17日)開始,一直持續到週四(8月20日),將以遠程/在線活動為主。已宣布的發言者包括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 Obama)、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前總統候選人參議員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紐約州眾議員亞歷山大·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明尼蘇達州參議員艾米·克洛布查爾(Amy Klobuchar)和馬薩諸塞州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
本週宣布的出乎意料的一位演說者是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俄亥俄州州長約翰·卡西奇(John Kasich)。
拜登將在特拉華州的家中發表致辭,這對他來說應該很容易,因為過去幾個月來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地下室進行廣播。他近期的表現使很多人懷疑他是否患有痴呆症或其它一些認知問題。你們自己留意一下,他經常語無倫次。
上週,當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部門(CBS News)的國家通訊員、黑人埃羅爾·巴內特(Errol Barnett)詢問拜登是否參加過認知測試時,拜登回答說:「沒有,我沒有做過測試。見鬼,我為什麼要參加考試?得了吧,夥計」,他說,「這就像是在說,在你上這個節目之前,『要做一個測試,看看你是否服用可卡因』,你會怎麼看,哈?你是癮君子嗎?」。
現在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川普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回應,主流媒體的報導將會如何。
我猜測,拜登將在接下來的一週利用大部分的時間進行排練。不過,即使他出現大的失誤,也可能不會致命。那是因為主流媒體的報導將會把焦點從實際發生的事情轉向關注拜登-哈裡斯競選組合的歷史性敘事上。
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將在幾天後開始,川普總統將於8月24日發表致辭。基於以往的表現,這次演講將是非常棒的,並引起大多數美國人的共鳴。但是主流媒體將忽略這些內容,而是把精力放在符合他們敘事風格的其它內容上。
一個月後辯論將開始,總統辯論分別於9月29日、10月15日和10月22日舉行。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於10月7日舉行。主流媒體的焦點將放在人身攻擊和演講片段上。我們的電視、廣播和線上將再次被聚焦這些演講片段的負面廣告(negative ads)所淹沒。(譯者注,負面廣告是指為爭取選民投自己的票而打出的攻擊競選對手人格或從政表現的宣傳廣告,目的在於醜化對方。)
接下來,在不到一個月後的11月3日舉行選舉。看上去似乎時間還很長。我們只希望那時候確定一個明確的贏家。抓緊了,那將會很瘋狂!
原文Hold On Tigh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傑基·金裡奇·庫什曼(Jackie Gingrich Cushman)是一位全國性聯合專欄作家,屢獲殊榮,也是「學習使人與眾不同基金會」(Learning Makes a Difference Foundation)的創始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