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2045年,人類可能無法自然生育了?

2021年04月12日社會奇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4月12日訊】「1%」在很多人看來微不足道,但它代表著一個關乎人類命運的問題:在西方,出現生育問題的男性在以大約每年1%的速度增長。在美國,女性流產率和試管嬰兒代孕率每年增長約1%。同樣全球生育率在1960年到2018年之間,每年也以約1%的速度在下降。如果將這些變化累計起來,10年就是10%,50年就是50%。
25年後精子數量中位數將跌至零
根據美國西奈山醫學院(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環境醫學和公共衛生學教授Shanna Swan 2017年發表於《人類生育醫學前沿》(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的分析文章,男性精子數量在僅僅40年間就降低了50%。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扭轉,那麼25年後人類男性精子數量的中位數將跌至零。儘管這是一個推測,但Swan認為目前也沒有證據能夠說明這種下跌的局面正在被改變。他認為,到2045年,人類可能要面對一個無法自然生育的時代,而只能依靠輔助生育手段繁衍後代了。
Swan大聲呼籲社會關注這一問題。他認為:人類生育健康每年1%的衰減甚至超過了全球變暖的速度。人們傾注對抗全球變暖,但卻沒有對生育健康方面的問題採取行動。
這或許是因為,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些令人擔憂的趨勢正在發生,或是不知道到他們自己也正走在同樣的路上。但是目前這種嚴峻趨勢,很難說這僅僅是一種巧合。
化學物質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Swan指出,生育健康方面的問題是相互聯繫著的,並且它們很大程度上都由相同的原因推動。比如:影響激素的化學物質(內分泌干擾物)的出現。包括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雙酚A(Bisphenol A)、阻燃劑在內的「荷爾蒙劫持者」等,這些化學物質在現代生活中已經變得無處不在。
從1950年開始,內分泌干擾物在我們的礦泉水瓶、食品包裝、電子設備、個人護理用品、清潔劑,以及其他許多日常用品之中。這類物質的生產規模不斷的在擴大,而從這一年代開始,精子數量和生育率就開始衰減了。
或許有人會認為生育率的下降的原因是育齡推遲、生活方式變化等社會因素。對此,Swan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表示:「這些當然會對自然生育產生影響,但我希望人們認識到化學物質確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塑料增塑劑、硬化劑影響生育
這位環境與公共衛生專家與同事們在過去的研究中取得了多項證據。鄰苯二甲酸酯能夠讓硬塑料變為有彈性的塑膠,常被用作增塑劑,含有這種物質的塑料產品經常會出現在食品生產、加工和包裝過程中。它會降低睪酮水平、減少精子數量,因此對男性影響更大。但這並不意味著女性可以免受其害,過往研究發現這種物質會導致女性青春期提前、卵巢早衰、流產和早產。
雙酚A則是一種塑料硬化劑,曾被用作製造嬰兒奶瓶,也常出現在食品罐裝容器的內側塗層中。作為一種雌激素類似物,它對女性生殖系統造成的干擾不言而喻,那些存在職業暴露的男性也難逃影響——精子質量下降和生育功能障礙的概率增高等都與此有關。
對胎兒、男童的影響
但是,這些還不是內分泌干擾物帶給人類的最大危害。如果懷孕的女性在妊娠早期就接觸了內分泌干擾物,對於體內細胞正在進行重編程的胎兒來說,這種不良影響可能會貫穿他們的兒童期、青春期和成年階段。
舉例來講,一位準媽媽呼吸的空氣、喝下的水、吃下的食物、使用的護膚品都會將這些有毒物質帶入自己體內。如果母親在妊娠早期接觸了能夠阻斷雄性激素作用的物質,可能會導致男性胎兒生殖系統變異(anogenital distance),研究表明,這種變異將影響未來精子數量。如果一個男孩天生具有這些生殖器官上的缺陷,他在成年時也面臨著更高的精子數過低和睪丸癌風險。
《美國公共健康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的一篇文章則揭示了內分泌干擾物與兒童神經發育損傷之間的關係。這篇綜述性文章總結了截至2019年全球11個國家的30多項研究,對婦女產前接觸不同類型鄰苯二甲酸酯至兒童出生後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鄰苯二甲酸酯暴露量與兒童攻擊性、挑釁性、情緒反應過激、違法行為和其他注意力缺陷等多動症症狀有很強的關聯性。
其中一項研究發現妊娠中期尿液中鄰苯二甲酸酯含量最高的母親,生下的孩子患多動症的概率是含量低的母親的孩子的3倍。子宮內接觸較高含量的鄰苯二甲酸酯的兒童智商比其他兒童低7%,他們的感知推理和語言理解能力也更低。
除此之外,內分泌干擾物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症、代謝綜合征(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在同一個體聚集的臨床綜合征)愈發普遍的原因之一。
上述問題固然給人類的延續帶來了巨大挑戰,人類需要停止將自己和後代當成內分泌干擾物的試驗白鼠,也要警惕計畫市場、計畫經濟、計畫生育等被計畫帶來的後患。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