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又現毒大米 廣東國糧購入近2600噸鎘大米

2020年10月06日社會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0月06日訊】中國大陸頻頻曝出毒大米事件。近期,廣東省陽江國家糧食儲備中轉庫被爆從湖南省攸縣購入近2600多噸鎘超標稻穀,時間長達兩三年。官方的處理方式遭到民眾批評。
近期,「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一起鎘大米流入廣東省內國家糧庫案的判決書,顯示在2017年至2018年期間,四名被告多次購入湖南攸縣的鎘超標稻穀,並將其運送至廣東陽江市東城國家糧食儲備中轉庫。
兩年間,被告共向廣東陽江市東城國家糧食儲備中轉庫運送了上萬噸稻穀,其中大約2597噸鎘超標。
中共法院判處被告人譚某品、譚某朝、楊某飛、付某敏四人「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刑期分別為1年至5年不等。
該消息傳出後,有網友表示,「處罰輕了吧?」「判幾個死刑!」「湖南問題大米出事太多回了!」「人間地獄,在正常人眼中的重罪基本輕判,輕罪基本重判。」
湖南曾多次爆發大米鎘含量超標的問題。此前,大陸媒體報導,今年4月份,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市監局在抽查中發現一批不合格的米線,工作人員隨後在當地市場找到99.42噸重金屬鎘超標的大米。
當地工作人員稱,這批大米購自湖南益陽市。而問題大米包裝袋上標註名顯示,涉事的7家企業都屬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
該事件被曝光時,這些毒米中的一部分已經製成米線流向雲南等多地,剩餘的鎘超標毒米數量大約為99.42噸。
此外,2017年,益陽一間企業將1,440多噸原本應作為飼料用途、鎘嚴重超標的稻穀加工製成的大米銷售到口糧市場,令中國社會為之震驚,16人因此獲刑。
2013年2月,廣州《南方日報》披露「湖南問題大米流向廣東餐桌」。同年5月,廣東發現大量湖南產的含鎘大米。有關調查表明,在華東等6個地區的縣級以上市場中,隨機採購的大米樣品10%左右鎘超標。
根據醫學界專家的警告,長期食用鎘含量高的食物,可能損害腎臟。
中共國有糧食企業的儲備糧庫「碩鼠」腐敗案頻發。今年8月末,吉林省中儲糧大安直屬庫有限公司糧庫被曝出,大約4000噸被列為「二等糧」的粟米粒上長滿了蟲洞,涉及資金840萬人民幣。
7月12日,網路流傳的一段視頻揭露,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肇東直屬庫位於青岡縣德勝鄉榮昌糧庫的一次性儲備糧存在質量問題,在表面一層發霉的水泡糧遮蓋下,更掩蓋著大量的「篩下物」。
2015年,中儲糧肇東直屬庫前主任佟連海(案發時已任職大慶直屬庫主任)、現主任曹冰寒、副主任孫鐵賓和商國華,以及監管科科長肖長華等人均涉嫌貪腐被逮捕。
2014年,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肇東直屬庫副主任孫鐵賓曾與他人合謀將糧庫收購的4135噸預備糧私自轉成臨儲糧,套取差價款、收購費數十萬元。
(記者劉明煥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祝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