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兄弟相處的智慧

2020年12月07日馨香雅句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2月05日訊】上幾期我們談到和父母的關係,在中國文化中人們認為父母、夫妻、兄弟是三個最重要的家庭關係,那麼為什麼和兄弟姐妹的關係非常重要呢?
因為一個人在這個世上生存離不開他人的幫助,人們常說「一個籬笆三個樁 一個好漢三個幫」,在社會當中人們和朋友之間相處的模式,就來自於在家庭中和兄弟姐妹的相處方式。在中國文化裡兄弟姐妹間怎麼樣相處呢?
我們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有一對著名的兄弟曹丕和曹植,曹丕做了皇帝後,為了穩固自己的王位,一直還想鏟除才華橫溢的弟弟曹植,有一次他對弟弟說:「你要在七步之內給我作出一首詩,既要說出兄弟的意思,又不要涉及兄弟二字,如果你要是做不到的話,我就會殺了你。」看到哥哥當了皇帝,對自己還不放過,曹植感到非常憂傷,他在七步之內淡淡地說出了一首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煮豆子卻燃燒著豆萁,豆萁在鍋下燃燒著,豆子在鍋裡哭泣,本來我們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為什麼要如此地苦苦相逼,相互煎熬呢?曹丕聽後,無話可說,放過了曹植。
其實在中國文化裡兄弟兩人為了爭奪王位或者財產,彼此骨肉相殘的故事還有很多,但在中國文化裡也有放著王位不做,兄弟兩人相互謙讓的故事。
在商朝末年有個小諸侯國--孤竹國,孤竹國君有三個兒子,老大被後人稱為伯夷,老三被後人稱為叔齊,孤竹國君比較喜歡他的三兒子,想立叔齊為國君,後來孤竹國君就去世了,按照當時的禮制,應該立大兒子為國君。但大兒子伯夷卻說:「應該尊重父親生前的遺願,國君的位置應由三弟叔齊來做。」於是他放棄王位,而三弟叔齊卻說:「我如果當了國君,於兄弟不義,於禮制不合。」於是他也放棄王位,和他的長兄一起走出到孤竹國外。兄弟倆人都相互謙讓,不肯繼承王位,於是大臣們只好立了第二個兒子繼承了王位。
放著一國之君的地位財富都不要而相互謙讓,中國文化裡對伯夷叔齊的評價很高:「能以國讓,仁孰大焉,伯夷順乎親,叔齊恭乎兄。」也就是說能以一個國家相互謙讓,其中體現了很大的仁義,伯夷希望能夠順應他的父親,叔齊希望恭敬他的兄長。
這兩個故事讓我們看到兩個字爭和讓,中國文化裡講人生來就是有慾望的;如果想要什麼而不能得到,就會去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沒有個限度,就會發生爭奪;一髮生爭奪就會有混亂,一有混亂就會陷入困境。而古代的聖王不希望人們陷入困境當中,所以制定了禮義,讓人在慾望和物質之間有所限度,讓人們的慾望不會因為物質少,而得不到滿足,物質也不會因為人們的慾望而變得枯竭,使物質和慾望兩者在互相制約中增長,這就是禮的起源。就像《弟子規》中說「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意思是說如果兄弟之間不看重財物,那麼兄弟之間有什麼怨恨呢,如果對不當的言語能夠做到寬容忍讓,那麼憤恨自然也就消失了。所以俗話說:「讓則有餘,爭則不足」。關於中國文化還有哪些呢,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責任編輯: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