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與「錢財」 哪個更重要?

2021年03月31日神祕現象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31日訊】錢財與德行之間的關係,古人看的很清楚。有德才會有富貴、才會有高官厚祿、才會有兒孫滿堂,所以古人很重視修心向善,積德延續福份。
德行在身 後代名望
大清道光年間,林則徐被清廷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禁菸。當時有很多人向他行賄,但林則徐知道鴉片貽害百姓,危害深遠,他拒絕眾商的賄賂,在虎門銷毀了近兩萬箱鴉片。
次年,英軍威脅清廷,清廷為了求和,把林則徐革職查辦,發放到邊疆充軍,遭受了五年的流放生活。
林則徐去世之後,林家不但沒有敗落,他的幾代子孫中,反而有不少人讀書有成,孫子輩和曾孫輩中都有人考中進士、舉人。到了民國時期,林家仍是書香不斷,當時的最高法院院長林翔就是林則徐的後代,而且此人道德也非常高隆。
清朝重臣曾國藩,領導湘軍,位高權重,卻從不取軍中一錢給家用;手握財政大權,也不貪一張鹽利。他不願發財,也不希望為子孫積財,擔心後代子孫沾染奢侈的風氣,難以成就大器。
受曾國藩的影響,曾家的後代自力更生,追求上進,反而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有人統計,曾氏家族,從曾國藩開始,近兩百年間中,八代人中沒有一個「敗家子」。曾家子孫中有近兩百人受過高等教育,有名望的人才,高達兩百四十餘人。
古代講名門之後,看中的是德行、品質,有著深厚的道德內涵,祖上幾代人積下的德足以福蔭後代多少輩,是今人無法想像的事情。
不義之財 散盡家產
清朝廣東有三家富商,他們是伍氏、潘氏和孔氏。這三家趁著鴉片戰爭,大發國難財,賺得了數百千萬的銀兩,財富幾乎富可敵國。他們穿著奢華,出入有寶馬香車,過著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
當時凡是有名的古字畫碑帖,多數都蓋有伍氏、潘氏或孔氏的圖章,表示那些珍貴的字畫曾在這三家中收藏過。但是幾十年後,這三家的後代子孫中,沒有一人成才,無一例外的全都敗落。
那個時代的上海有一陳姓富商,堪稱是投資地皮的大王。陳家財產高達四千萬銀元,他的兩個兒子各分得兩千萬銀元。當時中國有名的古銅器,幾乎有一半都在陳家。可以想像其奢華的程度。然而,也就過了七年,上海地價忽然慘跌,陳家投資失敗,導致破產。陳家的古董珍寶、房屋地產,幾乎所有的資產全被銀行沒收和變賣。
《禮記·大學》有句話:「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意是說,一個人用違背道義的、不正當的手段得到了錢財,那麼同樣的,也會以不好的、不合常理的方式而失去。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