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傳】輔佐蒙哥 總領漠南漢地民務

2021年06月02日歷史英雄
1241年黃曆十一月,在位十二年零三個月的大汗窩闊台行獵時,在行宮駕崩,終年56歲。由於窩闊台生前未確立太子,在他過世後,汗位繼承人問題引發了朝中的一系列紛爭,導致汗位空懸。
在拖延了四年多後,1246年,在確定汗位繼承人的忽裡勒台大會上,各部諸王、將領、貴族等大部分同意推舉窩闊台的長子貴由為新一任大汗。1248年春,貴由在西征拔都的途中去世,終年43歲,在位僅一年零八個月。後被追封為定宗。

蒙哥繼汗位

1251年黃曆六月,忽裡勒台大會在蒙古草原斡難河畔成吉思汗的大斡耳朵舉行,成吉思汗家族的各支系都有代表與會。宗王大臣們幾經商議之後,通過了由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的提議,共同擁戴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窩闊台的養子蒙哥繼承汗位。
蒙哥,是拖雷和唆魯禾帖尼的長子。在他出生時,有知天象者說他將來「必大貴」,是故給他起名蒙哥。蒙哥,漢語為「長生」之意。
窩闊台在繼承大汗之位前,曾將蒙哥作為養子養在身邊,讓昂灰皇後撫育他,還在他長大後,為他娶火魯剌部女子火裡差為妃,又分給他部民。
當初,窩闊台非常喜歡蒙哥。一天,窩闊台召蒙哥到身邊,窩闊台摸著他的腦袋說:「是可以君天下。」蒙哥曾多次跟隨窩闊台參加征伐,屢立奇功。1232年拖雷離世後,蒙哥才回去繼承拖雷的封地。
【忽必烈傳】輔佐蒙哥 總領漠南漢地民務
示意圖,圖為蒙古國家博物館的蒙古帝國時期的哈拉和林首都模型。(公有領域)

蒙哥為忽必烈再奠定基業

蒙哥即位的當日,就追尊父親拖雷為帝,尊母親唆魯禾帖尼為皇太後。即位後的蒙哥,很快恢復了成吉思汗扎撒規定的秩序。他頒布如下詔令:凡朝廷及諸王濫發令旨的,都要盡數收回;諸王乘馬車,允許乘三馬,遠行不得超過四馬;諸王不得擅招民戶,不得擅自宣命於諸地,諸官屬不得以朝覲為名賦斂民財,交糧者可以就近上繳。他還停止了和林城的建築項目,讓五千農民返家等等。
為了確保進一步的征服戰爭所需的物資,蒙哥要求進行新的且精確的全國性人口調查。這次人口調查旨在認定並動員帝國的財富和人力以投入戰爭,因而將牲畜、果園、原料(例如鐵和鹽的儲備)還有人員都列入清單。無論是調查範圍還是嚴密程度,蒙哥的統計清單都超越了以前窩闊台和貴由的成就。
此外,他依照成吉思汗和窩闊台時的制度,免除了老者和釋、道、基督教等教徒的丁稅。改定西域稅則,牛、馬百稅一,不及百者免。難能可貴的是,他還下令償還了貴由及皇後、皇子購買珠寶虧欠的商貨銀五十萬錠,雖然這並不應該由其代償。不久後,他還聽從西夏人高智耀的建議,亦免除了海內儒士的徭役,這對於儒士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在蒙哥即位後的第二年春天,母親唆魯禾帖尼病逝,這位奇異、聰慧的女子,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後,安然離去。死後,她葬在丈夫拖雷和成吉思汗的墓旁。
為人「剛明雄毅」、沉默寡言的蒙哥,亦改變了窩闊台和貴由的寬縱政策,強化了汗權。窩闊台時,群臣擅權,政出多門,貴由時因為體弱,諸事也由重臣決斷。到了蒙哥時,所有詔令都由他手書,而且時常斟酌多次後再推行,這在蒙元諸帝中是絕無僅有的。
在前朝大汗直轄區分設斷事官的基礎上,蒙哥還進一步完善和充實了燕京、別失八裡和阿母三處的三行尚書省。
史載,蒙哥「御群臣甚嚴」,他常訓誡左右大臣說:「汝輩得朕獎諭,即志氣驕逸,災禍有不立至者乎?汝輩其戒之。」此外,他非常相信占卜術,每逢重大行事前都要先占卜吉凶。
在生活中,蒙哥不好侈靡,不喜歡飲宴,還嚴格限制後妃們的衣食消費,不允許肆意揮霍。一次,回鶻獻水精盆、珍珠傘等物,價值銀三萬餘錠。蒙哥以「方今百姓疲弊,所急者錢爾,朕獨有此何為」為由加以拒絕,後在大臣的勸說下收下,但支付了部分費用,並告知下不為例。
受母親的影響,蒙哥對基督教頗有好感,但也對佛教和道教感興趣。1251年至1252年間,他任命李志常道士和那摩喇嘛為國師。在1255年舉行的佛教徒與道教徒的辯論會上,他亦參加。1256年,蒙哥在和林的宮殿中舉行了一次佛教會議。他說:「一切宗教猶如手的五指。」「佛門如掌,余皆如指。」顯然,他更傾向於佛教。
1254年一月,蒙哥接見了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使臣、基督徒盧布魯克,半年後,盧布魯克拿著蒙哥的回信返程。
【忽必烈傳】輔佐蒙哥 總領漠南漢地民務
蒙哥汗接見外國使節。(公有領域)
在對外軍事征服方面,蒙哥沿著祖父的足跡,繼續開拓疆域。他派同母弟忽必烈和旭烈兀分別負責南部中國、西亞的征伐。關於忽必烈的征伐,在稍後篇章中再述,這裡先說說旭烈兀的西亞之徵。
1253年六月,蒙哥命旭烈兀率大軍十萬西征。西征軍從漠北草原出發,1256年大軍渡過阿姆河後所向披靡,先攻滅波斯南部的盧爾人政權,後攻破位於波斯西部的木剌夷國(阿薩辛派);1258年攻入巴格達,結束了阿拔斯王朝的統治;1260年3月1日,取得了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的統治權,並派兵攻占了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其後因聽聞蒙哥駕崩的消息,率大軍開始東返。
在旭烈兀的西亞之徵取得節節勝利之際,蒙哥也再一次開始了攻打南宋的征程。

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民務 贏賢名

在蒙哥登上大汗之位後,忽必烈開始進入汗庭決策圈,為兄長出謀劃策。因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長且賢」,蒙哥任命他為負責總領漠南、漢地民務的親王,這兩處的民戶問題都由忽必烈裁決。漠南,指戈壁沙漠以南、陰山以北地區,今分布在中國和蒙古國之間。漢地,指被蒙古征服的中原地區;民戶,主要指在官府登記、由大汗直接控制其稅役的居民。
蒙哥之所以選中忽必烈負責漠南漢地事務,應是知曉他對漢文化、漢地有一定的興趣和了解,而且身邊有不少漢族人可以幫助管理。而這一任命使忽必烈更感到有必要招募流落於中原各地的有識之士,因此他公開打出「延藩府舊臣及四方文學之士」的旗號,招攬人才,其頗有名氣的「金蓮川幕府」逐漸形成。
總領漠南漢地民務後,忽必烈就不能待在漠北的和林,需要在燕京以北選擇新的駐屯地點。他曾問木華黎之孫也是自己最為信任的將領霸突魯:「天下初定,我欲勸主上屯駐於回鶻,休兵息民,你看如何?」這裡的回鶻,應指的是回鶻牙帳城、漠北曾經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風俗和生活方式上與蒙古人十分接近,現位於蒙古國鄂爾渾河谷。
霸突魯卻並不贊同,答道:「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大漠。而且天子必須居中以受四方的朝見。大王果欲統御天下,非駐燕不可。」他建議選擇在幽燕一帶,這裡在遼金時期都是國都和政治中心。忽必烈立刻明白了,「若不是你這樣說,我幾乎犯了錯誤。」
於是,忽必烈將駐屯地點投向了幽燕一帶,並將之前的藩府駐紮在處於地勢要塞上的風水寶地——金蓮川。在金朝時,金蓮川一帶有兩座城市:桓州和撫州,它們當時都是在戰略及補給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城市。
說起金蓮川還有一段來歷。金大定八年(1168年),金世宗完顏雍為選擇「帝王的營帳」來到一處山川,這裡山石造型,或人或物,或禽或獸,真是巧奪天工、栩栩如生,頗有長白風韻。他看到川中開滿了一望無際的金蓮花,信步閒遊置身滿川的金蓮之中,連煩惱憂愁都瞬間消散。於是,金世宗從「蓮者連也」,取其金枝玉葉相連之意,將此川改為「金蓮川」。
在金蓮川,1251年,忽必烈命趙璧「總六部於燕」,即擔任負責主管漢地財賦行政的燕京大斷事官行署(燕京行尚書省)的必闍赤。「總六部於燕」即行尚書六部於燕,這是當時用來翻譯燕京大札魯忽赤助手大必闍赤的漢語官號。
第二年,忽必烈在姚樞的建議下,以燕京大札魯忽赤昧於政事、漢地不治,乃上奏請分河南一地而試治之,即在汴京設置屯田經略司,為攻宋做準備;在衛輝設都轉運司,以便轉運糧食到河南,蒙哥都同意了。忽必烈於是命趙璧、史天澤、楊惟中、忙哥為使,經略河南。
【忽必烈傳】輔佐蒙哥 總領漠南漢地民務
忽必烈在汴京設置屯田經略司,為攻宋做準備。圖為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描繪北宋都城汴京的景象。(公共領域)
趙璧前文已經介紹過,史天澤出自燕京世代豪族之家,文武全才,在當地很有影響。楊惟中曾為窩闊台謀士,後隨蒙古軍攻宋,得名士數十人和大量圖書,遂在燕京建立太極書院,在書院講授程朱理學。
當時河南剛遭兵亂,民不聊生。河南道總管、萬戶劉福專橫跋扈,貪淫暴虐,百姓無不懼怕。趙璧到後,立刻拿下董主簿,劉萬戶嚇出了一身冷汗,一病不起而亡。之後,趙璧在河南抓盜賊、造楮幣、均賦稅、立屯田,解決了民生和社會問題。僅兩三年的功夫,河南就「以最治稱」。
1252年,忽必烈從金蓮川移駐桓、撫二州。邢州是忽必烈的封地,原有一萬戶,初分二千戶以供勛臣衣食,派去管理的人,皆不知如何治理,而是進行百般搜刮,百姓承受不了,有人向王府申訴。在身邊謀臣的建議下,忽必烈選近侍脫兀脫、尚書劉肅、侍郎李簡一同去治理。三人到邢州後,同心協力,除去弊政,革去貪暴。於是逃亡在外的百姓相繼返鄉,不到一月,戶增十倍。
蒙哥即位後第三年,大加分封同姓。在謀士姚樞的建議下,忽必烈接受了京兆作為封地,京兆即長安,屬關中地區,自古是王霸必爭之地。其後,忽必烈上奏請割河東解州鹽稅作為軍餉,又上奏請在京兆置宣撫司,以孛蘭奚、楊惟中為宣撫司使,實行屯田,還將自己的親兵布防在興元(今陝西漢中一帶),防範南宋兵馬。很快,關隴大治。
1256年,蒙哥又將懷慶路孟州(今河南焦作)補賜給忽必烈作為封地,其轄境相當今河南省修武縣、武陟縣以西和黃河以北等地區。忽必烈派商挺治理懷孟,打擊豪強,發展生產。其後又在當地開渠,引水灌田,促進農業發展。
關於邢州、河南和關中三地的治理情況,姚樞在忽必烈當皇帝後的一次上書中有著很精采的總結:「太祖開創基業,超過前代,但未及治理就辭世了。其後數朝官多濫刑,民生凋敝。陛下生來仁慈聖明,在潛邸時就聽聖人之書,每日談論治國之道。如邢州、河南、陝西這些本是最治理不好的地方,陛下在那裡設置安撫、經略、宣撫三使司,選派官吏去任職,頒行俸祿,提倡廉潔,清除貪污,鼓勵農桑。不到三年,這些地方就治理得很好了。各地百姓都在盼望陛下去拯救他們,如子女之盼母親。」
的確,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事務後,體恤百姓,秉公不徇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治內一片欣欣向榮,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或許這也是其以儒家治國的小試牛刀。
忽必烈「愛民之譽,好賢之名」迅速在漢地傳播開來,也正是在金蓮川時期,忽必烈身邊不僅有著若干之前徵召的漢族幕僚和儒士,而且他繼續「延攬文學之士,待以殊禮」,由此精英薈萃,形成了著名的「金蓮川幕府」。他們對於忽必烈總領漠南、繼承大汗位和打造元帝國,起到了重大作用。
參考資料:
《新元史》 《元史》 《忽必烈傳》 《忽必烈祕史》 《成吉思汗忽必烈評傳》 《蒙古在俄羅斯的戶口調查》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