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賜輪卡運河近一週 需4天消化塞船 難題還未了

2021年03月30日社會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30日訊】擱淺蘇伊士運河近一週的長榮巨型貨輪「長賜輪」29日終於脫困,截至當天上午因塞船無法動彈的船舶共計367艘,運河管理局預估要3到4天才能把塞船消化,但被堵的船幾乎同時到港,是接下來的難題,屆時可能會沒有碼頭可停靠與卸貨,而事件調查將先聚焦於運河領航員與船長間的聯繫。
長賜輪(Ever Given)於北京時間29日晚間9點左右、埃及時間下午3時重新浮起,並在拖船協助下,順利移出原先擱淺的河道後向北航行,旁邊的船隻鳴笛相賀。船舶追蹤資料顯示,長賜輪速度很快就達到7.5節(約時速13.6公裡)。
長榮海運表示,長賜輪將先移至蘇伊士運河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水域錨地,進行船舶適航性檢驗,這艘貨櫃輪後續的航程以及貨物運送,將視驗船機構的檢驗結果,進行必要調整與安排。目前並無貨櫃損壞或汙染通報,初步調查排除擱淺是因機械或發動機故障所致。
長賜輪的技術管理業者「貝仕船舶管理公司」(Bernhard Schulte Shipmanagement)指出,長賜輪上25名印度船員都很平安,健康狀況良好。
截至昨天上午因大塞船無法動彈的船舶共計367艘,許多其他海運公司選擇繞道南非好望角,增加1到2週航程與燃料費用。
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管理局表示每天將放行113艘船消化壅塞,約需3到4天才能消化完。在確認運河河道未被長賜輪弄壞後,昨晚運河交通已恢復,並讓3艘載運牛隻牲口的船優先通行。
專家表示,接下來的難題是所有被堵的船將幾乎同時到港,屆時可能會沒有碼頭可停靠與卸貨。
在長賜輪擱淺近一週期間,全球貨貿每天蒙受數十億美元損失。
隨著長賜輪脫困,如今焦點將轉向擱淺原因調查。儘管沙塵暴的強風普遍被視為主因,但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也表示,人為或技術上失誤不能排除。
其中一個調查重點很可能是負責幫船長領航通過的兩名埃及運河領航員,以及有無聯繫失誤。
「紐約時報」引述海事新聞網站gCaptain.com網站創辦人、本身也是船長的康拉德(John Konrad)指出,由於長賜輪掛巴拿馬旗幟,除非埃及要行使權利接下調查責任,否則應是巴拿馬負責調查,但若因國際壓力要求查明更完整的責任歸屬,美國的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也可能介入。
長賜輪擱淺前加速 有違一般行駛常態
長賜輪為2萬TEU級貨櫃輪,並非長榮海運自有船,而是向日本船東「正榮汽船株式會社」以論時傭船(Time Charter)租用,不只船舶,連船上的25名印度籍船員也是船東聘用,長榮海運只是負責船舶營運,且「長賜輪」在巴拿馬註冊,船籍屬於巴拿馬。
中央社報導,多名台灣資深航運界人士都有取得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簡稱AIS)資訊,記錄「長賜輪」擱淺前的行駛動態。
資深航運界人士說,從AIS可以清楚看到「長賜輪」進入蘇伊士運河後貼著左側行駛,接著速度明顯加快,之後又駛向右側,再駛回左側,最後橫向擱淺,一般船舶在河道的航行速度約8至9節,「長賜輪」在擱淺前40秒,船速從8節多加速到最高13.7節,有違一般行駛常態。
資深航運界人士分析,「長賜輪」可能是船開始偏轉後為了矯正路徑而導致最後失控,因淺水效應會使船舶更加不好操縱方向,大型船不能冒險偏離航道中間。
自動識別系統是安裝在船舶上的自動追蹤系統,藉由與鄰近船舶、AIS岸台及衛星等設備交換電子資料,可將AIS資料供應到海事雷達,優先避免在海上交通發生碰撞事故,也可廣播海象資料、危險警示區,供船舶接收,增進航行安全。
長賜輪卡運河近一週 需4天消化塞船 難題還未了
2021年3月29日,擱淺蘇伊士運河近一週的長榮巨型貨輪「長賜輪」終於脫困。(AFP via Getty Images)
長賜輪卡運河近一週 需4天消化塞船 難題還未了
2021年3月29日,擱淺蘇伊士運河近一週的長榮巨型貨輪「長賜輪」終於脫困。(AHMED HASAN/AFP via Getty Images)
(責任編輯:盧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