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16日訊】觀眾朋友們好,我是橫河,歡迎大家來到橫河觀點頻道,今天是6月15日,星期二。
今天焦點:G7和北約公報都罕見地指向中共,但程度不同,如何落實更重要,這是否體現戰略調整的開始?拜登普京會有何期待。
從週末開始的G7公報和北約公報都罕見地直指中共,G7公報中針對中共的五點,包括台海、人權和香港自由、疫情溯源、全球基建對抗「一帶一路」和對南海東海局勢擔憂,哪些只是說說,哪些可以執行,哪些可行?
北約作為區域性防禦聯盟的作用,是否需要進行戰略調整以適應當今世界?美俄關係能否走出低谷。
從G7公報到北約公報再到拜普會
首先談談G7。G7是一個世界最富裕最發達國家的俱樂部,俄國曾經一度被接納稱為G8,但因入侵和吞併克裡米亞於2014年席位被凍結,回到G7。同時又因為更具體的經濟方面的功能被G20取代,其象徵意義多於實際意義。
不過因為中共崛起對世界造成威脅,更廣泛的國際組織,尤其包括中共和俄國的反而更難達成一致,一些國際重大議題,G7倒更容易在內部討論和達成某種一致,我認為是被賦予了一種比較新的作用。
比如這次G7公報中對中共的提法,雖然內部做了妥協,但在G20和其它國際會議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G7公報內容大家都知道了。簡單地說,對中共,一、提出了G7的共同價值觀,二、具體針對中共有五方面:1)第一次提出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2)關注包括新疆在內的人權和香港自由,這裡包括了消除在全球供應鏈中對強迫勞動,但發達國家重新建立自己的供應鏈並沒有單獨出現;
3)要求中共同意世衛進入中國進行第二階段疫情溯源研究(及時、透明、專家主導和基於科學);4)推出全球基礎建設倡議以對抗「一帶一路」;5)對南海東海局勢嚴重擔憂。
從公報對中共如此強硬,是G7峰會以來的首次。因為上次峰會是疫情高峰,沒有開成,而這裡的議題絕大多數和疫情有關或發生在前次峰會之後,所以這個公報應該是反映了G7國家對當今形勢比較一致的看法,雖然幕後有不同意見,但對中共的實際威脅有了共識,無論如何這是一大突破。
當然對如何採取行動,意見還是很不一致,如德國、意大利更強調合作,美英法加就相對強硬。
G7公報重點 中共無對應措施
一、台海穩定,G7主要是歐洲國家,而台灣安全是美國獨一的責任,日本有唇亡齒寒感覺,並非義務,但確實已經開始更多地介入台灣安全事務。
今年3月16日美日防長與外相聯席「二加二會議」提到的「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顯然已經被G7會議接受。當然主要是台灣自我防禦的決心和美國承擔其國際責任,但G7的國際聲援是非常值得歡迎的。
二、泛泛的人權問題和香港自由,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看到西方任何壓力起到實際作用,但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是可以採取行動而且會有一定效果的,主要是要支持抵制中共奴工產品的企業和行動,並配合以立法來懲罰涉及奴工產品的企業。
西方國家對奴工產品熟視無睹已經幾十年了。
三、疫情溯源研究第二階段。大家都看到第一階段的結果了。我認為這不會有任何作用,1)中共顯然不會接受第二次調查,2)世衛只會討好中共,至少也是無能為力。
因此國際上除了在道義上施壓,如不斷要求調查,也應該採取一些實際的方法調查,如DRASTIC這樣的民間鬆散組織都能挖出很多重大證據,各國調動政府資源應該會得到更多。
如澳洲新聞的16分鐘節目,其中武毒所養蝙蝠的錄像就徹底駁斥了中共和達薩克關於那裡沒有蝙蝠的謊言,而這段錄像就是DRASTIC找到的。
四、全球基礎建設對抗「一帶一路」。這個不太實際,1)「一帶一路」是貸款建設一些受援國並不一定想要的項目,條件是購買中國材料和用中國公司,西方國家很難提出類似項目;2)「一帶一路」是附帶輸出腐敗,很多錢並非用於基建而是賄賂,其影響力也是通過賄賂實現,西方國家競爭不過的;3)經費的使用,中共花錢無監督,別人做不到。停止給中共輸血應是更有效的措施。這不是指正常互惠貿易。
中共的反應也很有意思,官方開始只有中共駐英國大使館發出強硬聲明,外交部發言人只是在今天才回應,內容類似,都是把矛頭指向美國而非G7。可見中共對G7公報是相當頭痛而缺少對應措施的。
北約首次將中共定為「系統性挑戰」
G7會議13日在英國落幕後,14日在布魯塞爾舉行了北約峰會並發表公報,公報是北約自1949年成立以來首次將中共定性為「系統性挑戰」,並表示需要北約作為一個聯盟來共同應對。雖然公報涉及中共並不多,仍然把俄國放在首位,但畢竟是開始認真考慮中共的實質性威脅了。
這是不同尋常的,因為北約是一個區域性防禦的軍事聯盟,中國從傳統的軍事地緣政治角度,並非北約的防禦對象。
北約的戰略調整,北約是針對前蘇聯及其東歐社會主義陣營成立的,前蘇聯分解後,冷戰結束,但北約仍然保留,期間介入過前南斯拉夫的內戰,將很多東歐前蘇聯控制的國家如波羅的海三國等納入,但仍以俄國為主要對手。
法國比較不買帳,認為北約已經沒有作用。北約確實沒有適時的調整戰略,尤其中共崛起後對世界包括歐洲的威脅,因為這種威脅並非傳統的前蘇聯拼鋼鐵拼武器的類型,而是更隱蔽多方位的。
同時交通、通訊和網絡發展,世界按原來的地理劃分已經不能反映實際情況了,北約原來的戰略思維是否還能適應新情況確實是個問題。
從全局看,美澳應該是最早體會到中共崛起導致的世界格局的改變,而做出相應改變的國家,歐洲由於利益、歷史、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轉變一直很慢,所以這次的G7公報就很不尋常,是歷史性的。
而由於北約成員國更多,達成共識更困難,所以公報在語氣上、內容篇幅上和側重上都弱於G7公報,但至少已經開始認識。其實北約是否應該存在,很大程度上會取決於是否能適應世界格局的變化。
拜登將和普京會談
明天(16日),拜登將和普京會談,美俄兩國關係從烏克蘭/克裡米亞以來就一直走下坡路,現在是最低點,川普(特朗普)最早認識到應該和俄國改善關係,可以說,美俄關係沒有能及時改善,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國內政治造成的。
當然這次雙方都沒有很高的期望值,除了現實的烏克蘭問題,網絡攻擊和勒索軟件問題外,更多的是歷史遺留的觀念和偏見。不過我個人還是認為,美俄關係將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訂閱橫河觀點:https://bit.ly/3pHMthA
支持我們:https://donorbox.org/henghenews
訂閱「橫河觀點」優美客頻道:https://www.youmaker.com/c/HengHe
《橫河觀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