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5月26日訊】大家好!我是扶搖。
又和大家在節目中相見了!我想觀眾朋友們一定期待著更新奇的內容吧!那就由我來給大家講一講中國古人對植物的奇特感應,故事的內容相當有趣兒呢!
眾所周知,中國具有上下5千年的悠久歷史,蘊含著歷史豐富的寶藏。與西方現代科技不同的是,中國古人走的是另外一條路,是針對人體、生命、宇宙去研究的。所以,中國古代對事物的認知非常的神奇。我們知道上世紀的西方通過各種實驗知道了植物是有感觀、有感情的,可是,中國古人與植物的認知可以說是更超前。
古松託夢的故事
這個元好問可不是一個等閒之輩。他生於1190年,於1257年去世,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歷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
而這個《續夷堅志》就是他寫的筆記小說。全書四卷,共202篇故事。是續寫了宋朝人洪邁的《夷堅志》,其中記錄了奇聞異事、物產名勝、佛道兩家的故事,還有一些金朝末年的史事。雖然沒有《夷堅志》那樣大的篇幅,但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而今天,我要爲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則名爲「高白松」的故事。
話說在與南宋對立的金朝時代,京城中有一名官員叫做徐偉。一天晚上,他突然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他看見一個老人來拜見他。老人瘦高個子,滿頭白髮,身穿綠袍。老人對他說:「我日後會遭受刀劈斧砍之難,希望您能保全我。」
徐偉夢醒之後,夢中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但不知所雲。由於這個夢十分奇怪,所以,他始終不曾忘記。
後來,徐偉被調到山東泰安做太守。上任不久,正趕上泰山的廟宇遭受火災,皇帝下令重新修復。為了修復這龐大的廟宇,泰安境內的大樹都在砍伐之列。
在泰安東面60裡萊蕪的高白村中,有一棵古松。它枝幹茂盛,蔭蔽二畝地,村裡人傳說它是幾百年的古樹。儘管如此,它也在被砍伐的範圍之內。村裡的父老鄉親們哀求徐偉,希望他能放過這棵樹。
這時,徐偉忽然想起了那個他一直想不明白的夢。於是,他便周旋營護,使這棵百年古樹免遭砍伐。當天晚上,徐偉就夢見那位身穿綠袍的老頭前來向他道謝。原來,這位老人就是這棵古松變化的。
這就是古松託夢。我們知道萬物皆有靈,中國古人早已知道植物和動物一樣有靈性。它甚至還能預知未來的災難,並且懂得託夢求救。這已經遠遠超出了現代西方科學對植物的認知,是不是啊?聽起來很有意思吧?
人與植物互相感知
這下一個故事也是來自一本筆記小說。講述的是人與植物的心靈感應。大家知道嗎?心靈感應是一種神奇的交流現象,超越於語言、文字形式之外。不僅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感應,人與植物之間也可以互相感知。從古至今,在東西方,神奇的感應現象持續上演。這個故事來自於俞樾所著的《右台仙館筆記》。俞樾是清朝時代的人,生於1821年,逝世於1907年,字蔭甫,號曲園。道光年間中的進士,曾經官至翰林院庶吉士。
俞樾所著的《右台仙館筆記》共十六卷,仿效了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故事頗為神奇,而且常常會做考證,可信度很高。而下面要講的,是與俞樾自己有關的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翁王文勤是和他同齡的好友兼兒女親家。
清朝時寶應城的東門一帶,有一座大宅院,屋主原姓劉。和俞樾同年的王文勤,小時候曾在劉家讀書。有一天,劉家人請王文勤吃花椒,他見花椒長得青蔥可愛,於是拿了一枝插在地上,說:「如果將來我讀書能有所成,那麼這枝花椒就能存活下來。」
這枝花椒似乎聽懂了他的話,不僅好好地活了下來,而且經過三十多年,還長成了大樹,比屋簷還要高。像是作為一種吉祥的象徵,與王文勤一榮俱榮。
道光丙午年,王文勤中舉,庚戌年考取進士。同治年間,他由翰林編修出任浙江臬台,不久又轉任廣東布政司,後來升為福建巡撫。劉家這座舊宅輾轉歸了王文勤家所有,當年他種的那棵花椒樹依然健在,比以前更加茂盛。
日子一久,王家有人發現說花椒不留子了,只要一打開花苞,種子就會立即落在地上,這個兆頭恐怕對子輩不利。於是,王家人商量要砍掉那棵花椒樹。
俞樾的長女是王文勤的媳,她極力勸阻這件事,但是眾人都不聽。砍掉花椒樹不到兩年,王文勤從台灣回來後,就在福建病死了。他的妻子劉氏,還先於王文勤兩個月也去世了。
由此看出,人與植物互相感知,竟然出現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現象呢!樹與人的感應,似乎超越了語言和文字,在人的眼睛觸及不到的空間裡,悄然發生了聯繫。
其實,中國古人對植物的認知更久遠,早在《山海經》中就有記載。 《山海經》是中國書籍中的已知最早期的地理博物誌。奇花、異草、神樹,《山海經》裡記載了大量神奇的樹木和花草,據說只要人們服食或者是佩戴它們,就會有神奇的功效產生。
按照這些植物的神奇效用,大致可分成兩類。
一是可以解決人們生存問題的。比如,有一種草,名叫祝,形狀像韭菜,花是青色的,吃了可以使人不餓。有一種薰草,葉子像麻葉,莖是方的,花是紅色的,果實黑色,佩戴在身上可以治疫病。還有一種樹,名叫文莖,有紅色的紋理,分泌出的樹脂像漆,味道像飴糖,吃了可以消除疲勞。
二是吃了可以多子多孫、長生久視。有一種開青色花的草,吃了可以延年益壽,不早逝。比如,有一種無名樹,開紅色的花,果實像枳,吃了可以多子多孫。
《山海經》介紹了這些在現代人看來,想都想不到的植物,只要服食這些神奇的植物,就可以解決當時人們面臨的很多生存問題。
香囊提神避邪
剛剛我們提到有些植物還可以佩戴它們,那是什麼呢?對,薰香辟邪,還有就是古人講的香囊。香囊是幹什麼用的呢?香囊通常內裝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研製的細末。古代的薰香、香囊有的是用來提神的,也有用來避邪的。對於今天的瘟疫大流行,這是個很不錯的辦法呢。那就聽我來說一說吧。據《山海經》記載,崑崙山北有一條河,因為不能載舟,浮力太弱,就被稱作弱水。在弱水西面有一個國家,叫做大月氏,曾派人乘坐著一種特殊的船——「毛車」,渡過弱水,向西漢朝廷進獻了三枚香料。
這種香料外形象棗,大如鸞鳥的蛋。因當時長安城正發生瘟疫,宮中有很多人染上了瘟疫,於是使者請求燃燒貢香,以辟疫氣。燃燒了一枚貢香後,宮中染病的人就陸陸續續都轉危為安,不久神奇痊癒了。而且,貢香的氣味傳到了百裡之外,很多天還未散盡。這就是薰香辟邪。
據張華《博物誌》記載,因瘟疫病死未超過三天的人,聞到此香氣,竟能還魂復活。在《海內十洲記》中東方朔也曾描述過:「香氣聞數百裡,死屍在地,聞氣乃活」,這與《漢武帝內傳》中的記載也吻合,並且後者記載,此香是西域國度月支向漢朝進貢的香料,取材於「返魂樹」,因具有還魂之效而得名「返魂香」。
除了薰香以外,還有一個古人防疫不離身的寳貝,是香囊。香囊屬於佩囊的一種,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在古代記載中也稱作佩幃、容臭、香袋或是香包等。一般繫於腰間或肘後之下的腰帶上,也有的繫於床帳或車輦上。
《抱樸子‧登涉》中記載:「黃帝欲登園丘,其地多大蛇,廣成子教之佩戴雄黃,其蛇皆去。」後這個記載被美國人W‧愛伯哈德引用,在他編撰的《中國文化象徵詞典》中,有這樣的說明:「黃帝部族發生了大瘟疫,聽說廣成子醫道高明,黃帝前去討教治療瘟疫的辦法,廣成子用雄黃裝包,讓他佩戴在身上,結果治好了。」
所以在上古時期,先人就已經將香囊隨身佩戴,並達到了祛邪防疫的作用。
中國古老的神傳文化講究「天人合一」,把人類與大自然看作是生命的整體,以達到天、地、人與萬物共生的境界。而且,自古以來中國人都相信「萬物有靈」,相信「輪迴轉世」。古人認識事物的角度與當今社會不同,而萬物給他們的展現也與我們現在看到的不同。也許看上去不起眼的一棵植物,其實有著很大的能耐呢。大家覺得呢?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未解之謎》,我是扶搖,我們下次再見。
【未解之謎】節目組製作
歡迎訂閱Youmaker頻道:https://www.youmaker.com/c/UnsolvedMystery
訂閱頻道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vQZ1p_-AXgAWiyHhE7CxQ
訂閱未解之謎telegram群組:https://t.me/wjzmchannel
(責任編輯:王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