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言:深圳大廈晃動與摩天大樓詛咒

2021年05月25日時政評論
近日,深圳賽格大廈震顫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接二連三發生的「高樓驚魂」牽動著無數讀者的神經,激起了人們對現代高層建築的種種疑慮,中國的摩天大廈到底有多少豆腐渣工程?有不少人揶揄,是不是因為深圳房價太高,房產稅即將出台而讓大樓不寒而慄?還有人嘲笑,大樓每天中午晃動,難道是百年紅朝根基已經不穩的信號?!
「三天一層樓」的神話,成為「三天抖三抖」的笑話
5月18日13時30分,原本風和日麗,既沒有颱風也沒有地震的賽格大廈,突然「扭起了秧歌」。
「在北京碰上沙塵暴,在武漢和蘇州遭受龍捲風,在深圳遇見不明原因晃動……」像災難片一樣,在大樓現場上班的15,000名人群頓時陷入恐慌,紛紛逃散。平常上五層樓都氣喘吁吁,居然一口氣從五十樓跑到了一樓,那隻跑斷的拖鞋也成了當日最大「網紅」。
當天夜裡,政府相關部門和專家迅速對外解釋和闢謠說:這是風、地鐵運行、溫度等因素耦合所造成;大廈主體結構安全,內部結構堅固,各種附屬設施完好。總之,大樓安全無恙。
然而,「磚家」的話音未落,5月19日下午1點30到2點之間,賽格大廈又開始瑟瑟發抖。被官方「維穩」通報忽悠、繼續留在大樓辦公的業主、商戶、租戶再次嚇得半死。
大家驚魂未定,5月20日12時30分左右,賽格大廈猶如罹患帕金森綜合症,一發不可收拾,連抖3天。
其實,早在5月13日,一名在賽格大廈57樓工作的徐女士便感受到了晃動,之後的幾天大樓也曾出現晃動,但一直未引起大家的注意。於是有網友形容,高層感到了危機,都在逃命;底層還在按部就班的幹活,麻木不仁。
公開資料顯示,位於深圳市繁華交通幹道深南中路與華強北路交匯處的賽格大廈,是惟一由中國自行設計和總承包施工的高智能超高層大樓。總高355.8米,總建築層79層,地上75層,地下4層,總建築面積達17萬平方米。登高臨望,深圳和香港的都市風貌盡收眼底,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
賽格大廈於1996年動工興建,1999年9月黨國五十周歲前完工,2000年新世紀來臨之際全面落成。既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鋼管混凝土結構大廈,也是深圳市跨世紀的標誌性建築。不僅被評為深圳市優質工程,還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賽格大廈還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深圳速度」, 三天一層樓的神話並被寫進大陸初中歷史課本,沒想到最終還是現出了原形。
優質工程變「凶樓」,中共「磚家」被打臉
一篇20年前的碩士論文《深圳賽格廣場建設項目評析》指出,當年作為深圳地標建築的賽格大廈,存在邊施工邊修改設計,先施工後設計,設計圖沒做完就開始施工等問題。並指出,大廈封頂後發現樓頂天線震盪,於是把天線鋸掉一截又補上一截。
據說,1999年5月的一天,賽格廣場已主體封頂,一大塊白雲飄至廣場上空,華強北路上,突然有人大喊,「賽格廣場要倒啦!」人們抬頭看去,大樓好像真的在歪斜。一時之間,華強北大亂,所有車輛不能通行,有人棄車而逃,有人從車窗爬出,鞋子遺失滿地,商場顧不上關門便人去樓空。後來才弄明白,是雲朵飄移和樓的相對運動,使人產生錯覺。這則22年前的笑話,真的變成現實的「樓晃晃」。
2013年的央視315,專門打假深圳的建築行業,由於使用大量海沙致使樓盤壽命減半。當時中國最高樓——平安金融中心就因此陷入了一場巨大的風波之中。
2014年5月,深圳「官員名流村」鹿丹村的斑馬樓拆除重建,它成為危樓是因為使用了海沙建造,出現鋼筋腐蝕、牆體脫落等諸多質量問題。
2015年,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對海沙樓排查,公布潛龍曼海寧二期、金亨利都薈首府、美佳華首寓、水榭春天等48個樓盤使用過海沙。
2019年11月,深圳第二醫院門診大樓因為使用海沙成為危樓,不得不進行改建。深圳鹽田區海濤花園因為使用海沙成為危樓被拆除。
除此之外,去年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位移,廣東虎門大橋搖晃,武漢鸚鵡洲大橋起伏波動等等異常現象,官方至今都未給出令人滿意的答覆。更何況向來注重風水的深圳,早就盛傳有「十大鬼樓」和「四大邪地」之說。
比如,網絡流傳深圳「十大鬼樓」之一的中銀大廈,經常出現洗手間無人卻響起水聲、白衣男子幽靈出現、電梯莫名其妙的忽開忽關、電梯逢21樓必停、在大樓上班的人都經歷過鬼壓身等等「鬧鬼」之事。
據說這裡以前是靶場和刑場,文革時期有很多人冤死在這裡。為了鎮住煞氣,開發商請風水大師將大樓的外觀設計為紫紅色,並將房子的形狀修建成紅蠟燭的奇特模樣。
又如,深圳大學作為深圳的一張高等學府名片,因為園內建築布局特殊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深圳「四大邪地」之首。
「深大這塊地以前是一片亂葬崗,留下許多當年香港偷渡者的屍體」、「我聽說這裡陰氣很重,因為年輕人血氣方剛,才選擇在這裡建學校,想克住邪氣」、「深圳大學校園建築從高空看下去就是一個十分明顯的八卦」…… 而這些用科學無法解釋的傳聞來源卻非常統一:網絡論壇和師兄師姐的口耳相傳。
改革開放的窗口隕落,取代香港的夢想破滅
「北有中關村,南有華強北」。靠走私、偷竊技術和強大的山寨能力,逐漸發展成為全球電子產品製造中心和世界最大的電子元器件集散中心的華強北,曾經走出了50多個億萬富翁。也孕育了華為、騰訊、神舟電腦、普聯、同洲電子、大疆等一批知名企業。
有媒體報道,蘋果正版AirPods Pro發布僅一週,華強北就有供應商表示第一批山寨款已經發貨,甚至有人評論「質量比正品還好一些」,「沒有華強北不能造的」。
正因為如此,鄧小平當年提出開辦的四個經濟特區,除了與香港僅一河之隔的深圳,靠近水樓台先得月的獨特地理和區位優勢,靠早先承接香港轉移的產業,後來又借鑑香港經濟發展模式,近年再通過強制技術轉讓和侵犯知識產權,從而「一枝獨秀」之外。當時在同一起跑線的廈門到如今,連「新一線」城市的名頭都沒了,而珠海和汕頭則一直不進則退。
但隨著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爆發,港版國安法的推行,「一國兩制」的破產,香港的世界金融中心和全球貿易中心地位的逐步喪失。背靠香港起家的深圳也將失去往日的輝煌,更遑論取代香港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
美中貿易戰對壘,歐中投資協定泡湯,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暫停,第二波全球疫情衝擊,其中遭受打擊最大的很多都是深圳的企業。雖然越南、印度開放比中國晚,人均收入比中國低,但是它們在全球吸引投資和產業方面,已經後來居上,形成了非常有競爭力、吸引力的優勢。
尤其是鋼筋水泥已經透支了三十年的成果,高房價讓年輕人正在逃離深圳。過高的樓市還導致內外資企業經營成本過高,不得已而撤離深圳。這一點從華為搬遷松山湖就可以看出。如今市值60億的深圳華強北賽格廣場大廈一顫抖,將令P2P清零過後,寫字樓空置率越來越高的深圳,更加雪上加霜。可謂徒有廣廈千萬間,不見百姓俱歡顏。
總而言之,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擁有全世界40%高層建築。150米以上的建築達到2,395座,200米以上建築達823座,300米以上達95座,三項指標均居全球第一。不知屢屢應驗的「摩天大樓詛咒」,會不會再次在中國大陸重演?
大紀元首發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