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全球臨通脹 中國經濟復甦走向何方

2021年06月29日全球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29日訊】今年第二季度即將結束,全球正面臨高通脹,中國經濟在全球通脹中會受到何種影響,來看分析報導。
在最新6月份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將2021年美國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年率增長從3月份的2.4%上調到了3.4%,遠高於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
全球央行先是為了遏止中共病毒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而大發貨幣,現在為了疫情後的復甦,又繼續寬鬆政策,程曉農認為全球出現了一場通脹競賽。
旅美學者、經濟學家程曉農博士:「各國都在大發貨幣拉動經濟,就看各國在這個過程中,本國的通脹和它與國際社會的聯動最後產生怎樣的結果。現在還不能確切得出結論。但目前看來中國受到的衝擊更大。」
程曉農認為,中國的原材料依賴進口,而通脹導致的成本上升將會抵銷疫情後西方訂單的增加。
旅美學者、經濟學家程曉農博士:「我們現在看到兩個相反的現象,一方面工業原材料價格暴漲。對那些必須使用這些金屬原材料的下游製造業,他們面臨的局面是他們的產品不能漲價,因為消費者的購買力並沒有上升,稍微漲一點價老百姓就不買了。那麼這種下游不能漲價上游拚命漲價就把製造業擠到夾縫裡了, 維持生產越來越艱難,所以有大批中小型私營製造企業已經倒閉或者關廠了。另外一方面,面向出口的那些產品的出口價格上不去,同時海運運費翻了兩番,對很多出口企業來講,他們也沒辦法出口。哪怕國外有訂單來,他們也只能拒絕接受,原因是接了訂單交貨的話,企業虧得厲害,把老本貼進去了。」
同時,一些宏觀經濟分析認為目前中國的終端消費偏弱。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席教授謝田:「中國經濟的消費從來就沒有振興起來。中國老百姓收入要支付住房、醫療和教育這三座大山就已經捉襟見肘了。與此同時,中國的技術工人,出口加工、世界工廠的收入降低,但債務卻增加、房貸等負擔增加,所以中國老百姓收入在減少,債務在增加。」
旅美學者、經濟學家程曉農博士:「對中國來講,通貨膨脹造成的後果是老百姓只能節衣縮食、壓縮消費,進一步躺平,不敢花錢,當然也談不上結婚成家生孩子了。」
新唐人記者李蘭紐約採訪報導