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的揚州盛產芍藥,種類繁多,其中有一種花朵是上下為紅色,中間有一圈黃蕊,因為很像身穿紅色官袍、腰繫金色腰帶的宋朝官員,所以人們稱之為「金纏腰」或「金帶圍」。根據宋朝官員的官服制度,只有宰相才有資格穿紅色官袍、繫金色腰帶,因此,官員們都以能觀賞到此花為升官的吉兆,坊間也認為若出現了「金帶圍」這種芍藥,是當地要出宰相的預兆。
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因與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推行「新政」離開京城的韓琦出任揚州太守。一天,韓琦發現官衙後園中有一株芍藥的一枝分了四個岔,每岔都開了一朵美麗奇特的上下紅、中間黃蕊的花,正是「金帶圍」。
韓琦深以為異,就打算開一個賞花會,招待四位客人來欣賞,以應四花之瑞相。當時,同在大理寺供職的王珪、王安石兩個人正好在揚州,韓琦便邀請了他們。因為花開四朵,還少一人,韓琦以朝廷官員中州黔轄諸司使年齡最長,所以向他發出了邀請。
沒想到,第二天,州黔轄諸司使突然腹瀉,無法前來參加賞花宴,韓琦就臨時請了剛好路過揚州也在大理寺供職的陳昇之參加。
四人會齊後,一起來到官衙後花園飲酒賞花。賞花談笑之際,韓琦還剪下這四朵「金纏腰」,在每人頭上插了一朵,甚為驚豔。
沒想到的是,在此後的三十年間,參加賞花宴的四人都先後作了宰相,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四相簪花」的故事。因篇幅所限,本文就介紹其中一位頗有名氣的宰相,也是賞花宴的發起者韓琦。
清 黃慎《韓魏公簪金帶圍圖》軸(或名《韓琦簪花圖》)。(公有領域)<br/>
「社稷之臣」韓琦
韓琦出生於官宦之家,其品格骨氣十分出眾,弱冠之年即考中進士,而且名列第二。史載,正在公布名次時,太史上奏說日落五色雲彩出現,左右大臣皆向皇帝祝賀,賀其又擁有了一位賢臣。
宋仁宗年間,他先後做過將作監丞(主管土木營建的副職)、通判淄州、太常丞、監管左藏庫(國庫之一)、開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等職。無論做什麼官,韓琦都處之泰然。
1036年,韓琦被任命為右司諫。在當諫官的三年中,他敢於直諫,每次上奏都是將察明得失、端正綱紀、親近忠誠正直、疏遠邪惡奸佞作為重要內容,前前後後共上奏七十餘次。1038年,因發生災異,出現大量流民,而當朝宰相王隨、陳堯佐及參知政事韓億、石中立卻無所作為,韓琦遂上書指出他們的庸碌,痛陳宋朝八十年太平基業絕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毀壞」,結果四人在同一天被免職。自此,韓琦名動京師。
時任宰相的王曾很少稱讚他人,但他卻對韓琦說,他的上奏「可以說是切中時弊而又不迂腐」,韓琦聽罷更為自信。
1039年,因四川益州、利州發生饑荒,韓琦出任體量安撫使。他上任後,減免稅賦,驅逐不稱職的官吏和貪婪殘暴的官,減少數百種勞役,救活饑民190萬。當地百姓無不感激地說:「使者(指韓琦)之來,更生我也。」
從四川回到京師後,韓琦因熟悉西北軍隊情況,而被任命為陝西安撫使,以應對原本臣服於宋、後建立西夏的李元昊的叛亂。他到陝西後,為戰敗被俘的守將劉平等辯白,同時推薦因「薦引朋黨」罪名而被貶至越州(今浙江紹興)的范仲淹禦敵。此後,他與范仲淹同被任命為秦鳳經略安撫使、招討使。
最初,在對待西夏用兵的策略上,韓琦以其兵少而持強硬立場,力主攻策,與夏軍決戰,而范仲淹則主張持久防禦,在加強軍備的前提下,乘便擊討,不贊成深入敵境的進攻戰。仁宗也想儘快解決,因此採納了韓琦的主張。
沒想到,隨後宋軍在水川慘敗,韓琦、范仲淹被降職,後韓琦被恢復了官職,任陝西四路經略安撫使、招討使,駐紮涇州。此後,韓琦認同范仲淹的防禦策略,兩人同心協力,共同守衛西北。由於兩人守邊疆時間最長,又名重一時,人心歸服,深為朝廷倚重,故天下人稱為「韓范」。
韓琦認同范仲淹的防禦策略,兩人同心協力,共同守衛西北。示意圖。(公有領域)<br/>
1043年,邊境局勢稍緩,宋和西夏轉入和議階段,韓琦、范仲淹一同奉調回京,同任樞密副使。西夏以契丹作為外援,強行索要貪得無厭,宰相晏殊等討厭戰爭,因此「一切從之」,韓琦表示反對,並上疏陳述這樣做的害處,逐條陳述應當先辦的七件事,其核心是整頓吏治、選拔人才。這與范仲淹上述提出的改革措施相一致。這次由范仲淹主持、韓琦和富弼等人積極參與的政治改革,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慶曆新政」。
但新政的推行引發了保守官員的反對,詆毀改革派的言論越來越多,其後,范仲淹、富弼全都被貶職出朝,而韓琦因仁宗的「性直」評價沒有被波及,但韓琦為他們辯解卻被置之不理。此後,他又支持涇原路帥臣尹洙反對渭州宿將劉滬修建水洛城(今甘肅莊浪),但朝論「不謂然」,失望之餘,韓琦自請離開京城,以資政殿學士出知揚州。「新政」也告失敗。
後來,在離開揚州後,韓琦又到鄆州(今山東境內)、定州(今河北境內)任職,撫治北疆。在定州時,他恩威並重,整治地方和軍隊,迫使契丹歸還了被侵占的土地,又賑濟救活饑民數百萬,因此得到了仁宗的褒獎。
1058年六月,韓琦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成為宰相。 1061年八月,又以原職進拜刑部尚書、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封爵儀國公。自此他擔任宰相十年。
韓琦任宰相後,首先成功說服了患病的仁宗立儲,立其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之子趙宗實(賜名趙曙)為皇太子,是為英宗。1063年,仁宗駕崩,英宗即位,韓琦盡心輔佐,先是幫助其化解了與太後的隔閡,其後還就邊防問題向英宗陳說方略,並在西夏進攻宋城時建議「停歲賜,絕和市」,遣使向西夏問罪。英宗按其意見行事,西夏王李諒祚果然上表謝罪。英宗得到消息後,看著韓琦說:「一如你所料。」
1067年正月,英宗駕崩,神宗即位,韓琦授職司空兼侍中,為英宗山陵使。因為他輔佐了三朝皇帝,所以有人擔憂他專權,並彈劾他。韓琦因此請求離職,但神宗不允。然而,在英宗安葬後,韓琦不再入中書任職,堅決辭去官位。神宗只得含淚將其降職,但卻提拔其兒子韓忠彥為祕閣校理。
1069年,王安石出任宰相,進行變法,並頒行「青苗法」等。韓琦幾次上疏表示反對。神宗曾拿出他的上疏給宰相大臣們看,說:「韓琦是真正的忠臣,雖然人在朝外,仍不忘記朝廷之事。」韓琦的上疏一度讓神宗想停止變法,但在王安石的堅持下,變法仍繼續推行。
清宮殿藏本韓琦畫像(公有領域)
1075年,韓琦去世,終年68歲。在死前的一天傍晚,官署附近落下了一顆大星,馬槽裡的馬都被驚到了。神宗在苑中致哀,哭得十分悲痛,還停止上朝三天,賞賜銀三千兩、絹三千匹,分發給兩河的士兵來建造墳墓,並篆寫墓碑「兩朝顧命定策元勛」。韓琦還被追贈尚書令,諡號叫作「忠獻」,配享英宗廟庭。神宗亦下令常年讓其兒子以及孫子一人在相州任官,來保護他的墳墓。
史書上說,韓琦早年就有盛名,見識氣量遠大,遇事喜怒不表現在臉上,因此人們認為他深沉穩重可與漢朝的周勃相比,在政事方面的才能則堪比唐朝的姚崇。他作為學士戍守邊關,才剛剛三十歲,天下人卻已將他稱作「韓公」,以示尊崇。
每當朝廷出現變故時,即便處於危難猜疑中,韓琦都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有人曾好心勸說他:「您所做的確實是好事,但萬一有所差錯,不僅自身難保,而且家人恐怕也陷於危險中。」韓琦的回答是:「這是什麼話呢。作為人臣理應盡力侍奉君主,生死都不吝惜,至於成敗,均是天意,怎能因為擔心不成功而無所作為呢?!」聽者都深感慚愧,亦歎服他的氣度。
韓琦天生樸實忠誠,禮賢下士,無論貴賤,都一樣以禮相待。他與富弼齊名,號稱賢明之相,世人稱之為「富韓」。
他的諫議只認「理」字,從不迎合某人的心意。比如在他任宰相時,王安石頗有盛名,有人認為可以重用他,但韓琦卻認為不可。後來在他離任時,神宗又問他王安石是否可以主持國事,韓琦坦言道:「王安石任翰林學士力量有餘,處在輔弼之臣的地位則不行。」
韓琦的威名也傳到了遼國和西夏,是「夷夏具瞻」。據說,韓琦在宋神宗初年鎮守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時,遼使過境,一定要告誡其部屬不得有索求。而按當時慣例,遼使經過北京,與留守通信,均不寫名字。待韓琦就任後,來宋祝賀同天節的遼副使成堯錫卻特意在信中書名,以表敬重。而且,宋朝每次遣使出使遼朝,遼人也都要詢問韓琦的近況。一次,他的兒子韓忠彥出使遼國時,遼國君主得知他的相貌像他的父親,就命令工匠畫下來,以便瞻仰。
正如《韓魏公集‧序》所言:「公歷事三朝,輔策二朝,功存社稷,天下後世,兒童走卒,感慕其名。」@*#
參考資料:
《夢溪筆談‧補筆談》
《宋史》
《名臣碑傳琬琰集上》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