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輸入型通貨膨脹 人民幣升值應對?

2021年06月25日財經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25日訊】中國最新公布的5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 創下近13年來的新高,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工業帶來衝擊,通貨膨脹會傳導到消費端,中國央行是否會再讓人民幣升值應對?
中國最新公布的5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同比大幅增長9%,代表大宗商品價格的攀升已經給製造業帶來極大的成本壓力。
PPI是觀察通貨膨脹在生產端的表現,也是製造業的一項重要指標。
綜合中國內地媒體報導,6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官員於學軍在2021年財新夏季峰會上稱,通貨膨脹很可能不是短期的,很可能會形成長期的通貨膨脹壓力。中國5月份PPI已經到9%,預計下個月(6月)會到10%,肯定會對消費端造成壓力。
他並稱,城投公司和房地產公司最近一兩年不斷爆雷,的確會對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帶來很大的影響,這是下一步面臨的風險。
於學軍稱,「通貨膨脹下一步會對中下游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直接影響。現在沿海地區出口企業很難賺到錢,很多不敢接單。」
美國財經媒體CNBC此前報導,長江商學院金融教授甘潔帶領團隊曾於6月初調查超過2,000家中國工業廠商,結果發現業者對景氣的看法比前幾個月更加悲觀,主要就是因為成本大幅上升,而且預期升幅可能持續至年底。甘教授說:「因為企業毛利遭到壓縮,數家業者甚至拒絕接單,因為生產愈多,虧損愈大,淨利已轉負。」
未來,會不會因PPI持續攀升進一步造成製造業的成本壓力,進而引發物價失控的通貨膨脹危機?
6月24日,據《美國之音》報導,曾在倫敦與香港投資銀行工作多年的汪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5月份CPI增幅相對低的原因除了豬肉價格回穩外,還有政府的價格干預措施使然。
他說:「政府採取許多行政措施讓下游生產企業不要漲價,因此上游PPI上升未完全體現在下游CPI上,因為企業自行消化成本。這樣的話,短期內下游老百姓消費比較沒受到影響,但長期是沒辦法的,因為企業基本上不賺錢,因為原材料漲價漲很多,這樣子生產了以後,卻無法漲價賣出去,最終結果企業不賺錢。」
對於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中國官方也出面示警並推出各項遏制通貨膨脹措施。中國總理李克強在5月中旬就要求下屬部門遏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宣布對小型企業提供補貼,以減緩其進口大宗商品的成本壓力。另外,也針對商品期貨交易發布新的限制,以遏制投機行為。
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可望在7月釋出80萬至90萬噸的原鋁,以減緩金屬漲勢,而未來數月還將釋出部分銅、鋁和鋅的庫存到今年底,這將是10多年來中國首次釋出國家金屬儲備。
5月21日,中國央行主管的《中國金融》雜誌發表中國央行上海總部調查研究部主任呂進中的文章稱,大宗商品價格中長期上行趨勢或已成型。
呂進中文章並稱,要採取措施抵禦輸入性影響,建議堅持穩健貨幣政策,注重進出口平衡,增強匯率彈性,人民幣適當升值,抵禦輸入性效應。
「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費國,國際市場價格的輸入性影響不可避免,」呂進中稱。
呂進中稱,與以往不同,本輪疫情過後,由經濟復甦與量化寬鬆持續導致的貨幣流通速度回升,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債務貨幣化帶來的狹義通貨膨脹風險將大概率上升。
不過,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是雙刃劍,人民幣升值太快不利於中國的外貿出口行業,尤其美元現在已開始出現走強的勢頭,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長期走貶的機率比較高。因此,面對輸入性通貨膨脹,中國官方左右兩難。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